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不知道是阿蛮的力气长了,还是朕真的老了,朕弄不动你喽。”陈蒨不得不服输,仰面长叹一口气。
  “陛下!”韩子高望着他,鼻子发酸,是呵,自已今年二十四,那人四十,不知什么时候白发悄悄爬上了他的两鬓。
  好怀念和他初遇的那个清晨,那时他满头黑发,年轻英俊,一晃八年,两人竟还是相看两不厌。
  “阿蛮,你看,”陈蒨手指天空道:“那颗星星叫帝星,是我哩,人说紫微宫里的帝星对应的就是当今天子。”
  韩子高仰头,顺着陈蒨的手指方向,看到有一颗星,璀璨明亮、光华四射。
  “陛下是天空里最耀眼的星星!”韩子高笑说。
  “每个人都是天空上的一颗星星,朕的阿蛮会是哪一颗呢?”陈蒨若有所思的望着满天星斗。
  “我是那一颗。”韩子高把头侧靠在那人肩上,手指着帝星旁的一颗大星。
  “哪一颗 ?”陈蒨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找去。
  “就是那一颗啊!在陛下的右边,亮度仅次于陛下的那颗。”韩子高道。
  “不对,那颗叫‘后宫’,是朕皇后的命星。”陈蒨摇头纠正。
  韩子高心想,自已当然知道那颗星是‘后宫’,笑而不语。
  “嗯……阿蛮说的没错,是啊,我们在天上是一对呢!”陈蒨会心地笑起来。
  这时,层层云雾遮蔽了星空,一阵狂风刮得两个都冷得直哆嗦。
  “起雾了,好冷啊,我们赶紧回去睡觉吧!”韩子高拉着陈蒨,两人说说笑笑回了式乾殿。
  十一月十三日,高丽国遣使献方物。
  陈蒨在太极殿亲自召见,并在东堂赐宴来使。本来象这种招待来使的事,陈蒨最喜欢带上子高,子高的接待让陈蒨最是满意,因为子高是天下最懂陈蒨的人,陈蒨想到的,子高也能想到。
  不过,这几天,韩子高只是待在式乾殿里无事可做。
  从成州返回京城,皇帝还没有想好新的任命,之所以一直呆在宫里,不随皇帝上朝,为的是避免有人莫名其妙地责难,也不知道能这样安生几天。
  皇帝和文招子顾不了将来,眼下能相聚一天是一天,但是,他们心里都清楚,任命的事迟早会提到议程上来。
  今天虽是晴天,却是异常的寒冷。
  中午,天上开始飘落雪花。下午,雪越下越大,巍峨的殿台宫阙笼罩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晚上,雪小了,建康宫一片银装素裹。
  韩子高翘首站立在殿廊下等着那人归来,望着眼前的雪国,突然想起成州的暑热,那里一年四季好像都不会下雪,不知道自已领着僚民种的梯田长得怎么样了?
  戌时,宫门口传来一阵喧哗,宫人们小跑着从韩子高身边经过,韩子高会心一笑,那人回来了。
  皇帝身披一件金黄色的裘氅,醉眼迷朦地步上台阶。
  “陛下回来啦!”韩子高走上前扶住他,那人吐着酒气看了他一眼,讶异地问:“诶?阿蛮的胡须呢?”
  韩子高说:“陛下不是不喜欢臣留胡须吗?”
  “朕没说不喜欢啊!”陈蒨道:“朕就是有点不习惯,这几天算是看顺眼了,你又剃掉了,可惜,可惜。”
  “陛下若是喜欢臣留须,那臣后面不剃就是。”韩子高说。
  第127章 金貂应让侬
  “那还是别留了,留了,人像老了十岁,等三十岁以后再留吧,朕还是想多看看阿蛮年轻的样子,哦,什么时候叫希冯来给你作一幅画像,挂在朕的式乾殿里,这样阿蛮不在的时候,朕也能天天看到阿蛮。”陈蒨笑道。【希冯,顾野王的字。因曾居于亭林(今上海金山区),时人称顾亭林。梁武帝大同四年任太学博土,陈武帝时,任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府谘议参军。文帝、宣帝时先后任国子博土、黄门侍郎、光禄大夫。博通经史,擅长丹青。】
  “好啊,请顾博土也给陛下画一幅,这样臣就可以把陛下带在身边了。”韩子高说。
  陈蒨指了指那人:“你啊你,什么都要跟朕争长短,想跟朕平起平坐。”
  “臣可没有这个意思,臣是真的想把陛下带在身边。”韩子高笑道。
  陈蒨大笑,双手叉腰:“阿蛮啊,这次高丽国遣使是向朕称臣来了,他们的王向朕讨封呢!”
  “陛下是当今天下明主,四方皆知您的睿智神武、勤政爱民,臣恭喜陛下。”韩子高奉承说,虽然是奉承,也是自已的真心话。
  陈蒨拉住韩子高的手,正要说什么,突然皱了皱眉,“嗯?你的手好凉啊!”说完,将那人的双手放入他的双手里温暖着。
  “阿蛮,你莫非一直站在殿外等朕?”陈蒨问。
  “不是为了等陛下,就是单纯地看看雪景。”韩子高浅浅一笑。
  陈蒨不禁看呆了,柔声说:“ 今日高丽国使向朕进献他们的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朕身上披的这件,是用十几只最稀有的金貂制成的裘氅,天下只有两件,高丽国王有一件,这是献给朕的另一件,现在朕把它赏给你。”说完,陈蒨解下裘氅披在那人身上。
  “臣不敢受此厚赏,”韩子高慌忙跪下道:“请陛下收回裘氅。”
  “朕欠你的太多,一件貂衣算得了什么。”陈蒨拉起那人。
  “啊——”陈蒨兴奋地叫了一声,把韩子高吓了一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