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但是让五爷道歉实在有点难,公孙策也知道他的性子,三言两语将话题略过,只和苏景殊解释现在的情况。
  苏景殊听到狄青的名字反应没比白五爷好哪儿去,瞅一眼,再瞅一眼,看看现在这个英姿勃发的大元帅,实在想不出他将来忧惧而死是什麽样子。
  朝廷分二府三司,政事堂主政事,枢密院掌军事,户部、盐铁、度支三司管财政。
  枢密院掌管军队征调以及武将任免,但是没有领兵的权利,负责领兵的是殿前司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这三衙。
  殿前司统领禁卫军,一把手是殿前司都指挥使,简称殿帅,就是本朝太祖皇帝黄袍加身前当的官儿,水浒传里高俅的差事差不多也是这个。
  军马司和步军司的一把手分别是马军司都指挥使和步军司都指挥使,俗称马帅和步帅。
  三个都指挥使,三个副都指挥使,再加上三个都虞候,这九个人是三衙的最高指挥掌管,俗称管军,也基本是武将所能担任的最高职位,再往上枢密院那就不是武人能染指的了。
  而历史上的狄青就是那个例外,只是这个例外的下场并不好。
  公孙先生刚才说狄青现在是平西统镇大元帅、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也就是说还没升到枢密院,至少在这个阶段,他还没有被文人排挤。
  这是包青天的世界,连平西统镇大元帅这种一听就很江湖的封号都能出来,将来会发生什麽谁也说不准。
  少年郎的目光过于灼热,狄青想当看不到都不行,听完白玉堂的介绍又笑着说道,“是太学的学生更好,先考个状元然後再学带兵打仗。”
  本朝崇文,能读书的都去读书了,读不好书的才去当武将,所以朝中大部分武将的文化水平都不高。
  他的出身不好,以前也是个大字不是几个的糙汉子,後来被举荐到范文正公账下做事才开始学习。
  范文正公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他的文化课是范文正公亲自教的,不比太学的学生差哪儿去,但是在朝中文人眼里依旧是个泥腿子。
  武将在朝中举步维艰,那有文化的武将呢?
  有文化的武将,正儿八经走科举考上去的有文化。
  大宋军队数量庞大,但是打仗的时候却老吃败仗,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武将没资格说话,文人总能说吧?
  就算以後不当将军,去军中当个会画地图的监军也行。行军打仗那麽多年,他受够了那些什麽都不懂还要指手画脚的监军。
  有其师必有其徒,范文正公刚正不阿,他一手教出来的狄青读书习字有文化了也还是嫉恶如仇。
  围剿无忧洞牵扯甚广,但是狄将军根本不管会牵扯到多少,包公经常被骂所以不惧弹劾,说的跟他被骂的少了一样。
  先剿了无忧洞再说。
  第38章
  *
  无忧洞中不只有亡命之徒,还有许多无家可归只能躲在地下水渠的流民乞儿,不能一概而论全部抓起来关进大牢。
  禁军只管抓人,开封府则要一一分辨抓到之人的身份罪行,该杀杀该流放流放,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乞儿也要送到养济院安置。
  犯人流民好打算,难打算的是那些被救出来的受害者。
  包拯连夜找了八王爷和王丞相,又去狄青府上把狄青从被窝里挖出来,拿着舆图定下围剿路线片刻不敢耽误。
  从昨晚到现在短短半天时间,已经从里面带出来了五百多个惨遭虐待的幼童和成年男女。
  就这还不是全部。
  狄青捣毁鬼樊楼後便撤了出来,接下来的清扫交给底下的兵,他上来拿舆图看还有哪儿能藏人。
  舆图只有一份,还是徒手画出来的,地下水渠阴暗潮湿,万一不小心弄脏或者被火折子烧到他得气死。
  最凶险的鬼樊楼已经捣毁,别处也不能放过,这次花了那麽大的力气,再清理不干净以後更难清理。
  神童为了协助剿灭无忧洞徒手画地图,他们再留有後患就说不过去了。
  狄青研究完舆图,小心的图纸交给公孙策保管,带上士兵又冲进水渠大杀四方。
  天亮之後衙门开始办公,王丞相和八王爷商量了一下,直接让都水监和街道司的官员来这儿协助办案。
  街道司的官差去维持百姓秩序,都水监的官差下水渠帮忙。
  禁军都是年轻力壮的小夥子,哪边水渠该疏通哪边水渠要改道尽管说出来,不然过些日子雨季到了有他们忙活的。
  别说都水监的官差不知道水渠要怎麽修补,官家脾气虽好,但也容不得屍位素餐之人光拿俸禄不干活。
  八王爷和王丞相同时发话,旁边还有开封府和禁军盯着,都水监的官差不敢怠慢,带上家夥式儿老老实实下水渠,不敢说这些事情以前归服役的百姓不归他们。
  官差忙着登记救出来的受害者,登记完之後再和开封府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失踪人口卷宗做对照,能对照上的通知家人来领,对照不上的暂时安置在慈幼院。
  开封府连同禁军连夜行动轰动京城,家中有孩子走失的人家知道官府从地下水渠救出不少人後连忙过来守着,求神念佛希望被救出来的有他们的孩子。
  幼童被拐进无忧洞的时间不长,翻看近几年的卷宗大多能找到家人,那些被强迫留在鬼樊楼里供人玩乐的人却大多无人认领。
  居京城不易,虽说定居一年就能落户京城,但是看无忧洞中那麽多没有住处只能沦落下水渠的人就知道稳定住在京城一年并没有那麽简单。
  孩子被拐子拐走,家中遭逢大变,许多人家找几年看不到希望便会离开汴京这个伤心地重新开始新生活。
  受害者在无忧洞待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容易找到家人。
  禁军抓人救人,水渠口进进出出,里面时不时传来喊声,“这儿有病患,来个大夫!”
  然後守在附近的大夫就立刻冲过去,等病患从底下送上来然後擡到旁边去救治。
  鬼樊楼的恶徒不把人当人,救出来的妇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伤,轻的只是几块淤青几道伤,重的气息奄奄都不一定能救回来。
  造孽啊!
  大夫官差配合得当,争取将每个救出来的人都治好,所有人都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暮春的天气还有些凉,地上铺着厚厚的草席,幼童被救出来後哭闹起来还有几分鲜活气儿,那些女子躺在草席上神情麻木,仿佛失了魂魄的躯壳,看到什麽都没有反应。
  幼童还好,男孩归家依旧是宝,女孩年纪小的话也没什麽。
  而被关在鬼樊楼供人取乐的人,即便出来也是清誉尽毁一辈子被人指指点点。
  自幼被拐到无忧洞的自不必说,所有的记忆都是鬼樊楼里的暗无天日,便是出来也不知该如何生活。
  那些出门游玩被拐子骗到无忧洞的妇人娘子同样凄惨,男人薄幸,若被拐走时已有夫君孩儿,或许找回家时夫君已经另娶,而孩儿也被磋磨的不成样子。更有甚者,甚至孩儿也丢了性命。
  无忧洞中走一遭,这辈子算是毁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