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看到这信,夏云华也明白了。侄女和弟媳都比自己弟弟靠谱,夏云华当然也没什么意见,反倒还写信回来安慰夏云林。
  反正现在整个银江郡都破破烂烂,郡守都不急,他一个县令急什么,先将就着过呗。
  夏家在平安郡经营多年,根基在平安郡,还是仙河县最重要。
  朝廷给的赈灾粮款,整个平安郡的官员,上下都拿了,夏云林也不得不拿,不然就是不合群。
  拿都拿了,夏云林也没啥心理负担,美滋滋的就想揣兜里。
  结果还没采取行动呢,夏文君就让他拿出来修水渠了。
  “家里也不是特别缺这笔钱。既然是赈灾用的,那就用到百姓身上。现在赶着把水渠修好,缓解一下旱情,今年的粮食收成也会好一点。我看好多村民挑着水走很远去浇地,肩膀都磨破了。”
  “大家都拿来自己用。”夏云林弱弱的嘀咕,“你抢钱就行,我贪点钱怎么就不行呢。我的小金库,最后不还是留给你们兄妹的嘛。”
  哪怕他不是真心想贪的,但贪都贪了,让他把吞下去的吐出来,他也有些舍不得。就他那意志,哪禁得起什么考验啊。
  “那能一样吗?一个是私下的生意,一个公款,公款是烫手的。”
  夏文君警告道:“咱们夏家根基薄,虚报灾情这种事情,要是被查出来,我们容易被推出去当替罪羊。这笔钱,要是花在了水渠上,万一有人查,我们说个什么以工代赈,也能有个交代。”
  得知这钱拿着有危险的时候,夏云林立马不心疼钱了,斩钉截铁的表示:“该修!这水渠该修!底下的百姓浇水确实不容易,我看着也不落忍。”
  把朝廷拨下来的钱粮交给夏文君,修水渠的事,夏云林就一点也不过问了。
  怎么修,用什么人,都是夏文君在管,夏云林直接撒手。
  就算父女俩在家天天见面,夏云林问的也是‘今天中午吃什么?’‘今天晚上吃什么?’,水渠修到哪儿了,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这类问题,他根本就想不起来问。
  傍晚瞧见夏文君身上带着泥巴点子,亲自拎着只野鸡回来,夏云林也不问她干什么去了,就问道:“今晚又吃鸡啊?这天天吃肉,一天都不养生。”
  “就该多吃羊肉,鸡肉,鸡蛋,牛奶。”夏文君嫌弃的打量夏云林一眼,陈述道:“我天天这么吃,下雪天在室外,我不穿裘衣也不冷,有时候穿单薄的训练服还冒热气,爹你嘛,哼哼……”
  话不用说透,只用眼神,就足够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身体素质确实不一样,夏云林没法反驳,小声嘟囔道:“你吃肉就吃肉。我晚上就吃饼喝汤。就喝汤!”
  等夏文君大步离开了,他才在后面吼道:“给厨房的提醒一声,尾羽给我留着,我拿来做扇子。”
  “知道了。”
  县衙后院的厨房不大,不像夏家占地广,有仓库、柴草堆、鸡鸭猪鹅圈、小菜地……没有养殖的条件,县衙这边的后厨,一般会把来不及吃的肉做成熏肉酱肉,吊在房梁上。
  夏文君提着野鸡到后厨的时候,就看到厨房里的人在剥兔子。
  “今晚吃鸡,兔子留着明天吃吧,昨天吃的就是兔子,想换个口味。”夏文君吩咐道。
  夏文君瞧着房梁上挂的一排熏肉,琢磨着第二天把这些肉带去工地,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
  现在的养殖业不太发达,但野生动物挺活泼的,很多家族每日的主要肉食来源,就是野物。
  夏文君的庄子里大规模的养了鸡鸭猪鹅,但都还没出栏呢,小鸡小鸭可禁不住她一天杀一只这么杀。庄子倒是时不时的会送一批来,但县衙后厨的地方太小,不好养,想吃新鲜的肉,还是得买。
  可能是修水渠修出名气了,县里的猎户打到猎物,除了固定的合作对象,第一个就来找县衙问夏家要不要,夏家不要,他们才卖别人。借着这个便利,什么虎啊鹿啊的,夏云林还真没少给王大人送。
  其实夏文君也没干啥,她对自己的死忠和下属确实不错,但对外人,如比那些陌生的村民,夏文君就只把他们当成同事,按照规矩办事,客气有余,但想占好处,不可能。
  里外这条线,夏文君心里分得十分明了。
  第二天早上她从厨房拿了五条熏过的野猪肉,到工地,也只是交给丁大壮他们这群衙役加餐。
  现在比之前太平,流寇少了,那么多衙役也不能白拿工资不干活,除了巡逻的,就被安排来修水渠。
  肉只给自己人,但那种来打零工的村民,夏文君也不会特意虐待人家,工钱照给,三餐照管。
  当然,犯了规矩的,板子也照样打。
  打了那么多人,夏文君的口碑还是那么好。好得夏文君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六娘子,早上挖到了一颗刺萢,特意给你留的,你吃。”
  夏文君瞄了一眼给果子的人,不认识但眼熟,她客气的接过,“多谢。”
  “六娘子,你家那个蚕房还招人吗?我女儿可是缫丝的一把好手。”
  “招啊,一只在招。但你家太远了,你女儿去蚕房干活,得住在庄子里头,你放心就带她去呗。”夏文君答应得干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