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转起来万一洒了掉了,反倒不美。
  她看这富商似乎还没说完,做出洗耳恭听的表情:“那么几位客人是打算......?”
  紫貂富商露出弥勒佛般的笑容:“是这样啊沈掌柜,我听说江南也好京城也罢,那些真正的豪富人家都流行每人面前摆一张小桌,自己吃自己的。这不正适合我们吗?”
  这样一说,沈荔懂了,那不就是分餐制吗?
  她刚开沈记的时候就想这么搞,但被沈蓉和乔裴好说歹说,硬生生劝住了。
  这时再被人提起,顿时又蠢蠢欲动,爽快笑道:“杨老板此言有!待我钻研一二,到时出了成果,还要请杨老板拨冗前来啊!”
  她答得真诚,那杨老板笑得也就更真诚几分:“沈掌柜为人爽朗,性子豪迈,可见是做生意的好料子。若是我家中儿女能有沈掌柜万分之一的能耐,那我老高又何必千里迢迢跑来京城......”
  两人商业吹捧片刻,杨老板并其他几位富商才慢慢离去。
  他虽然是头一个提出如此建议的,却不会是最后一个。
  沈记自从大庆风物新刊发行后,门前车马喧腾迎来送往,一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态。
  客人一多,要求自然也就多了。
  可京城能吃得起酒楼的人就这么多,就算吃得起,也不可能天天顿顿都在外头吃。
  沈记的客人多了、生意好了,其他家的自然就落下去了。
  如奎香楼凌云阁这样的老牌酒楼,虽说也有一些固定客人还能撑一撑场面,但那账本到月末一翻,总是不好看。
  凌云阁掌柜张琪‘啪’的一声合上账本,面前的账房乃至于一干伙计、跑堂、大厨等等,都抖了一抖。
  虽然没人敢说出口,但谁不知道,自从那沈记发家以来,凌云阁的账面就日渐难看?
  他们和奎香楼满庭芳这两家又不同,是靠着菜品食材手艺立足,背后在京城却没什么根基。
  有传言,奎香楼背后是个姓李的皇族,而满庭芳则多是说被皇后娘家王家掌控。
  叫这两家一比,凌云阁顿时成了小可怜,背后只是一江南富商。
  这富商虽财大气粗,在江南产业遍布,但京城亦有京城的规矩。
  光靠撒钱,世家贵族当然笑着收礼,却不肯卖这个面子。
  因此凌云阁只能在食材味道上下功夫,每日都有从江南送来的鲜鱼菜蔬稻米等等,才在京城餐饮行业撕开一个口子。
  偏巧沈记也是同样的路子,而且沈记的菜谱比他们更新鲜,更奇特。
  再说装潢、服务......
  张琪又是一声长叹。底下账房怯怯地说:“掌柜的,那咱们要不要也学着沈记修几个包厢?”
  凌云阁自然是有包厢的,但他们的包厢和那些茶楼包间相去不远,只是把一层楼分出几个隔间来,如此而已。
  张琪瞪了他一眼:“净出些馊主意,沈记的包厢是普通包厢吗?之前说要用屏风隔开位置,我们没试吗?一味东施效颦,又有什么意义?”
  底下伙计们面面相觑。有个跟那江南富商沾亲带故的厨娘,细声细气地提醒:“掌柜的,可是朱夫人不是说,不日就要上京城来吗?”
  张琪一听‘朱夫人’三个字,手指就是一抖,连带着脸上的胡须都在发颤。
  他这般作态,底下其他人更是战战兢兢。
  江南这位朱夫人,京城未必人人皆知,但京城做生意的,却绝不会不知道。
  此女早年丧夫,唯有一儿一女,和一个日渐落败的夫家。
  却以寡妇之身,一手把夫家和自己娘家攒在一起,拉扯成江南数一数二的豪商,其能耐本事,又岂是常人可比?
  屋内静了半晌,张琪才幽幽又叹一声:“如此,也只能先下手为强了。”
  他也不想得罪沈记,奈何不做点什么,这掌柜的位置能不能保住都难说。
  总要在朱夫人上京前做出些什么成绩,以便让对方知道,自己并非束手就擒,才有话可说啊......
  第28章 点心难买
  如今京城中, 要说哪个做吃食生意的不知道沈记,那就实在是孤陋寡闻了。
  小商小贩们,拿她做自己的楷模, 每日收摊都盘算着有朝一日买下一间铺子, 做大做强;
  而原本就已是中大酒楼的几家,则心不能安夜不能寐, 尤为担心一觉醒来, 沈记已经扩张到自家隔壁了。
  其中, 又以满庭芳、凌云阁、奎香楼尤甚。
  被后两者一齐诟病过目光短浅的满庭芳掌柜秦如意,此刻正坐在自家酒楼三楼窗口,目光虚虚落在远处。
  手边一盏清茶, 三碟点心, 却一动未动。
  虽然人在三楼, 耳朵却细细听着二楼、一楼的动静, 以保证自己绝不会错过任何事、反应不及。
  她年约三十五六, 面容面孔天然带笑,和善亲切。
  虽然是满庭芳掌柜,却也没有穿金戴银, 只是穿红黄二色居多, 让人一见,便觉得食欲大开。
  满庭芳建年的确不大长久,比起凌云阁、奎香楼这样, 从前朝就名声在外的百年老字号, 只能算是新贵。
  不过也正因为是新贵, 才能让秦如意抓到机会, 从一众人中脱颖而出。
  否则落在凌云阁和奎香楼,哪轮得到她一个女子上位?
  同是女子, 秦如意可不敢小瞧沈荔。
  以她看来,在这一行,女人能出头,必然是比男人努力百倍千倍、聪颖百倍千倍。
  一家小面馆,成了京中炙手可热的酒楼,绝非什么运气、食材、装潢能够解释的。
  秦如意用银筷夹起一块红豆元宝酥,慢慢送进口中。
  这碟子红豆酥,是满庭芳上等点心师傅的作品,平素除了顶顶的贵客,连手都懒得动的主。
  她咬开,的确是甜蜜香酥,沙沙绵软,却仍不如偶然在沈记吃过一次的千面红酥。
  千面红酥,层层叠叠的红色酥皮,却半点不觉得负担,因为酥皮是极薄极脆的。咬进嘴里,却又立刻软化,变得细腻软绵。
  且沈记的红豆沙不知道是怎么熬的,那样薄的一层馅,都能吃出红豆的颗粒感。
  再佐以上了红曲粉的莲蓉、甜蜜透亮的红糖浆,夹在其中,多种甜味层次交叠,丰富之余,更让红豆本真的香甜愈发分明。
  秦如意不知道其他两家的掌柜如何,她是专程去沈记吃过饭的,一开始是为了知己知彼,后来倒只是图那一口味道。
  次数还不少,故而能撞上时不时上新的限量点心。
  说来,也是沈记人手不足,才没法稳定供应,只能撞运气。
  像满庭芳、凌云阁这样的酒楼,不说主厨,就是面点师傅,那也是往两位数的准备。
  高峰时期,七八个师傅一起做点心,那都是常有的,否则怎么能招待那么多人?
  沈记虽说地方小,客人应当也少些,但全都让沈掌柜一个人做,的确也是天方夜谭一般的事了......
  秦如意想了一圈,思绪重新回到手里的红豆酥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