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近日的燕兵,实在是安静过了头。
  军事行动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的情况很多,若说前阵子因为雨季,叛军暂且蛰伏不出。那近几日的平静,便很是耐人寻味。
  在历史上并不算出名的燕皇安庆绪,李明夷对他的了解仅有洛阳时宫人的寥寥数语。但在他麾下的,可没有谁是是吃素的善茬。
  曾在河北为营的蔡希德,一度击败哥舒翰的崔乾佑,还有数名叫得出名号的骁勇燕将,都选择了跟随者这个看似不堪大用的主子。如今的安氏叛军虽然兵力有限,但仍不缺乏有远见的军事家。
  被夹在北地史思明部与复兴的唐军之间,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留给安氏朝廷的未来无非两种。
  选择一方势力,投去自己的忠诚,或者背水一战,打破眼下的僵局。
  然而,稳扎稳打从来不是燕铁骑的作风。平静之下,波涛隐然再度涌起。
  可以想见,被逼至穷途末路的狼子,已经舔舐完伤口,按着獠牙利爪,准备撕开新的战线。
  也因此,才暂时没有注意力抓捕裴溆这种小鱼小虾的唐官,更无暇向医署进行报复。
  见李明夷默然不语,裴回更是直言:“虎狼之子,绝非良邻,先生三思。”
  出乎他意料的,对方仍是摇摇头。
  “李郎……”
  “我答应过一个人。”李明夷轻轻放远了目光,眼神亦柔和起来,“一定要做最了不起的医生。”
  为穷人,为战乱波及的人,为想活下去的人行医。
  这是他承诺过卢小妹的事。
  况且,有一种超乎理性的强烈直觉告诉他,留在这里。
  终将找到自己的命运。
  裴溆仍有些不死心般:“先生真的决定了?”
  李明轻轻地颔首。
  相处这些时日,知他性情中的强硬,裴溆本也没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听到拒绝的话,却更对其生出一种己所不及的敬佩。
  他遗憾地叹了口气:“看来,裴某只能亏欠阁下了。”
  李明夷倒正好想起另一桩事。
  “我的确有一件要紧的事,想拜托二位。”
  裴回赶紧道:“先生但说无妨,只要是某能做到的,别说一件,就是十件,上刀山下油锅,某也在所不辞。”
  “不用那么麻烦。”李明夷却道,“只需劳烦捎带一物。”
  说了句稍等,便向里屋快步迈去步伐。再折回时,他的手里已经多了一封装好的书信。
  在主仆二人疑惑的目光中,他将写好多时的书信递了过去:“邺城为叛军所据,书信往来不便,有劳阁下,替我将这封信带去南边。”
  “这倒不难,我可托驿站传递。”裴溆答应得倒是痛快,“只是到底送去哪里?还需有个确切地方,以便邮差寻人。”
  “江西,蒙山。具体的位置不太清楚,不过人应当不难找。”
  李明夷抬眸南望,唇角微微展开:“寄给当地一位有着蓝色皮肤,叫做度永的人。”
  “蓝皮人?”裴溆显然有所听闻,眼神稍显讶异,“先生是打算……”
  “请他们帮忙,打造一些手术器械。”
  李明夷早有这个想法。
  根据出土的文物记载,唐朝已经有形制像样的柳叶刀产出。以度永等人的经验水平,只要提供图纸,手术剪、持针器、手术刀之类的简单器械都可以被打造出来。
  届时,即便没有完全现代工艺的手术器械,也有足够的工具供学生们完成一些基础的手术了。
  “我明白了。”裴溆向他承诺,“一定替你带到。”
  收下书信,裴氏主仆二人重新辞别众人,踏上了南下的路。
  医署里头,整日的忙碌之后,终于迎来了惬意的傍晚。天还没黑,后院里已升起了高高的炊烟,面食的香味透过几重院落,钻进暮色下的习习凉风中。
  从病人房中走出,李明夷收起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踩着夕阳的余晖向后院走去。
  后院里是难得的热闹,吃饭的嘴一多,就不能像以前一样潦草对付。阿去和马和很有主见地安排生徒们轮流做饭,打扫家务。一来二去的,两拨人倒很快熟络起来。
  李明夷洗过手,和生徒们一道吃饭。
  众人一道,简单的馒头稀饭也吃得有味。难得的闲暇时光,少不得谈起今日一番天地,尤其是由阿去转述的那场手术,更令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有谁羡慕地叹了句:“什么时候才能再有手术啊?我也真想亲眼看看。”
  “师弟。”立刻有人向他使了个眼色,“李郎自有安排。”
  李明夷倒并未露出被冒犯的神情。
  他放下碗筷,看向方才出声的生徒:“你很想做手术?”
  对方有些紧张地直起背脊,见他并没有生气或严肃的意味,才点点头:“当然,学生赶来这里,便是为了学习李郎的手术。”
  提到手术二字,年轻人的眼睛中微微放着光芒。
  年轻的学生,想要接触刚刚了解的新技术,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明夷没有急于回复刚才那个问题,而是继续追问:“你学习手术是为了什么?”
  对方毫不犹豫:“当然是为了治病救人了。”
  “倘若无人需要施救呢?”
  小生徒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世上再无受疾苦之人,便是为医者所最想看到的事。”回答的,却是方才出声制止的生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