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臣认为这一年多来赵元昊对陕西四路边境的骚扰主要是为了试探朝廷对他的态度,以及麻痹我们,让我们轻视他,他好扮猪吃老虎。”
  “他有这脑子?”
  卢长青:……
  “官家,不要轻视任何一位敌人。”
  而且李元昊身边还有两位能力非常出众的宋男千。
  前有黄巢三战失败直接造反,现有宋男张某累试不第(一说殿试时被黜落),带着好兄弟胡某直接叛宋投夏。
  张某和胡某为了引起李元昊的注意,一个改名叫张元,一个改名叫吴昊。【那个时候李元昊还叫李元昊,还没改成那个看起来十分非主流的名字:嵬名曩霄】
  这一招果然好用,一入夏就被人抓到李元昊面前。
  李元昊问他们为何触犯其名讳?张吴两人大声道:“你连自己的姓都不理会,理会名做什么?”
  李元昊:有个性!
  就这一句话便让霸总李元昊留下了这两小仸精。
  就是这个张元,让宋在对夏的战争中,吃了很大的败仗。
  张某因未能通过科举,无法施展抱负,于是对宋怀恨在心,一心灭宋。
  在好水川之战中张元辅助元昊大败任福等人率领的宋军,宋军仅阵亡就高达一万多人,后更是题诗嘲讽夏竦和韩琦,署名时写了一大串官衔:“(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
  好水川之战后,张元建议元昊出兵渭州,待机取长安。元昊采纳了他的意见,策划了定川寨之战。葛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叶芝春、王保、王文、刘贺等十六位将领全部战死,宋军九千四百余人近全军覆灭。
  历史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往往因为那么极个别人便改变了方向。
  “我看是你太高看他了。”赵祯不以为然地道。
  好气!
  一跟赵祯说话,卢长青就想放水让李元昊在三川口狠狠打赵祯的脸。
  但不行。
  因为宋夏对战期间,宋军连连失利,让宋廷将领出现了断层的现象。
  不对,应该说现在已经出现了断层现象。
  之前和平的三十年,的确利于国家休养生息,但也让宋军安逸了三十年,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国家懈怠了,军队也一样。
  不然也不会三川口开打时,派出范雍这种老书生和刘平这种半路出家从没打过大仗的武将指挥。
  再加上之后的好水川之战,这使得在宋夏对战期间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苗子们还来不及成长,就被全送去见阎王爷了。
  要说宋军弱,其实也不算弱,在很多战场上并没有后人直观感受那般无能,它就像抗战时的国军,在局部战场上表现的还是挺顽强的。
  但就是这种在局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体现了其整体军事上的无能,因为宋朝的悲哀从来不是弱小,而是在于它明明有一支战斗力不差的军队,偏偏总是在最后输掉了战争。
  第239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8)
  “官家,不管赵元昊他有没有脑子,咱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党项势力虽不强,但就怕旁边的契丹伺机而动。”
  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时宋夏之间正打得难解难分,而辽国却看准时机,决定出兵占领关南十县之地。然而,宋朝这边也并非毫无察觉,他们及时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防御和戒备。
  辽兴宗察觉到了宋朝的动作,于是派使臣给宋廷递了信,要宋廷将原属辽藩属北汉的领土及关南十县地归还,不然这澶渊之盟就盟不下去了。
  两方扯皮一阵后,宋朝没有让出土地,但又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上,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这才结束了这场索地之争。
  赵祯自信地道:“不会,前年我已经派人出使了辽国,而且这两年辽宋边境一直很和平,并未发生大的摩擦,想必耶律宗真也不想跟我朝开战。”
  前年是前年,后年是后年好吗?
  就像你前年没孩子,现在有了一个闺女,事态都是发展变化的,这个道理都不懂吗?
  卢长青觉得赵祯不是不懂,而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他无力改变这些,所以只能将事情往他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卢长青升官了,进司字直笔,带着赵祯的口谕由张茂则领着空降北宋武器制造厂弓弩院。
  估计是赵祯脾气太好,惯得朝中不少官员眼睛都长在脑门上,总喜欢拿鼻孔瞧人。
  比如面前的这位李姓的内侍监官。
  “官家这是开什么玩笑?就凭一张图纸便要求我等放下手中的要事,搞这个什么火铳?这不是胡来吗?”
  “中贵人你这话说的未免也太早了吧,我还什么都没开始弄呢,你怎么就知道一定不行呢?”
  姓李的内侍冷冷哼了一声,捏着图纸在卢长青面前抖了抖,鄙夷地道:“你也不看看你画的是什么玩意?一根铜管就想杀人?痴人说梦!”
  卢长青从姓李的手中扯回图纸,朝姓李的微微一笑,“我是不是痴人说梦,中贵人等着看不就行了,何必这么大的火气呢?”
  “还有对我说话客气一点,我现在怎么也能被人叫上一声押班,品阶可不比你低。”
  卢长青说完白了姓李的一眼,也不等对方说话,朝立在屋内另外一位内侍监官道:“我知道你们因我是女子的身份看不起我,觉得我没资格在你们面前指手画脚,但希望两位记住,我是奉官家之命前往贵司负责制作火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