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韩信没有和楚军直接交过手,打的都是项羽封的诸侯。
  他只知道项羽率领楚军以一敌十大破诸侯联军,以此推断楚军的势力。刘盈所说的,他还真的有点不敢相信。
  刘盈猜到他们很难相信,便仔仔细细说了自己在彭城的见闻。
  项羽也明白人口的重要性,所以每当攻城略地烧屠之后,都会掠夺老弱妇孺。
  他不相信敌人的壮丁,壮丁几乎都会被杀掉。老弱妇孺既无反抗能力,又能干活,才是他理想中的“人口资源”。
  楚军掠夺的老弱妇孺入了彭城,项羽当然不可能把兵甲之类的技术活交给他们。中原先进的冶炼和制甲技术,楚国完全没有吸收到。
  项羽所仪仗的江东子弟原本是楚人。楚国被秦国夺走祖地,在战国后期,技术就全面倒退。江东子弟几乎没有技术人才。
  刘盈记得后世考古楚国贵族墓葬,战国初期的楚国有精美的青铜器和漆器,战国末期连楚王墓葬的青铜器都变得粗劣。由此可见,楚国生产技术的全面退步。
  再者,还是那句话,项羽轻视战场外的一切因素。没有重赏,就不会有人为项羽改良兵甲技术。
  “我们后勤有萧伯父,汉军的兵甲比楚军精良;练兵有阿兄,汉军的兵卒比楚军更精锐。”刘盈拍着胸脯,昂首道,“项羽不出现在战场,所有楚军都不足为惧!”
  韩信扫了一眼在场将领。
  他在分析的时候,将领将信将疑;刘盈拍胸脯的时候,这群人却频频点头。
  有点挫败。
  韩信思索了他与刘盈话语中的差异,很快明悟其中不同。
  他的分析,说到底是他的猜测;刘盈的结论,却是他从彭城亲眼观察来的。
  论话里的可信度,自己自然不如刘盈。
  不过在场所有人都相信刘盈观察的结果,没有因刘盈的年龄而轻视刘盈。弟弟可真了不得。
  韩信自豪地揉了揉刘盈的脑袋。
  因逃亡路上不能洗澡洗头,刘盈头发里藏了许多跳蚤。
  回家洗了一次,发现很难把跳蚤全部洗掉后,刘盈第二天就把头发重新剃成了两个小揪揪,发量倒退至垂髫时,光秃秃的脑袋十分好摸。
  “盈儿亲眼观察的结果,肯定不会有错。盈儿,你将刚才说的话总结一下,让刘肥记下来。我在军中和沛丰宣扬。”韩信道,“这样汉军的士气就完全没问题了。你们还有异议吗?”
  众将领除了担忧刘盈会遇到危险,没有其他异议。
  担忧归担忧,刘盈不肯离开,他们看着刘盈那一箱子的小印和虎符,也不敢让刘盈离开视线,只能没有异议了。
  准备妥当后,韩信率兵来到沛丰,接管了沛丰的城防。
  沛丰听闻项羽要派兵屠城,没有意外。
  他们坚守城池,就是担心项羽屠城。
  虽说项羽屠城是因为憎恨汉王,但汉王的三个儿子都来守城,他们对汉王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投降也无用。齐国平原县的庶民杀了齐王投降,项羽把他们都杀了。”刘盈对丰邑父老摇头叹气,“若投降有用,以我阿父的性格,早就让你们赶紧投降。汉中离沛丰如此遥远,汉军哪有必要非得占得沛丰?”
  沛丰父老连连称是。
  项羽是个畜生不如的人,逼得他们没有退路。
  “如果丰邑即将被攻破,你赶紧逃,将来带着汉王给我们报仇。”丰邑宿老意见达成了一致,压制住了不和谐的声音,“我等与楚军拼命,能换走一个是一个!”
  不能投降,那除了反抗到底,他们还能做什么?
  迁怒刘盈?
  迁怒之后呢?谁来给他们报仇?
  青壮都会被杀。他们不如让青壮带着妇孺与刘盈一同逃跑,能跑掉一个是一个。剩余老弱之人,留下和楚军拼命。
  “到不了那一步。不仅我、阿兄、刘肥回来了,你们看,曹窋、萧禄、王忌、吕台、雍钜鹿……嘿嘿,我们都回来了!”
  刘盈把汉二代们全部拉出来站成一排,让只看到他的丰邑父老挨个看。
  特别是王忌和雍钜鹿。萧何等人早早搬家去了沛县,王陵和雍齿则一直是丰邑本地豪强,丰邑人对王家人和雍家人更熟悉。王陵和雍齿甚至还有不熟悉的远亲留在丰邑。
  他们原先只关注刘盈,刘盈叫出王忌等人后,他们才发现,跟随刘邦有出息的沛丰人,居然都把儿子派回来了。
  汉王对沛丰是真的很有感情!他在乎我们沛丰人!
  沛丰人打心底再无怨言,甚至感动不已。
  被汉王的重视感动,刘盈又素来有神异之名。他居然能孤身从项羽眼皮子底下逃脱,让沛丰人更加信任他。
  刘盈让沛丰人做什么,比韩信的话还管用。别说奉献出自己的珍贵存粮,刘盈让他们把房子拆了,再重新安排城里人的住处,他们都一一照做。
  这时城里没有地面硬化。刘盈拆掉一些房屋,就在城里打井挖渠,开垦田地,竟然要准备春耕。
  青壮轮流耕地和上城墙,老弱不再躲在屋内等战斗到来,而是忙生产忙得脚不沾地。
  “城要守,日子也要继续过。不能出城种田,就在城里种。”
  刘盈做好守他个一年半载城的准备,丰邑人见刘盈居然在城里种田,对未来又多了几分信心。
  豆子需要四五个月才能收获。
  豆子种下后,汉军至少要等到收获一次再走吧?
  他们的想法其实毫无根据,但他们就是这么相信了。
  比起刘盈这边的热火朝天,沛县则很冷清。
  沛县几乎成了一座空城,韩信便不客气地就地取材,将整座城池都变成了一座大兵营。
  汉军的粮草,也基本在韩信这里。刘盈那里的粮草只够吃半个月。
  刘肥虽没有反对韩信,但常常从梦里哭着惊醒,说梦见刘盈饿肚子。
  得知丰邑人自愿奉献粮草,刘盈还在丰邑种地时,韩信嘲笑刘肥:“别说我能把粮草送过去,就是送不过去,我们坐吃山空,盈儿也饿不会饿着自己。”
  刘肥讪讪道:“是我小瞧了盈儿。”
  韩信道:“义父在丰邑的时候,就亲自带兵下田种地。盈儿肖似义父,怎么会不重视田地?”
  刘肥连连认错。
  因作战计划突然改变,楚军的行动较为迟缓。
  项羽甚至拖延了攻打荥阳的时间。他本来打算冬季去,现在树上都长出新绿了,他才领兵去荥阳。
  屠沛丰的楚军比项羽迟一步出发。丰邑城里的豆苗已经冒头,他们才刚刚到达。
  领兵的将领是某不知名项氏族人。
  能独领一军的都是项氏族人,刘盈虽记忆力好,也懒得记那么多毫无特色的项x。
  “我不记得名字的项氏族人都是废物。”
  刘盈只要确定这一点就行了。
  韩信坚信刘盈的判断。
  楚军将领确实不辜负刘盈的判断。
  项羽还不知道韩信已经来到沛丰,更不知道刘盈也在。
  韩信原本在赵国,后来攻打魏国,怎么就来到彭城附近的沛丰……谁能料到啊?!他是突然冒出来的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