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我才发现,二凤主意真的很正,他真正下定决心的话,旁人是很难动摇他的。】
  【没办法,时代摆在那儿,长城总是要有人修的,和亲总是要有人去的。我们只是运气好,生活在科技大爆炸又和平的现代文明国家罢了,才能这样高高在上地傲慢点评历史上top3的皇帝。然而实际上,没有这一代一代的努力,哪来的我们呢?】
  许负沉默许久,无话可说。张良安慰道:“倒也不必如此沮丧,你不是造了很多火药吗?很快就能在草原派上用场了。战争早些结束,对公主也更有利。”
  【啊?带着火药和亲?你们是认真的吗?】
  【确定是去和亲,不是去打仗吗?】
  【#史上最炸裂的嫁妆#】
  【突然燃起来了是怎么回事?】
  【和亲这件事既然不会更改,那还不如主动一点,创造有利条件,选择合适的人选,培养公主的能力,军队早点把匈奴灭了,说不定公主就可以早点回来了。说到底,战场上得不到的,和亲更得不到。】
  “火药……”李世民整顿了一下心情,从和亲这个话题跨过去,问道,“你造的这个,和我们大唐的那种不一样吧?好携带吗?杀伤力怎么样?能攻城吗?能埋伏吗?能穿甲吗?试验过了吗?明光铠能炸碎吗?”
  【陛下你要不要这么兴奋!克制一下好不好?】
  【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不好啦,某位天可汗又蠢蠢欲动了!】
  【你不会要给我们在线直播,用火药炸明光铠吧?】
  【讲真,我还有点想看。】
  第60章 二凤种地
  三天的假期过后,所有还在留恋夜市花灯的官员,不得不痛苦地开始上班。
  魏征倒是很积极,不仅早早地处理完了廷尉府的事务,还掐着点儿来送死刑复核的奏,顺便围观他家英明神武但不会种地的皇帝陛下折腾土地。
  要魏征说,这真的很有意思,比干什么都有意思。
  魏征也算出身名门,虽然家道中落,自己还出家当过道士,也精通酿酒,但种地这种事,他还真不太擅长。
  他都不擅长,更何况某位出身太好、天赋点满军事、多出来的部分又点了政治的天可汗呢。
  魏征甚至怀疑这新造出来的农具,都是长孙无忌的手笔。——至少长孙无忌懂农具的概率,都比他们陛下要高一点。
  但他知道陛下并不是会揽别人功劳的人,说是他画的,那肯定就是他画的。
  魏征觉得很古怪,但还是选择相信他,并且一边看笑话,一边来帮忙。
  “将一亩地划成宽、深各一尺的三甽三垄,甽低垄高,作物种在……”[1]
  李世民在田垄边上碎碎念,顺便瞪了一眼看热闹的魏征。
  “陛下是在背什么书籍吗?”魏征忍着笑意。
  “不然呢?”李世民没好气地回答。
  他背得可详细了!就是实践起来有点费劲。
  好在治粟内史手底下有一些了解农耕的官吏,他又派人找了几个老农过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话,省得弹幕天天笑疯了,啥也不干专门来笑话他。
  让孙黑去找人的时候,这小子还自告奋勇地说:“俺也会耕田!俺可以帮忙!”
  “你?”李世民半信半疑,因为孙黑还有那帮跟随他从上郡回来的骑兵们都显得比较年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一看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感,所以还是让他去咸阳城外找几个熟手来。
  半瓶水晃荡,终究不如满瓶水稳当。
  这汉朝赵过发明的代田法,就这样在秦朝的咸阳宫开始第一轮试验了。
  【哈哈哈老祖宗会不会很生气?】
  【咸阳宫不是只有宫殿啦,赵过一开始也是在行宫的空地上进行的,二凤只是效仿人家农业专家。】
  【以后就变成农业专家效仿二凤了。】
  为了方便,李世民穿了窄袖的衣裳,没有佩戴任何碍事的饰品,有点茫然但又很认真地观察着这规划出来几亩地。
  “对吧?”他不确定地问,不知道是在问魏征,还是在问嘻嘻哈哈的弹幕。
  【不知道啊我没种过地。】
  【我们这地方不缺水,没用过这方法。】
  代田法适用于北方干旱地区,尤其大片的官田和军田,沟垄相间,每年互换位置,方便堆肥除草,有利于培养地力,配合上更先进的农具,一亩地能多生产五十到一百斤粮食。
  不要嫌少,这时候一亩地也就能产两百斤粟。——还是在土地相对肥沃,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大秦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粟,因为耐旱。不过现在是十月,种粟的时令已经过去了,所以李世民让人种的是小麦。
  伴随着石磨的推广,以后种小麦的人也会逐渐变多的,这是个很自然的过程。
  老秦人谁会不爱吃面食呢?
  “臣看差不多了。”魏征夸赞道,“从陛下身上,臣才知道什么叫学无止境,如今连农耕之事,陛下都掌握得这么好了,真是令人叹服。”
  “你不是在讽刺我吧?”李世民狐疑地看他一眼。
  “怎么会?臣是真心实意的。”魏征仔细看了看这整整齐齐的田垄,和自己从前看过的田地对比了一下,居然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种麦之前要先施肥吧?”魏征问。
  “早就已经弄好了。最近堆的是为了明年用。”李世民骄傲道,“厉不厉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