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从前不是,现在更不是。
既然将她送了回来,那她的人生,便只能由她来自己来决定。
三天后。
汪氏备好了船只,施元夕带着寥寥几件行李,张妈妈、乐书两人,离开了小院。
临走之际,施元夕回眸看了眼这个破败的小院。
施家对她并不上心,这小院年久失修,周遭环境也算不得多好。
可她们却能在这边安稳地住上三年。
施元夕收回目光,上了一顶青色轿子,到达码头,又改换了船只。
越州偏远,哪怕是走水路,也将近行驶了半个月,才驶入了京城境内。
船只抵达码头时,已是黄昏。
橙红的夕阳将水面染得炽热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停着一艘奢靡的画舫。
快要入夜,画舫上点了灯,灯光在水面映射下摇曳轻晃。
丝竹声阵阵,带着这满船的花灯,叫人恍若坠入了梦里。
谢郁维就在这幅落日盛景中,走到了甲板上。
今日游船,他却滴酒未沾,只低声吩咐着身侧的小厮。
忽然听到岸边传来了些许喧闹声响,谢郁维抬眸去看。
这一眼,就看见了一抹简单的素色,撞入了眼帘。
码头风大,旁边还停了一艘巨大的画舫,岸边的人都在往那边看。
施元夕听到了身侧乐书的惊呼声,回首去看。
这一眼,便看到了甲板上的谢郁维。
耳边还掺杂着岸上之人的议论声,‘权势滔天’、‘天潢贵胄’、‘谢大人’等字眼,不断涌入她的耳中。
金色夕阳在她身后缓缓坠落,如同精细的画笔,描绘着她的眉眼。
张妈妈循着声往后看,也看到了目光深沉的谢郁维。
她瞳孔收缩,神色紧绷,小心翼翼地看向她家姑娘。
谢郁维谢大人,如今京中的大红人,风光无两的权臣。
正是当年与施元夕定情,而后却突然退婚,让施元夕带着满身的污名,远赴越州的第三任未婚夫婿。
一别三年。
谢郁维仍旧风光耀眼,那艘挂满了花灯的画舫,笼罩着他们所在的这只小船。
谢郁维颀长的身姿立在甲板上,同当年一样,高不可攀。
第2章 全家鸡飞狗跳
谢郁维话说到一半,止住了话头。
身侧的小厮也注意到了施家的船,他心头咯噔一声,打量着自家大人的神色,小声地道:“大人,是施小姐。”
谢郁维当然知道是她,他缄默不语。
只看着那人下了船,缓步上了马车。
从头到尾,她看他的目光都只有平静。
“大人。”小厮低声道:“龚大人还在里间候着呢。”
“靠岸。”
谢郁维转身就走,小厮却敏锐地感觉到了他情绪不佳,不敢多想,只快步去吩咐船家靠岸。
施元夕抵达施家时,天已经黑了。
施家和她记忆中的差距不大,只是这次回来,她从前住的细雨阁,给了大夫人所出的四小姐住着,汪氏另给她安排了一处住处。
新院子倒也还算精致,只是地处偏僻,离正房、二房都有一段距离。
“天色已晚,大夫人说三小姐近日舟车劳顿,实在辛苦,让奴婢安排小姐直接入院休息。”
对大夫人因何接施元夕入京的事,是绝口不提。
施元夕也不问,洗漱后便歇下了,一觉好眠。
到次日午间,也没再看到汪氏的身影。
施元夕坐在窗边,从屋内眺望着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宅院。
耳边传来张妈妈惊喜的嗓音:“夫人来了。”
来的不是大夫人,而是施元夕的亲生母亲,二夫人严氏。
施家老爷和老夫人膝下共两子一女,施元夕的父亲施旭,是家中的庶次子。
严氏和施元夕记忆中的模样相差不大,她生得美,却喜欢穿些老气横秋的颜色,发髻梳得一丝不苟,说话的声音很轻。
严氏进屋后,看到了施元夕的模样,怔忪了片刻才道:“瘦了。”
张妈妈忙道:“小姐先前生病,总吃不下饭,这才消减了。”
“好在如今恢复了,这些时日已经养了些回来。”
“恢复了就好。”严氏略松了口气,看着施元夕:“你父亲今日出门时,还念叨着你。”
“如今看着你没事,他也能安心了。”严氏招呼着丫鬟,往屋内送了些东西。
张妈妈打开后,施元夕看了眼,都是些补身子的药材,里边还有根老参。
“多谢母亲。”
严氏听着她语气平淡,心中有些不好受。
施元夕自懂事起,就跟她不甚亲近,严氏自来谨小慎微,唯一的这个女儿却跟她半点都不像,她平常也不知该如何跟施元夕相处。
严氏在她面前不自在,却又不像往常那样,例行交代后就直接离开,反而是看着施元夕,欲言又止。
施元夕放下茶盏,问她:“母亲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她问得直接,严氏抬头看她,眼神格外复杂:“这次你能回来,实属不易。”
“元夕,经此一事,你也该明事理了。”
张妈妈听得轻皱眉。
严氏却下定了决心,沉声道:“有些东西,不是你的,你便是强求,也不可能落到你的手中。”
“你事事争先要强,又能得来什么好结果?大梁女子,哪有像你这般的?何况,似咱们这等人家,最重要的,便是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