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虽然司业主要职责,是管理整个国子监,可徐京何到底是为他们讲过几堂课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徐京何都应该是她的师长才对。
  结果徐京何这官职还没有发生变动,她摇身一变,辈分直接往上面跃了一截,从国子监弟子,变成了林大儒的亲传弟子,徐京何的小师妹。
  不远处的邱学正没忍住,低声同身侧的齐学正道:“这下可好,辈分齐平了,老师变成了师兄。”
  齐学正眼眸微动,缓声道:“她倒是聪慧。”
  林大儒如今不涉朝堂,自然也算不得有党派之争,虽说有徐京何这么一个弟子,但到底未有真正涉及朝政。
  是一位富有才学,有名望的清流大儒。
  他当年收徐京何为弟子,也是看中了徐京何的才学,而非出身。
  放在了现代的话,类似于林大儒这样的人,便是绝对的学术派。
  这就完全符合了施元夕的要求。
  她需要一个厉害的,且立场没有那么鲜明的老师。
  选择林大儒,虽然会招来不少人的猜疑,但因林大儒早已不涉朝政,故而就算扎眼,也不会有人特来阻止她。
  何况她拜师就真的只是为了学习。
  在林大儒的指点下,她的策论目前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至于辈分这个问题……
  施元夕行至他们二人跟前,轻声道:“元夕见过徐司业。”
  林大儒微顿,随后抚弄了下自己的胡须,轻点头,满意地道:“这孩子行事向来有分寸,不错,你是国子监司业,师兄妹的称呼,私底下叫便行了。”
  徐京何神色微顿,缓声道:“大考将要开始了,先去准备检查入院吧。”
  施元夕应了,转身要走,便听他轻声道:“师妹。”
  施元夕:……
  真叫啊?
  她全当没听见,提步就往入院检查的队伍中走去。
  徐京何看着她毫不犹豫转身的背影,眼里带着几抹浅淡的笑意。
  国子监内大考,以林大儒的身份地位,与他们一并入院也是可以的,只要不涉及监考和阅卷之类的事就行。
  考场内的锣鼓被敲响,大门从里边关上后,所有的学子均在自己的位置上落座。
  卢祭酒抬头,缓声道:“大考开始——”
  这一声之后,所有的学子俱是绷紧了神色,等待着考卷下发。
  同一时间,林大儒所在的房间内,也同样拿到了本次大考的考卷。
  他当下将考卷展开,低头看了几眼,便皱下了眉头。
  徐京何在旁边看着,轻声道:“考卷可有什么不对之处?”
  林大儒轻摇了摇头,没有言语。
  这考卷所出的题目,也符合目前甲三级学子所学内容,只是本次的题目偏难。
  尤其是策论。
  经过这段时日后,林大儒对施元夕的水平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此番所用的试题,便正好是施元夕拿捏得不是很准确的那一类。
  既是有明确的命题和限定的范围,瞧着很容易写,但也非常难出彩的传统类策论。
  大梁策论,虽说还没有到了现代历史中的八股文那个地步,却也是有着严格制式的。
  上次春闱科举同考的内容,施元夕表现不错,就是因为那道策论题比较发散,可以给人发挥的空间较大。
  她思维活跃,想法独特且一针见血,在那一类的试题中,便会如鱼得水,斩获极佳的评分。
  此番大考,对她也是个极大的考验。
  林大儒只看了两眼后,便放下了考卷,同徐京何说起了话来。
  徐京何微顿后问:“此前听老师说,这些年身子不济,已没了收徒的念头。”
  “如今看来,只怕是之前的学子都未能让老师动心。”
  林大儒听到了这番话后,轻笑了下,他抬眼看向了徐京何,道:“她在国子监内,是何等人物,你也当清楚才是。”
  徐京何眸中轻晃:“自是惊才绝艳,非常人所不能及。”
  林大儒当下点头:“正是。”
  “此前她上门拜师时,我本也无收徒之意,并非因为她是个女子,而是这些年来,朝中争斗越发激烈。”
  “于翰林之事后,我亦是对眼下朝堂生出了厌恶之心。”眼下房间内只有林大儒和徐京何两人,林大儒便未有任何遮掩,对着弟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已有了避世之意,她却处在了权力的争端中,收她为徒,有违背本心,是以她登门数次,都未能见到了我,也被家中书童数次劝退。”
  林大儒说到了此处,微停顿了下。
  “待她第四次登门时,我到底忍耐不住,行至堂后,便听到她说了一番话。”
  “她说,若身在世间,便无避世一说,日光照耀到的地方,都会有权势笼罩,以为能避开争端,但朝上的一滴水,便能在大梁任何一个地方,生成滔天巨浪。”
  “人读了书,识了理,尚且还能用这浅薄的才学铸成一叶扁舟,在巨浪滔天里寻觅一丝翻转的希望。”
  林大儒说到此处,已是满脸笑意,他抬头与徐京何对视。
  却看见徐京何眼里深邃似海,幽幽地望不到头。
  林大儒轻拍了拍徐京何的肩膀,缓声道:“你这师妹呀,心性实在是坚韧,风浪之下,人人皆避之不及,唯有她乘一叶扁舟,便想与战船为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