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流水的商队前往长安,铁打的墨阳总在其中。
哦,还有一个叶娘子。
跟着商队继续沿着官道走,又是七八天过去,徐墨阳他们总算是到了嘉运镇,这个镇子比清水镇还要繁华一些,勉强够得着中型镇的边。
徐墨阳第一时间就去找了附近的商业街,重点关注了卖吃食的摊位,确定没有跟茶叶蛋类似的产品后才放下了心。
很好,可以放心赚钱了。
这边的物价又要更贵一些,不过贵的也有限,徐墨阳琢磨着后面估计还要经历几次涨价,但生活成本肯定不会到特别夸张的水平,倒是房价更值得担心。
有名如白居易都曾说过“京城居,大不易”的话呢。
熟练的找到牙人单租院子住下,熟练的找了几个生活困苦的女子帮忙做事,熟练的去药铺问价格顺便找摊位,熟练的摸索出附近的饮食地形图,熟练的采取一些营销手段……好像有哪里不太对劲?
算了不重要。
徐墨阳看着面前鲜活的河虾,悄悄咽了咽口水,卖鱼的老伯有着一张老实人的憨厚脸庞,叶娘子砍价的时候却没有一点犹豫,语速跟机关枪一样又快又急,徐墨阳仔细去听,也只能听懂几个数字。
最后不出意料的以低价成交,叶娘子还享受了一把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这才前往下一个蔬菜摊位。
“本来还可以再压压价的。”
听到叶娘子有些可惜的感叹,徐墨阳险些一个趔趄摔下去,如果他没看错的话,刚刚那个老伯都快哭了啊。
“他计算的时候,是连水带虾一起算的。”
这也是一种小把戏了,让虾的平面高过水位,买的时候也故意溅起水花增加重量,增减之中的差值就是额外的利润,这种把戏在现代的海鲜市场依旧常见,只不过虾的水换成了冰。
真要论起来,叶娘子给的价钱其实就是比正常利润要低一些,但河虾叶娘子可是包圆的大客户,批发价和送货上门本来就是应该的。
“……我们去看看羊肉?”
唐朝的小贩都这么狡诈了吗?徐墨阳真的被震惊到了。
他在现代没少买菜,但基本都是超市或者网络的明码标价,这种小花招要是没人点出来,徐墨阳还真的看不出来。
“上次吃火锅其实没选上什么好羊肉,这次我们挑些好的回去。”
羊身上适合做火锅的主要有八个部位,也就是平常说的羊上脑黄瓜条什么的,徐墨阳不指望能拿到羊腱子这种一头羊三两的好肉,他只想买到个羊三叉(羊腿)。
“……就是要那刀工厉害的,把肉切成透光的薄片,才能尝出那份好滋味。”
徐墨阳说着就开始犯馋,想着等到了长安一定要大力推广劁动物,没了生欲望发情期,动物才能心无旁骛的长肉,也不会有要用重料才能压下去的腥臊味。
对,没错,说的就是你,匹格兽!
身为天蓬元帅下凡的同类,你们养一年居然只有一百多斤,好意思吗?!
“郎君可去书肆看看。”
处食材的味道不会特别好闻,与其让徐墨阳躲在房间里,倒不如出去找个合适的地方坐坐,回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吃饭。
“要开饭了就派人来叫我。”
徐墨阳已经把材料都准备好了,到时候按顺序放下去就能得到及格线以上的锅底,叶娘子雇佣干活的也大多是女性,他掺进去也不怎么自在。
“会的。”
叶娘子笑着点了点头,于是两人便暂时分开了。
唐朝的官方字体是楷体,其他字体在民间也有按照喜好私下使用的,但书肆这种地方肯定用楷体,这个镇子也不算大,徐墨阳到处转了两下便准确找到目标。
没有狗眼看人低的打脸事件,没有敬罗衫不敬人的反派人物,徐墨阳进去的时候只得到掌柜的一瞥,应该是店小二的年轻男子把他带到书架面前,就默默退到一边了。
徐墨阳仔细辨认着书名,发现这边大多都是童子的启蒙用书,偶尔还有一些话本子,可惜里面的故事没什么新意。
徐墨阳过了认字的阶段,也不打算考什么科举(有没有还不知道),索性专心在游记话本中翻找,因为动作很轻,也没有人过来阻止。
翻翻找找挑挑拣拣,徐墨阳最后从旧书堆里找到了三本合心意的书,虽然看着有些破烂,但内容还是很有价值的。
回去换个书皮,实在不行重新誊抄一遍,书就又是崭崭新的了。
“要是能买到《齐民要术》就好了。”
徐墨阳结完账,身上的铜钱一下便少了大半,他简单跟现代的价格做了个换算,再次怀念起互联网时代廉价的知识成本。
如果早知道他会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当年他就应该把四大农书都背下来,把唐朝的官话学好然后学习各种手工业,多陪陪家人,再把意外险全部拉满。
文艺青年不是徐墨阳的标签,所以他虽然觉得遗憾,却并没有太多的沉溺在回忆中,等叶娘子那边叫跑腿的孩子过来的时候,便兴冲冲的回去吃火锅了。
河虾去头去壳挑掉虾线,虾仁用菜刀拍扁用刀刃粗剁几下,再换上刀背继续轻砸到起胶质,一小块焯了葱姜水的肥肉细细剁碎,肉和虾的比例大概是一比二十。
葱姜碎放几小勺进去,捏一撮盐和糖,加一点自己磨好的胡椒粉入味,再把虾滑边搅边摔出粘稠的胶质,加一个蛋清进去继续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再放置一会儿虾滑就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