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当了近二十年皇帝了,这是对自己的兵一点数都没有啊!
  北宋的西军的确厉害,可那是后来被西夏给“训练”出来的,这会北宋的兵出去那是会被李元昊按着打的。
  卢长青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她只是想在赵祯面前表现出自己在军事方面的敏锐性。
  至于说服赵祯现在能听进她的话,加紧练兵,加强陕西六路的防御?呵呵,不可能,别说是赵祯,现在朝廷上下没一人把李元昊放在眼里。
  打脸来的太快,十月十一日,李元昊称帝,定国号为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
  宝元二年正月(1039年),李元昊以臣子的身份派使臣前往宋廷,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关系及其功劳,说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
  宋廷这才知道李元昊反了,赵祯直接在朝堂上发了火,让人将使臣扣了下来。
  宋廷到现在都没有将李元昊放在眼里,觉得这人根本成不了事。
  经商议最终决定下诏“削夺赐姓官爵”^1,停止互市通商。赵祯更是下令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或献其首级。
  当然站在上帝视角得知后续发展的卢长青看到宋廷这番操作是很想笑的,但她现在用着的是宋人的身份,所以不能笑,一笑脑袋掉。
  说实话,这仗除了李元昊外,没人想打,不然赵祯也不会先用经济制裁的方式,而是直接带兵冲锋了。
  李元昊做太子的时候娶了辽国的宗室女辽兴平公主,这个时候他跟辽兴宗的关系还不错,且在辽兴宗眼里,宋的威胁比西夏的威胁大多了。
  所以辽国是很希望宋夏打起来的,隔山观虎斗,巴不得宋夏打得两败俱伤,好坐收渔翁之利。
  这也是宋廷怕的地方,害怕一旦打起来,辽国反水帮西夏出兵骚扰边境城池。
  宋廷以为这样就能镇住李元昊,结果人家根本不虚。
  你搞经济独裁那我就直接断交,我不仅断交,我还要煽动你边境的臣民归附我大夏。
  卢长青知道现在不能再等了,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必须想办法去延州,把金明寨那个坑货李士彬给换下来,不然三川口之战可能又要重演。
  第238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7)
  已知宋朝马政拉胯,要如何打拥有“铁鹞子”精锐骑兵的西夏?
  后来的范仲淹给出了作战方案,即堡寨战法。
  其实这套战法在太宗朝李继隆即已提及,但并未得到重视,一直到宋夏战争爆发,范仲淹出任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才被他发扬光大。
  堡寨法加上弓箭手这个方法太慢了,从仁宗开始,一直到哲宗才对西夏形成了战略包围圈,用时半个世纪。
  卢长青想到了火药,她打算把沈柔那个世界的火铳再造一遍。
  火铳的前身是南宋时期发明的突火枪,是一种没什么大用但极具历史意义的武器。
  火铳加炸药直接开炸,早一点统一两国百姓都能少受一些罪。
  别看宋朝战败赔钱赔物,百姓日子难过,西夏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
  穷兵黩武这四个字足以形容李元昊这人,每次对宋发动的战争都几乎是倾全国之力,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对战北宋西军某一支方面军。虽然能胜,但次次都伤筋动骨。
  而且西夏没有那么多家底供李元昊挥霍,所以在两军交战期间,西夏境内也是怨声载道。
  所以早日统一才是正确的道具方针。
  没有制作材料,卢长青只能献上图纸。
  果然,赵祯很快召见了卢长青,问图纸上的火铳究竟是何物。
  卢长青答道:“是一种火器,除夕之夜,宫内燃放烟火,臣从中得到灵感,所以绘制了这份图纸。”
  赵祯把图纸拿远了看了又看,疑惑道:“一个铜管子跟烟火有什么联系吗?”
  “臣想烟火能从地上冲到空中缤放,那如果将铁弹石子放在一个铜制的管道中,引燃火药,火药爆炸的力量是不是也能将那些铁弹石子冲到空中?”
  赵祯忽而笑道:“你这想法倒是奇特。”
  “党项人擅长马上作战,要想破之只能靠弓箭手远程射击,可一张弓每次都能射出一支箭,且箭矢制作不易。
  可这火铳就不一样,它可以铁球和石子,且一次可以填充数颗石子,其打击范围比弓箭要大的多。”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准头不行,装填费事,还可能炸膛……但这已经是卢长青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能想到最好的武器了。
  “听你这么说,这东西居然比弓箭还要好用?一次射出数枚石子,难道是改良的诸葛连弩不成?”
  卢长青纠正道:“不是,它叫火铳。”
  赵祯放下图纸,严肃了表情问道:“这东西真能造出来吗?”
  “能!”
  “你倒是信心十足。”赵祯望着卢长青,不知道是有感而发,还是单纯想找个人聊天,忽然问道:“扶楹,你说赵元昊他敢跟我们开战吗?”
  卢长青想了想,委婉道:“官家,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真话。”
  “臣的真话可能不好听,臣觉得他敢。”
  赵祯皱了皱眉头,“你好像一直都很忌惮赵元昊,为什么?”
  “官家,臣曾经对你说过这个问题。景佑二年,他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领兵镇住三州的回鹘叛部,这足以说明赵元昊绝非像朝中大臣们看起来那么蠢笨无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