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穿着一看就不适合干活的衣服,长得……怎么形容呢,没读过书的刘三娘说不出来,只觉得这个人很好看,比村里姐姐们都夸的王家童生还好看,一看就不是做事的命。
就是总让人觉得有些飘。
***
刘家娘子带着家仆和儿子鞣制兽皮处兽肉,说是家仆,其实刘家娘子早就在心里把他们当了自己的儿女,吃穿都是比照着自己的孩子,这称呼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防着一些狼心狗肺的黑心东西。
她是外面普通人家的女儿,家里弟弟成亲需要银钱,她就被出了高价的刘二郎给娶了回来,本以为要在山里过苦日子,没想到除了少见人烟,却是餐餐有肉,丈夫也是个不错的男人,她也就这么跟着刘二郎过起了日子。
这么些年下来,虽然只有一双儿女,膝下略有些单薄,但儿子却是天生神力,女儿也算的上聪颖,除了时不时扔到她们这边的孩子,她也没什么遗憾了。
最近刘二郎又捡了个不知道哪来的少年,虽然听不懂也不会说这边的话,却难得的是主动给了能换银子的东西,不像是那些天打雷劈的,拿块破布把婴孩一裹就往他们家门口放,好些的会有几个铜板,狠心的直接……等她出门的时候,不少都没了呼吸。
真是……喂一口奶,给一块布都不愿意吗。
明明现在也算得上太平年景,手上虽然没钱,家里多养一口人却也不会饿死谁啊。
刘家娘子愤愤的将虎肉剁成小块,往灶火里加了根柴,看着自家姑娘带着那个少年走来走去,即使对自家孩子有滤镜,她也不得不承认,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挺大。
在看到徐墨阳比划着跟自家姑娘学着编草绳,做箩筐的时候,刘家娘子再次确定了自己的猜测——这少年定是哪户富贵人家精心教养出来的大家公子,其他的不说,光是能冲着一个小姑娘低头学东西,这份心性就不简单了。
其实只是单纯的想给自己多加几个技能的徐墨阳:……
少年并没有在刘家待上太久,在收到刘二郎买回来的纸张后,跟刘家人用手势比划了几天,写了些不知道是什么的字和符号后,就执意跟着要采买东西的刘二郎下了山。
虽然知道这里留不住少年太久,但刘家娘子看到去的时候是两个人,回来的时候只有丈夫一个的时候,还是有些失落。
山里向来少来人,刘二郎那张老脸她早就看腻了。
不过那样的少年郎,合该在万丈红尘中走一遭,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第4章 借宿村长家
“还有多远?”
徐墨阳擦擦头上的汗水,庆幸自己提前换上了刘家赶制的衣物,他的语言课都是自己紧急补习起来的,力求用最少的字眼相对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过了山就是。”
比起汗流浃背的徐墨阳,常年攀山越岭的刘二郎看起来要轻松的多,他回答的时候刻意放慢了语速,脚步也悄悄缓了下来。
【这小郎君,定是大户人家精心教养出来的。】
刘二郎看着少年在听懂他的回答后点点头,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肩膀,又默不作声跟上的模样,再次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从早上走到现在,明明额上全都是汗,走路的时候都偶尔会踉跄,却始终没有提出要休息之类的话,也没有把自己带着的东西给他拿着的意思。
因着自己这几分打猎手艺,他也曾见过不少好人家的郎君,有些倒也颇有几分风度,可支使人做事的时候也是丝毫不含糊,大多数时候倒是没什么坏心,只是他们生来便是仆从相随,从不需要干这种“粗活”罢了。
刘二郎靠着打猎为生,最近的村子离他家也隔着一座山,他平时脚程快,天亮的时候出发,下午差不多就能到村庄,再走上一个来时辰就能到镇子上,花上几文大钱去熟识的店家那住上一晚,第二天把东西采买完就直接出城回家。
一般都是他一个人,有时候东西实在是重,他也会带上儿子一起,他膝下虽然只有一儿一女,但伯钦天生神力,三娘乖巧聪颖,现在身子更是大好,日后总会越过越好的。
徐墨阳很努力的想要跟上刘二郎的速度,但一个常年混迹办公室的社畜,怎么可能在体力上跟积年的老猎人相比?即使咬牙硬撑,在日上中天的时候也不过堪堪爬到山顶,坐下喝水的时候只觉得双腿酸软,一步都不想再挪动了。
“吃完赶路。”
刘二郎递过来一个蒸饼,用干净的叶子包了,足有成年男子拳头大小,徐墨阳见过不少次,都是刘家娘子递给要出门的人的,他倒还是第一次吃。
说是蒸饼,其实更像是现代的包子,杂粮的面皮包着粗粗剁过的野菜馅,虽然有些粗糙噎嗓,却也不至于难以下咽,而是带着山野人家的特色,味道略有些重,就着水喝倒是刚好。
“谢谢。”
徐墨阳活动了一下肩膀,明显的刺痛感让他皱紧了眉,艰难的伸手摸了摸后面的竹筐,确定完好无损才松了口气。
徐墨阳是带了吃食的,刘家娘子是个勤快肯干的,猎户又是经常要去深山老林一呆好几天的人,刘家娘子自然便有着做长期保存的吃食的手艺,经了她的手做出来的吃食,不说味道怎样,存放个十天半月却是没什么问题。
但徐墨阳临走的时候,将吃食都放到了自己的竹筐中,现在肩膀明显被藤条磨了些伤口,竹筐一旦放下去,徐墨阳一时半会儿就没有再背上去的勇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