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李世民失败,大唐亦是大唐,是大唐的李世民,不是李世民的大唐!李世民凭什么造反!”
  看着这个弹幕,乐瑶皱起了眉头。
  虽然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洗不掉的黑点,但是不能否认李世民以后的功绩,他的确称得上千古明君。
  李世民的功绩强到什么程度,他把烂摊子收拾的让他大家都觉得隋炀帝是个明君。
  倘若接烂摊子的不是李世民,换赵光义那一脉人试试,看看还有没有人给隋朝洗白。
  【咱们一起做一个历史推衍,若李世民造反失败,李渊和李建成是否能守住大唐?】
  第83章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不知是不是多次被乐瑶当做对照组, 许久不见的赵匡胤竟然上线了。
  自打上次被气的吐血,赵匡胤休养了好一阵才恢复过来。
  如今赵匡胤正在大刀阔斧的改革,绝对不能让大宋如同神迹所说变成大怂。
  *
  宋殿
  “皇兄!神迹又出现了!”赵匡美见到神迹出现,眼睛发光, 许久没见他如此神采奕奕, “皇兄, 要不要给找太医来!”
  赵匡胤……
  “把我气死了, 你当皇帝?”赵匡胤道,当然, 这是玩笑话。
  有了赵广义的教训,打死赵匡美他都不当皇帝,谁知道他这一脉行不行,万一是一窝怂蛋怎么办。
  “这次神迹说的是盛唐啊。”赵匡美听到玄武门,立马知道是大唐那些事。
  大唐, 一个让所有朝代仰慕的时代。
  汉唐汉唐, 谁不想成为汉唐呢。
  【首先, 咱们做一下秦王李世民玄武门失败的假设。
  按照李渊和李建成的度量, 他们二人必定会清除李世民党派的余孽。
  首当其冲的就是天策府众将,天策府众将都是什么人, 他们可都是跟着李世民打下大唐江山的猛将。
  试想一下, 李渊他们把所有的猛将全部斩杀, 后果会如何?唐军能否还能和之前一般势如破竹?
  可以参照宋朝, 杯酒释兵权后, 军中无大将,宋军的战斗力如何?】
  赵匡胤……
  他没想到神迹讲大唐之事, 也要拉上宋。
  唉……错了,他知道错了。
  “朕如何会杀了众将领, 朕就不是那样的人。”李渊试图辩解,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让众臣回心转意。
  李渊的话同步到了直播间,以弹幕的形式发了出去。
  【若李渊真有这样的度量,天策府众人也不会出此下策,在李世民完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孤注一掷。
  从李渊不顾劝阻杀了窦建德一事就能看出他不是养虎为患的人,特别有了李世民血一般的教训,李渊当然要斩草除根。
  且李渊此人好猜忌,就算不杀这些将领,但是罢了他们手上的权利,给他们闲散之位,就如同大宋,结果还是一样的。】
  赵匡胤……
  “神迹怎会误会朕如此。”李渊锤着心口,事情上,乐瑶分析的不错,的确是李渊能干出的事。
  “他李世民就不会排除异己么?!”李建成大喝一声。
  自古叛乱后,都当斩杀叛徒,他不信李世民不杀。
  【咱们说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如何对待李建成的心腹。
  首先咱们先盘点一下李建成手下的谋臣,王珪、魏征、裴矩。】
  被点名的三人,此时都在场。
  魏征已经坚定的现在李世民一方,而王珪还在犹豫当中,毕竟太子重用于他。
  【先来说说王珪,唐朝的四大名相之一,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受杨文干造反牵连,被李渊流放嶲州,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未参与其中。
  唐太宗李世民上位后,立马把王珪召回长安,并予以重用,让他和魏征一起任谏议大夫。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注重广开言路,他认为君臣相辅相成,汉高祖之所以能开创大汉,是因为任人唯贤。
  他也希望众臣可以广开言路,能够直言劝谏,共创太平盛世。
  其中,王珪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一路被重用官至宰相,所谓有贤君便有贤臣。】
  “王大人,此等贤君,你还等什么?!”魏征一把将王珪拉过来。
  “臣愿意追随陛下,共创盛世大唐。”王珪行大礼。
  在大义和情义面前,他选大义。
  为官者最大梦想不就是能遇到明君,发挥自己一身的抱负么。
  显然李世民是这样的明君,但李建成不是。
  “王珪又没参于玄武门之变,且之前已经被流放,早于我离心,算不上本太子的人。”李建成不服。
  【然后咱们再来说说大唐第一谏臣,魏征,想必他的故事大家应该耳熟能详,魏征是真的有才干,也是真的耿直敢说,他还有一个称号,大唐第一杠精。
  要说魏征的一生也挺坎坷的,先后跟随过李密、窦建德、李渊、李建成,但却一直壮志未酬。
  李密是不听他的,窦建德是受不了他的嘴炮,李渊则压根看不上他,好不容易押宝太子李建成,却也不听他的。】
  听到此处魏征不禁叹气,希望这次自己跟着的是明君,可一展抱负。
  【在玄武门之前,魏征一直让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先一步把李世民给杀了。
  但李建成一直未行动,最后被李世民反杀。
  事后,李世民问魏征为何要挑拨他们兄弟,魏征直言不讳,道,若当时李建成听自己怎会到如此地步。
  若一般臣子这样说,怕早就嘎了脑袋,但李世民却觉的魏征耿直,是难得的人才,予以重用。】
  听神迹如此说自己,魏征不住点头,没错,这的确是他能说出来的话。
  “不过收买人心罢了,他李世民当真能受得了魏征?”李建成不信,这天下除了自己,谁能受到了魏征的脾气。
  【李世民还真言而有信,对魏征的直言不讳他一一采纳,称魏征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举几件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小事,有次李世民得了一只鹞鹰,他十分喜欢,经常把玩。
  其实皇帝养宠物没什么,谁还没个爱好,当时魏征觉的为君者不该玩物丧志。】
  【有次李世民正在逗鹞鹰,他见魏征来了便把鹞鹰藏在怀中,怕魏征说他。
  但魏征早就看在眼中,故意和李世民上奏侃侃而谈,等魏征走后,李世民怀里的鹞鹰早就闷死了。
  从此,李世民就不养宠物。】
  “魏大人,不愧是你。”王珪不由感叹,的确是魏征能干出来的事,但秦王陛下竟能容忍到如此地步,果真是贤君。
  【这么说吧,魏征一生向李世民谏言高达两百多次,因性子耿直,丝毫不给李世民面子,严重时都能把李世民气哭。
  即便如此,李世民仍然敬重魏征。
  讲真,要是换成一般人,谁能受的了魏征这样的?】
  “陛下,您脾气是真好,两百多次,俺听他三次就想打他。”窦建德已经叫李世民陛下,此时的窦建德已经打定主意跟着李世民干。
  他不是贪生怕死,而是秦王李世民值得,窦建德自认为自己没君主之才,就算让他得了天下,他也不会治理,但李世民不同。
  能受得了自己这脾气,的确是明君。
  魏征有自知之明,他说话的确耿直了一些。
  【赵匡胤】:广开言路。
  【话说,李世民这种能听进去意见,并能改之的帝王真是少数。
  虽然大宋也广开言路,但是听了也没什么作为,对朝堂也没什么建树,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乐瑶看粉丝赵匡胤弹幕,顺便说一下李世民的广开言路和大宋的广开言路是真的不同。
  赵匡胤……
  “兄长,不知为何,虽然神迹没说咱大宋,怎么比直接说还难受。”赵匡美道。
  【咱们接着说裴矩,他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在处理大唐和突厥之事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说完文臣,咱们再说说武将。
  李建成手下的武将有罗艺、薛万彻、冯立、李瑗和韦挺。
  罗艺和李瑗在李建成死后直接造反,后被李世民平定。】
  听罗艺和李瑗二人支持自己,李建成心里默默记下二人的名字,这两人便是他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
  【李瑗和罗艺两人,咱们稍后再说,特别是罗艺,死有应得。
  先说说其他几位大将,其他几人虽没有造反,但秦王胜,身为太子党的他们能好过到哪里,能保命就不错了。
  于是冯立、薛万彻他们交出兵权,告老还乡,远离纷争回家种地。
  可李世民不计前嫌,将他们一一劝回,仍予以重用。
  特别是冯立,他率兵攻打玄武门时,还杀了李世民手下大将敬君弘。】
  冯立听此,不知心中何等滋味,他自是太子一派,可如今…
  【咱们言归正传,继续推论,若李渊和李建成赢得了玄武门之变,唐朝的兵力定会被大大削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