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二人的做官经历也不同,王琼二十六岁中进士。
  从工部主事做起,还担任工部都水郎中、户部郎中、兵部尚书、吏部尚书。
  算是从基层做起,凭着个人能力一步步得以重用。
  而杨廷和则少年成名,可谓天才少年,十九岁便考中进士,正德初年就进入了内阁。
  在《明史》中对其大为夸赞,夸赞杨廷和诛奸臣,决大策,功在社稷。
  相比王琼,杨廷和没有什么基层工作经验,但是读书却是厉害。】
  一听明史夸赞杨廷和,朱佑樘立马对杨廷和产生质疑,“如此盛誉,是不是和为父一样,是个无能废物?”
  看的出朱佑樘反思的特别彻底,直接骂自己是无能废物。
  这话让朱厚照不知该怎么接……
  【朱高煦】:我就想知道明史是怎么评价那个王琼的。
  朱高煦一听明史,立马断定这个杨廷和不是啥好玩意,王琼不好说,得看看明史夸不夸他。
  【明史上对王琼的评价并不高,明史记载王琼虽然有才,但是巴结攀附王彬这样的小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且王琼在自己撰写《双溪杂记》一书中也对杨延和一党大骂特骂,因为写了这本书让王琼被后人诟病。
  在这本书中,王琼大骂特骂杨廷和用言官之力打击异己,党同伐异,堵住其他人的嘴。最后弄的他儿子被发配,是他的报应!
  除此之外,他还批判了李东阳,读书不错但是能力太一般,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像彭泽、靳贵之辈,他直接骂根本没有半点才能。
  总之,他平等的看不上他们任何人。】
  “那他肯定是个好人!好官!”朱高煦一听《明史》对王琼的评价不高,他立马就觉得这个王琼肯定是个好人。
  “二哥,你耳朵是不是有问题,你没听他骂同僚么,如此小肚鸡肠,怎么可能是好人!”朱高燧觉得王琼不行。
  【路人甲】:关键他骂的也对。
  “你看!神迹说王琼骂的对!”朱高煦这大嗓门。
  【朱高煦】:王琼是好人!
  【朱高燧】:王琼是坏人!
  【怎么说呢,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就像咱们刚开始分析明武宗朱厚照,按照史册的记载,他就是一个昏庸无道只知玩乐的帝王。
  但是随着咱们的了解便会发现其实他是有宏图伟略的,不过这并不能抵消他重用佞臣的过错。
  不是史册所述的昏君,但也算不上一代明君,也不能算庸君。】
  “奇葩君。”朱厚照自己给自己定义,干嘛非得分明君昏君呢。
  【就像史册上说王琼巴结江彬等人,媚主谗上勾结近侍以此得到重用,这的确是事实,他写书骂人也是事实。
  还有他饱受诟病的偏袒藩王,在衡王与租户的矛盾中,衡王把贫瘠的土地租给百姓,却让百姓交足额的租金,显而易见是藩王的不对。
  但是王琼却站在藩王一边,断了这冤假错案。
  从这些事能看出他私德方面的确有些问题,就和咱们平时遇到巴结领导的那些同事一样。】
  “私德有失,这样的人决对不能重用。”朱佑樘一口把王琼否决,等回头就找借口把他罢官。
  “儿子,杨廷和可用。”朱佑樘肯定了杨延和。
  “爹,神迹都说了人有两面性,现在下结论太早,按照神迹说的我也不是个好东西。”朱厚照道。
  【朱佑樘】:王琼坏人,杨廷和好人。
  【但是王琼的确是个实干家,咱们举几个例子。
  治河方面,他编撰了《漕河图志》,里面关于漕河河段长度等有详细的记载,对治理漕河有重大意义,单从这本书的详尽便能看出王琼的用心及他的能力。
  粮草方面,他对各地粮草仓储情况了如指掌,边镇官员有想贪墨粮草的,一眼被识破。
  边防方面,王琼提出了原本的嘉奖的弊端,只以获首级多少论功劳,不管驱敌之功,一来会降低士兵们的斗志,二来会让不轨之人杀害无辜之人来领功。
  能看的出王琼的确是有才干的。】
  朱佑樘纠结了,这样的人用还是不用?但是他私德不行。
  朱佑樘纠结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王琼私德虽然有失,但是大事上绝不含糊,无私德但有大义。
  像是造反的宁王贿赂他,王琼就坚守了自我,但是大臣杨廷和却疑似接受了贿赂。】
  朱佑樘!!!
  “俺就说了那个杨廷和不是什么好东西!”朱高煦兴奋的,“我看人准吧。”
  朱高燧……
  【咱们再来说说大臣杨廷和,看看被明史夸赞的一代明臣又如何。】
  第183章
  【首先, 平定安化王造反有功。
  之前平定安化王造反的大臣杨一清,正是杨廷和与李东阳一起上疏推荐。】
  “这也能算功劳么?又不是他亲自平定!”朱高煦立马反驳,这算什么功劳。
  这次朱高燧没和朱高煦唱反调,他也觉得自己实打实做出来的才算功劳。
  【路人甲】:要这么说, 王琼的功劳更大, 他还推荐了牛人王守仁!能文能武的治世能臣!
  听神迹再一次提起王守仁, 朱厚照心里默默记下了王守仁的名字。
  这人, 可用。
  朱厚照不管他私德如何,他看重的人大义, 能为王朝效劳。
  若是论私德,朝堂的那些大臣可有一个好东西?
  【当然,大臣王琼也是慧眼识珠,方才露说了这一条,不好意思, 纠正一下。
  平定了宁王之乱的王守仁便是大臣王琼推荐的。】
  见主播立马道歉, 倒让粉丝路人甲觉得不好意思, 整的自己和个喷子一样。
  不过他真的不是针对主播, 只是觉的杨廷和识人算不上什么功绩。
  【以上就是杨廷和在明武宗朱厚照生前的功劳。
  要说杨廷和被后世盛赞,还是因为他在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的几个壮举。】
  朱高煦???
  就这???没了???
  “合着他在正德那小子在位的时候, 没啥功劳, 那为何还被重用?”朱高煦不理解。
  朱棣他们也错愕, 皇帝在世无作为, 死后却大有作为, 何其讽刺。
  【路人甲】:有个问题很纳闷,朱厚照为何那么重用那么信任杨廷和, 明明也没做什么大事。
  这话乐瑶没接,因为她自己也没找到相关资料, 所以她也想不明白,可能因为杨廷和是个神童吧……
  【咱们接着说杨廷和被赞扬的几大功劳。
  第一,立新君。
  咱们之前说过,明武宗朱厚照虽然干儿子很多,但是一直没有自己的子嗣。
  直到他落水驾崩,膝下也无皇子。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太后张氏六神无主,正在这关键时刻,杨廷和站出来。
  他主张立兴献王长子为新君,得众臣支持。】
  听到自己儿子驾崩并且没有子嗣,朱佑樘得心里闷疼。
  朱厚照倒不关心自己有没有子嗣,皇位反正还是他们老朱家的,无所谓的事,他在意的是杨廷和的权利之大,竟可以指定皇帝。
  这让朱厚照联想到当年汉文帝继位时,那几个大臣也是想扶持汉文帝做傀儡皇帝,结果被反杀。
  此时,杨廷和已经从朱厚照可用大臣的名单中踢了出去。
  *
  汉
  听杨廷和立新君,汉武帝刘彻觉的历史真是一个轮回,这是要走他们大汉的老路。
  汉武帝刘彻有点期待他们扶持的皇帝到底是傀儡还是和他皇爷爷一般的白切黑。
  【第二,除奸臣江彬。
  前面咱们说过,明武宗朱厚照后期最信任的人就是江彬和钱宁,但这二人多多少少都和造反的宁王有关系。
  杨廷和当机立断,请旨皇太后张氏捉拿江彬,遣散了江彬党羽,粉碎了江彬造反的阴谋。
  并且杨廷和还除去了之前所有的乱党,即明武宗朱厚照宠信的那些“奸臣“】
  *
  宋
  “那这个杨廷和不也和造反的宁王有关系么?”赵匡美的记性特别好,他还记得之前神迹说杨廷和收了宁王的贿赂。
  就从那,赵匡美便断定这个杨廷和不是啥好东西。
  “还有这个江彬就是一个将军,明武宗一死他就造反?他为什么造反。”赵德芳觉的不对劲。
  “难道他也是被逼着黄袍加身?”赵匡美回。
  赵匡胤……
  *
  弘治年
  朱厚照发现一个问题,从立新君到除去自己的羽翼,他的母后张氏全程参与其中,这让朱厚照不得不多想。
  “娘是有多恨我。”朱厚照叹了一口气。
  朱佑樘心里咯噔一声,他甚至有种不好的想法,他儿子的死是不是和张氏……
  当真是最毒妇人心么。
  【第三,改革明武宗弊政,被朝堂上下称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