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父子俩都只说性格没有纠正,但父子俩也心知肚明,说的不是性格,而是储睢的政治理念,储睢一日不想改变,老爷子便一日不会允他入朝。
  老太傅看着还在犟脾气的儿子,拍了拍次子肩膀,沉声道,“把我孙儿留下吧,你出门在外,哪里有那么多书给孙儿读。”
  储睢动了动嘴唇,老太傅不等他纠结完,继续道:“当初我怎么教你和你哥,也怎么教我孙儿。”
  “我看我这小孙儿是个好的,心宽体胖,心胸开阔,不像他爹,一根筋死脑筋。”
  当初老太傅如何教儿子的?识文断字后,书房的书任儿子挑选学习,可以说,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止只学了儒学,但只有储睢这个缺心眼的,一头钻进了法家中,头也不回。
  听老爷子都这么说了,储睢想到书房的众多书籍,他出门在外,的确给不了儿子最好的教育资源。
  储睢拱手弯腰,“儿知晓,多谢父亲教导。”
  “我看二弟还是成熟了不少,爹,难不成要让二弟在外教一辈子的书不成?”
  等储睢离开后,书房屏风后,出来的正是储睢的大哥,储瞻。
  储老太傅也只能无奈摇头,“你二弟啊,想得太大胆了,若是在大同世界,他的理念方才有被施行的可能,不然,君主容不下他的。”
  “我以为让他在外看看民生现实,他会妥协些许,会做出变通……”
  “至少现在,我看不到能容纳他,能护住他的君王。”
  “让他在外多教教书,磨练心性吧,运气好再收一两个弟子,他也有事干了。”
  “等我去后,你要看着点你二弟,他的性子,没人看着会创出大祸来。”
  “儿子谨记。”
  但好歹,储睢已经愿意主动踏出这一步,回到京城,把儿子留给了父亲和大哥教导,一家人,也算过了个团团圆圆的元宵佳节。
  而同样在京城,荣国府也过完了这个元宵节,贾妃更是有兴趣亲送出了灯谜给荣国府的小辈们玩闹,猜中灯谜者更是得了宫制诗筒与茶筅,以作添头,可以说,这个元宵,荣国府热闹得紧。
  便如宝玉,就高兴得紧,今年元宵,二姐姐虽不在府中了,湘云妹妹却也来和姊妹们一起玩闹了,可不欢心?
  宝玉啊,成长了,但是不多。
  而贾政看着这些谜面,却总是心神不宁。
  李纨带着兰哥儿回到了自己院子,笑着唇角也终于落下,兰哥儿本无人叫去,结果不知怎的,贾政竟发现了兰哥儿不在,兰哥儿便被人给叫到了席间,却还被人笑作牛心古怪。
  “兰儿,不要管他们,好生读书,我们等他们出错便是。”李纨在贾兰看不到的地方,眼底闪过狠辣。
  二房一脉,真以为有个贾妃就稳坐钓鱼台了吗?
  想到今晚灯谜,贾妃独独点名三爷贾环没有猜对灯谜,没做奖赏,还当众看贾环的答案,李纨冷笑,贾妃,不愧是她那个好婆婆教出来的女儿,哪怕是被老太太带了一段时间,依旧沾染了王夫人的陋习。
  以为给贾环这个庶子没脸,就能给宝玉造势打压庶子?简直是自断臂膀!聪明的就该让家中好生培养男丁,给宫中的贾妃底气,贾妃却亲自给自家兄弟没脸,真的是头回见!
  把贾兰哄着睡后,李纨便问身旁的素云和碧月,“你们可注意到当时三爷的脸色?”
  素云和碧月只是稍加回忆,素云便道,“没什么特别的脸色,倒是有些无趣的模样。”
  碧月倒是补充,“三爷脸上看不出不满,想来也是习惯或者早有预料了。”
  是啊,可不是习惯了。
  李纨笑了笑,只是眼中却并没有什么温度,“三爷这种大场面都能忍下来,倒是颇为意外,看样子进步了不少。”
  “只是儿子受了委屈,赵姨娘真能一次次忍下来?他们母子可不是这样的人。”
  素云和碧月对视一眼,眼中有所明悟。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还有一更
  筠哥儿:储二叔肯定和老太傅一样很懂明哲保身!
  储老太傅:……
  原著中是只有迎春和贾环没有猜对,没有得到元春的添头,一个是贾赦一房的长女,一个是贾政的庶子,喜庆的日子,全部都个添头很难吗?哎
  第91章 宝玉中邪贾家乱
  大明宫,太上皇看着跃动的烛光,神情愈发的冷凝,平安州贾赦传信,找到了义忠亲王旧部暗卫留下的痕迹,但留下的痕迹是——
  [危]
  那些是暗卫,却也是死士,非死不会背主,若非贾赦是废太子心腹,也曾统统摄过太子暗部,也不会认出那几乎快消散的暗号。
  但也正是如此,让贾赦更为心惊,是谁提前找到了废太子遗脉?还能解决掉暗卫,甚至让他们多留下一点暗号的时间都没有?
  贾赦到了平安州后,已经联系了在平安州的,废太子旧部的老人和暗棋,却依旧一无所获。
  这不得不让贾赦心惊。
  “宣銮仪卫使常浩,即刻觐见。”
  “再去东宫请皇帝过来。”
  废太子遗脉疑似落入有心人手中,不得不告知皇帝了。
  最好他们还在中原地区,而不是去了关外。
  贾恩侯,你最好没把能力都给丢了,完完整整把朕孙儿给带回来。
  ……
  “好啦,该回去读书了,我看你在这儿都玩儿疯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