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新建的暖棚通通派上了用场。
姜韶华在田庄里住下,每日都去暖棚里待着,亲眼看着幼嫩的红薯苗出土,慢悠悠地长出叶片。看着玉米被种下,一点点挣扎出土。
那种感觉,十分新奇美妙。就像等待一个新生的孩子一般,充满了热切的希望,等待的感觉也十分美好。
陈长史冯长史也是一样喜悦。可惜,王府事务繁忙,他们两人在田庄只待了几天,就回王府去当差拉磨。闻主簿杨审理也是一样。
姜韶华待了大半个月,还是没有动身回府的意思,整日去暖棚里转悠,看崔渡忙活。
“还要多久才能移栽?”姜韶华轻轻伸手抚摸幼嫩的新苗,爱惜得如同抚摸刚出世的婴儿。
崔渡笑道:“不急,培育出来的新苗,也得再筛选一轮。苗种越好,产量才越高。”
“今年是试种的第一年,种出来的粮食都做粮种。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就能在全郡推广了。”
姜韶华嗯一声,指尖依旧轻轻摩挲着嫩芽。
崔渡看了一眼又一眼,忽然觉得脊梁处有些痒痒的。真想变成那棵嫩芽……
“你在想什么?”姜韶华半晌没听到声音,有些诧异地抬头看过来。
崔渡脸孔有些红,咳嗽一声:“没什么,我在计算每亩地需要用的肥料。得算出一个总数来,让林庄头早些预备。”
姜韶华没有多想,随口笑道:“要什么只管张口。对了,暖棚还要再建吗?”
一提建暖棚,崔渡又来了精神:“暖棚自然是越多越好。不过,建暖棚费用高昂,后期管理起来,也耗费人手。”
姜韶华笑道:“这怕什么。本郡主别的没有,银子总是不愁的。要用人,再去亲卫家眷里挑一些就是了。”
简而言之一句话,要银子有银子,要人有人。
这样的生活,在以前简直不敢想。
崔渡心花怒放:“多谢郡主。我今晚就写个计划书,明日给郡主。”
姜韶华看着崔渡兴奋的放光的脸庞,轻笑不已。
南阳王府每年用来养亲卫营的银子,是个庞大的惊人的数字。相较之下,崔渡用的这点银子和人手,根本不值一提。
第205章 卢琮(一)
暖棚外忽然有些异样的动静。
姜韶华眉头微微一动,转头瞥一眼。
孟三宝快步进来,低声禀报:“启禀郡主,是宋统领来了。”
姜韶华舒展眉头,亲自出去相迎。
崔渡想也不想地起身跟了出去。
在王府歇了大半个月的宋统领,倦色一扫而空,瘦削的脸孔也丰润了回来。他笑着拱手行礼,然后惊叹道:“几个月没来田庄,没想到,田庄竟变了模样。”
一踏进田庄,眼睛所见的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白色暖棚,挨挨挤挤,似要蔓延到天际。
这种迎面而来的壮观景象,任谁也要动容。
姜韶华笑道:“这都是崔渡的功劳。”
崔渡被夸得俊脸放光,喜滋滋地应道:“是郡主拨银子又拨人,我不敢居功。”
宋渊既认下崔渡这个外甥,人前人后总比旁人要亲近些:“你忙碌辛苦,大家都看在眼底,你的功劳,谁也抢不走。等新粮种出来,真如你说的那样产量高,就能填饱百姓的肚子,饥荒之年能活无数人命。这是有大功德的事。”
“所以,你不必妄自菲薄。”
宋渊素来沉默少言,像这样长篇大论的夸人,前所未有。
崔渡被夸得咧嘴直笑:“舅舅再夸下去,我得飘上天了。”
宋渊也笑了。
姜韶华很了解宋渊的脾气,耐心等了片刻,张口问道:“是不是王府里有什么事?”
宋渊应道:“也没有多要紧的事,小事倒是有三桩。一个是亲卫营那边,想请郡主去巡视。南阳军那边也送了消息来,希望郡主前去巡查。还有,卢郡守在王府里待了大半个月,静极思动,想来田庄见一见郡主。卢郡马特意来寻末将说情,末将便来问问郡主的意思。”
父女再怎么不和,也是父女。宋渊心里瞧不上卢玹是一回事,面上却维持了足够的尊敬。
姜韶华想了想道:“我原本打算等新苗移栽之后再回。既如此,那就早些回王府。春耕即将开始,巡查十四县的事也该开始安排了。”
“崔渡,田庄这里就都交给你了。”
短短的一句话里,蕴含着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
崔渡抬头,迎上郡主明亮的眸光,郑重地点了点头:“从今日起,我就直接住在田庄。等新粮有收成了,我便让人送信给郡主。”
“一言为定!”姜韶华笑着应一声。
崔渡咧嘴一笑。
宋渊看着一双少年相视而笑,目中也闪过笑意。
……
隔日,姜韶华动身回了王府。
骑马半日,姜韶华精神奕奕毫无倦色,笑着对一众来相迎的属官们说道:“大家各自忙差事,本郡主有事再召你们。”
属官们拱手领命,很快散去。
只剩卢玹和卢琮兄弟两人。
这大半个月来,两人朝夕相处,不知说了多少掏心窝的话,过去十来年的心结都解开了。神态间亲密了不少。
“没想到郡主这么快就回来了。”卢琮主动张口搭话:“听闻听闻崔公子在田庄试种新粮,我本想去田庄开开眼界。没想到郡主这么快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