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说起杰弗里,我最后一次见到他好像还是在剑桥读研期间,大概是理查德离开日本后两年,我那时还是个忙碌的研究生,杰弗里在期末前不久上门拜访。
  他当时好像说过什么,嗯,理查德这两年过得不好,整天疯一样地埋头工作,最近更是自暴自弃地接受家族联姻,如今已经快要结婚。
  我当时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研究生那年的成绩与毕业论文将会决定能否继续读博,我可谓是一刻不敢松懈、当真就是如履薄冰;我当时很没耐心地打断杰弗里的长篇大论,表示没空去参加婚礼,因为期末考近在眼前。
  之后的具体对话已经记不清,印象深刻的是对话结尾:杰弗里骂我是混蛋,丢下一张制式的婚礼邀请函,最后摔门离去。
  期末考之后的假期,我又在抽屉里看到那份邀请函,翻开才发现:婚礼已经过去两个月。
  那一刻,我还想着去看看理查德,既然已经邀请我参加婚礼,这大概也是和解的信号。
  我当时先给杰弗里发去邮件,表示希望拜访理查德与妻子、送上新婚祝福;我已经不记得为什么没有直接联系理查德,可能是出于小心谨慎的性格,也可能是因为其他理由。
  杰弗里最后发来一封出乎意料的邮件,内容大概就是:理查德的妻子已有身孕,他们现在过得很幸福,请不要再去打扰他们。
  我当时看着邮件愣神许久,我已经忘记当时的想法与感受,我只记得最终的决定:不再去打扰理查德的生活;同时,邀请函顺手丢进垃圾桶。
  根据小镇居民在闲聊中透露给我的情报:理查德的妻子产后大出血,没能抢救过来,留下一个男孩。
  理查德之后没有再婚,也没有在家照顾孩子,那段时间似乎是在伦敦拼命工作。
  最后这条消息来自一位曾经在宅邸工作多年的仆人,他如今上了年纪已经退休,他甚至对我隐隐有些印象,他表示看我觉得眼熟;我对此则是随意地敷衍,不想多谈当年在宅邸的经历。
  除了杰弗里与理查德,我还记得面容的克莱蒙德大概只有亨利,亨利自戈弗雷爵士那里继承克莱蒙德伯爵的地位与头衔;可惜,亨利本就身子骨不好,大约二十年前,亨利患上某种烈性传染病,很快就被送进医院,结果还是没挺过来。
  亨利没有子女,杰弗里当时虽然还在,杰弗里却也已经年过半百,理查德也差不多这个岁数,最终,伯爵之位自亨利传给理查德当时刚结婚的儿子。
  儿子与儿媳去年飞机失事、双双遇难,伯爵之位又传给理查德去年才十八岁的孙子,那人今年刚好十九岁,正好是我第一次来英国时的年纪。
  理查德这些年多半过得不好,我知道送走身边一个又一个亲朋的感受...
  耳边传来牧师宣布追思礼的结束,葬礼的其他参与者起立祷告,我坐在长椅上低头,祈求冥福的同时,沉默地献上哀悼与同情,同情是针对理查德这些年的经历。
  至少,他不需要继续面对那些,我却是还要继续走下去。
  礼毕,接下来就是这一个环节,葬礼前半段的最后一个环节:瞻仰遗容。
  这个环节有些非同寻常,灵柩四周摆放着素雅的花朵,颜色呈现出绿色、白色与淡黄,灵柩上摆放着一个花圈;同时,四周根本没有一张照片,灵柩也已完全闭合,并没有显露出遗体。
  我此时站在瞻仰遗容的队伍中,随意地询问队伍前方的中年人:这个环节是不是基于当地习俗有些变动?
  前面那人奇怪地看一眼我,随即放慢语速地给我解释。
  我听完总算明白:这些变动是基于理查德的遗愿,他不希望葬礼上出现自己的照片,他也不希望被人瞻仰遗容,如果有什么想要对他说的话,他希望大家只要站在旁边说完即可。
  前面那人最后还补充:刚才,家属致悼词时便已说明过这些事项。
  “呵呵,我英语不好,谢谢你的解答。”礼貌地对着中年人道谢,其实是因为刚才在走神,我根本没有认真听悼词,我甚至没看清是谁上去致词,八成是哪个不认识的后辈。
  ...
  排队的过程总是漫长,考虑到场合,没人发出抱怨的声响,也没人失礼地玩手机;最多就是小声交谈,大概算是聊天解闷。
  理查德选择土葬,因此,他的遗体完好地保存于灵柩,这个环节之后便是葬礼的后半段,也就是覆土的仪式;我不打算继续参加后半段,我觉得自己大老远赶来英国,这已经算是很对得起理查德。
  轮到我的时候,我走到灵柩边,隔着一层木板面对理查德,这位年轻时的好友;我们虽然后来闹僵,这么多年也未曾见面与联系,我心里其实还是有认真记住对方,理查德大概也算是我青春回忆的一部分。
  至于当年的那笔转账,我很多年后才想明白:理查德,他当年可能不是那个意思,至于,理查德究竟出于何种目的,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晓得。
  叹气,心中忽然开始有些感慨,这么多年的时光一下子就消失不见,感觉好像上一秒还在银座的宝石店,这一秒就已经来到英国参加葬礼。
  我回忆着年轻时与理查德相处的画面,大多数画面其实都已经很零碎且模糊,不过,最后一次见面时的场景还是十分清晰。
  “没想到,当年银座一别,竟是此生永别。”中田正义面对着灵柩感慨道,或许是因为回忆的影响,他选择使用日语说出这句话。
  此时,一个青年站在附近与人交谈,他似乎听到中田正义的话语,他转身瞥一眼灵柩的方向。
  中田正义对此一无所知,他自顾自地沉浸在复杂的情绪,他发现自己说不出更多道别的话。
  ...罢了,我们其实早就已经说过再见,只不过是在很多年前通过邮件,四舍五入也算是有认真道别,我不应该感到遗憾,我应该知足。
  我与理查德的联系始于一封邮件、终于另一封邮件,这大概也算是有始有终。
  最后朝着灵柩作一个鞠躬,礼毕,转身,自顾自地走向教堂的大门。
  我顺着教堂中间的过道,经过一个又一个人,有些人还在排队,有些人坐在长椅;三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正在玩闹,隔着椅背玩着不知名的游戏,同时嘴里发出清脆的叫喊声,完全不顾身旁妇人的劝阻。
  孩子年纪还太小,不知晓死亡的含义,心中如此评论道。
  嗯?忽然感觉有人在看我,那道视线似乎在跟随我,令我想起给学生上课时的感觉,自从退休以后,我已经很久没有这种体验。
  奇怪,这里应该没有认识我的人...大概只是错觉,或者有人好奇葬礼上唯一的亚洲人,此时的教堂里似乎真没有见到第二个亚洲面孔。
  走出教堂,迎面而来的是早晨阳光,这点阳光传递些微暖意,不过,完全不足以抵消寒风带来的冷意。
  此时毕竟还是冬天,话说,下个月就是十二月,理查德的生日...是不是就在平安夜?
  心中忽然涌现一股强烈悲哀,我不得不上前几步,右手扶住教堂花园里的石柱,借助支撑站稳身形。
  这股莫名的情绪,大概...可能是因为强烈的对比:那时,我第一次来到英国,我曾经为理查德庆生;如今,我最后一次来英国,我却是为理查德送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