第210章
“第四次。”唐太宗李世民记着神迹提及唐玄宗的次数,已经是第四次了。
李世民特别想知道后朝的孽障到底做了什么事,能让神迹把他反复当做反面典型。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分析分析,嘉靖十七年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朱厚熜性情大变。
首先是嘉靖十八年,明世宗朱厚熜南巡。
此次南巡也是明朝帝王最后一次南巡,自此之后其他帝王再也没有踏出过紫禁城。】
#最后的南巡#
天幕中出现一行大字。
【和明武宗朱厚照执意南巡不同,嘉靖帝朱厚熜此次南巡是有正当理由。
皇太后蒋氏驾崩,太后蒋氏临死前想要和朱厚熜的爹合葬。
而兴献王墓在湖北承天府,就是朱厚熜早年的封地。
为了让他的父皇和母后合葬,很少出门的朱厚熜开始了南巡之行。】
提到南巡,朱厚照的眼神亮了,“爹,等到时机成熟,儿子定要去南巡。”
朱厚照特别想知道南方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能让自己连续落水两次,丧命的南巡之旅。
“南巡再等等。”朱佑樘不放心让朱厚照南巡,毕竟南巡之行后朱厚照就死于非命。
如今的朱佑樘算是知道文官集团的心狠手辣,他们为了让朱厚照回京,竟敢让太医院给皇后下药。
朱佑樘愈发笃定,他爹还有自己以及朱厚照都是死于非命。
朱厚照知道他爹不会轻易让他南巡,他自己心里也有数,还得积攒积攒实力才行。
“不知堂弟此次南巡如何。”朱厚照岔开话题,“会不会易溶于水。”
【和明武宗朱厚照微服私访不同,此次南巡规模浩大,明世宗朱厚熜足足带了八千侍卫,全用来保护自己。
这八千侍卫宛如铜墙铁壁,驾前两千人驾后两千人,左驾五百人,右驾五百人。
这几千人把明世宗朱厚熜围在中间】
天幕中出现小动画,皇家马车居中,四周全是骑马的卡通侍卫。
*
宋
“这明朝皇帝真够惜命的。”赵匡美打了个哈欠,昨天大半夜睡的觉,今天一早神迹又出现了…
导致赵匡美睡眠有点不足。
“毕竟前一个皇帝南巡后死的不明不白。”赵德芳倒能理解朱厚熜的做法。
【如此阵仗,可见明世宗朱厚熜是多惜命,但即便如此浩大的保卫力量,意外还是发生了。
这一趟南巡,嘉靖帝朱厚熜竟然经历了三次火灾,就很离谱。】
“三次???”朱高煦瞪大眼睛,满脸竟然,“这小畜生是遭了天谴吧,三次火灾??那他死没死???”
朱高燧也觉的特别离谱,所以朱厚照是易溶于水,朱厚熜是易燃易爆??
第198章
【在《明史·五行志》记载, 嘉靖帝朱厚熜下榻的河北赵州、临铭两处行宫均着火。
在《明世宗实录》中则记载了嘉靖帝朱厚熜在此次着火后对官员的处罚,逮捕了疏于职守的官员,并处罚知州范昕半年的俸禄。
这两次火灾应该不大,历史资料对其记载的不多, 寥寥一笔, 就和明武宗朱厚照第一次落水一样。】
*
宋
听到这赵匡美可是不困了, “同样南巡, 一个落水一个遇火,做大明皇帝真不容易。”
赵德芳眉头紧锁, “朱厚照“照”中有水,朱厚熜则是“熜”中有火,一个遇水一个遇火,当真是巧合?“
“连续两个皇帝这般,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赵匡美语气笃定, 明朝的官绅贵族当真胆大。
【前两次火灾是小打小闹, 但第三次火灾差点要了嘉靖帝朱厚熜的命。
嘉靖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巡大队行至河南, 下榻卫辉行宫整修。
按理说已经经历了前面两次火灾,事情有再一再二, 不能有再三再四。
这次火灾不但事发突然, 而且火势还十分的猛烈, 咱们来看看《明史·五行志》里关于这场火灾的记载。
四更天, 卫辉行宫猛降大火, 幸好朱厚熜的亲信陆炳将他背出火场,此次行宫大火死伤无数, 许多人命丧火海。
都说水火无情,相比于明武宗朱厚照的落水, 朱厚熜这场大火更为骇人。】
天幕中放出大火的画面,还伴着阵阵哀嚎声。
天幕上的红色的火光印在朱佑樘父子脸上。
“这群胆大包天的,他们怎么敢!”朱佑樘攥紧拳头。
虽然朱佑樘一口一个小畜生的,但内心还是偏向朱厚熜的,起码到目前为止,这小子还算一个好皇帝。
到底是多大的恨,要直接烧死这小子!
【并且怪异的是,差点要了朱厚熜命的这场大火,原因不明,在《明世宗实录》和《明史》中均没有记载。
这次大火后,朱厚熜严惩官员,河南的官员从上到下全部遭受惩罚,甚至还被游街示众。
也不怪嘉靖帝朱厚熜如此惩罚,毕竟这场大火差点要了他的命。
在这三场大火中,嘉靖帝朱厚熜的南巡之旅结束了,此后他再未踏出京城半步。】
“他就如此认怂了?!”朱厚照颇为失望,越是阻拦就越要迎面而上,去戳穿他们的恶性!
朱佑樘叹了一口气,“儿子,你以为人人都是你?”
“为君者,当如此。”朱厚照语气笃定,这是帝王的责任。
【不知大家对明世宗朱厚熜南巡这三场火灾是什么想法,类比明武宗朱厚照的南巡之旅,虽然路线不同目的不同,但都以差点丧命结束。
到底是巧合还是真有什么阴谋?】
乐瑶没给出确切的答案,毕竟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分析,看的东西也都是不一样的。
【说完了南巡之旅,咱们接着说回嘉靖中期的权利斗争,并从权利斗争着手分析明世宗朱厚熜的心态改变。
看明世宗朱厚熜如何从皇帝蜕变成老道士,号称把文官集团玩弄手掌之中的朱厚熜,当真没有妥协么?】
*
永乐年
“啥意思??”朱高煦听的云里雾里的,神迹说的每个字他都听得懂,但怎么连起来就不知神迹说的啥意思?
朱高煦看向朱瞻基,意思让朱瞻基解释解释。
“如何从明君变昏君。”朱瞻基主张的言简意赅。
“他还算明君?”朱厚熜语气诧异,“这小畜生都把咱爹的庙…”
话说一半,朱高煦又立马闭嘴。
“这小畜生虽然不孝,但前面改革之策还算不错,任用的臣子也都是贤臣。”朱瞻基客观评价,“若他死在这场大火中,还能得一个贤明皇帝之称。”
【首先从昨天说过的大明首辅夏言说起,夏言在明史上的评价极高。
被奸臣严嵩所迫害的忠臣,到死都刚正不阿,这点咱不否认,夏言的确是个好官。
但为何这样的好官却不得善终,他是怎么得罪嘉靖帝朱厚熜到不死不休的地步?
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唠唠耿直之臣夏言的一生,以及嘉靖帝对他态度转变的几件大事。】
【对于首辅夏言的上位,咱们之前也提过一嘴,也是因为在大礼仪方面支持朱厚熜而上位的。
当时张熜权倾朝野,夏言则是被推出与张熜对抗的代表,他身后代表着的又是另外一支文官集团。
后期的夏言虽然耿直,但前期的他在朱厚熜面前也是毕恭毕敬,曲意讨好。
夏言写得一手好青词,所谓青词是道士上奏天庭所用的符箓。
众所周知,朱厚熜后期痴迷道法,因此对青词写得很好的夏言更有好感。
除此之外,夏言还是嘉靖帝朱厚熜的诗友,朱厚熜每次写诗都给夏言看,夏言还把朱厚熜的诗刻在石头上。
嘉靖帝朱厚熜还让夏言填写诗词。
这一阶段,君臣的关系特别的美好,所谓的蜜月期。】
天幕中出现卡通皇帝和卡通大臣,只见他们一起提笔写诗,头上几个大字,“君臣和谐!”
*
永乐年
“就这是忠臣?这不是谄媚的小人么!”朱高煦忍不住吐槽。
“二哥,人无完人,之前提到的王琼张熜等人不也谄媚帝王么。”朱高燧道,比起朱高煦,朱高燧长进了不少。
朱高炽点点头,他三弟成长了,他二弟…光长岁数了。
【嘉靖十七年,李时去世夏言成了内阁名副其实一把手。
嘉靖十八年,夏言因进献祭祀诏书,被加封为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以及上柱国。
夏言的权势比当年的张熜更甚。】
【朱高煦】:奸臣!奸臣!奸臣!
【人都是有两面性的,为臣者到底是忠还是奸也无法一概而论。
咱先看看夏言的政治主张。
虽然他斗倒了张熜,但还沿袭了张熜的一些政策,例如继续清田,防止土地兼并。
而对外政策上,他则坚持闭关锁国,他提出加强禁海令,禁止和西域任何贸易往来,并且封闭与蒙古的边境的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