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离家那时,蒋小一让柳哥儿把娘家叫来跟着干活。
  后头柳氏和柳老汉要守着家没能来,却让柳小弟带着唐哥儿来了。
  堂奶奶没反对,柳小弟实在人,唐哥儿也勤快,又都是亲戚,反对啥呢!她担心的是张家心里有疙瘩。
  因为都是大房的媳妇,怎么柳哥儿娘家能来人跟着一起来干活,张家却不能?
  张大丫虽是大条,也没说过啥,对唐哥儿还亲热得不行,可堂奶奶觉得这般不好,同大伯娘和二伯娘说了一嘴,最后让蒋大石给府城去了信,问能不能让张大丫娘张氏也过来。
  这自是行的。
  晚上回去,白子慕和蒋小一几个商量一番,打算把生意交由大伯他们做。
  是做不是管。
  管的话,要是出啥事儿,大伯几个肯定不敢拿主意,没有哪个员工能越过老板自个做主的。
  可做生意是世事无常,要是黄豆价突然涨了降了,豆腐皮卖得好做不赢要不要再招人,又或者卖不动了要不要少做些,这些都得有个人拿主意。
  他们不在,总不能一有啥事儿,还得让大伯跑城里寻他们。
  交给大房做,他们算技术入股,拿百分之三十的分成。
  蒋小一无所谓。
  蒋父不懂这个。
  赵云澜说好,他们确实管不了这么多,离的又远,该放手就该放手,而且小本生意,没必要紧紧攥手里。
  贪多嚼不烂。
  可大房却不愿了。
  生意交由他们做,这样那岂不是沾了二房的便宜?不行不行。
  还是蒋小一说不行,那他们忙,看不过来,家里的豆腐生意怎么办?你们要是不想接手,那就不做了。
  不做那怎么行。
  这生意这么好,赚的虽不比客栈多,可一年四百多五百两,也多得很了,毕竟村里人一年想赚十两都难得很。
  几百两,村里人啥时候见过这般多银子?
  白子慕几个不在,卖油果、豆腐皮的银子都是大伯和二伯拿的,一开始十两,二十两,两人还没觉得有啥。
  直到八十两……
  不行,银子太多了,不敢拿,心慌,还是给娘拿吧!
  堂奶奶骂他们没出息,拿了银子,放罐子里藏床底下,晚上要起来看三眼,不看不放心,总怕人摸走了,白天更是门都不敢出。
  然后是两百两。
  堂奶奶捧着罐子,说这银子她不敢拿了,之前一宿起三次,现在一宿她都不敢睡,在这样下去,她怕是得短命了。
  大房一家就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几百两啊!
  现在怎么能说不做就不做了,可是一想,二房确实也看不过来。
  赵富民和赵云澜要打理铺子,白小子要上学,蒋父和蒋小一要出摊还要看铺子,确实是忙。
  那就接手吧!
  晚上大伯叫了全家人,坐堂屋里,同大牛几个说这生意他们虽是接手了,可要记得这是二房给的,以后他们要是不在了,二房在府城混不下去回来想把生意拿回去,那就给,绝不能贪了。
  蒋大牛:“爹,这还用你说。”
  做生意的初六初七就开门了,难得回来一趟,蒋小一还想多留留,但初五那天一大早全家还是返程了。
  这次回来租了辆马车,府城家里原先有一辆,总共两辆,但也够坐了,牛车慢,这次就没坐回来,小厮也没带,是蒋父和蒋小一赶的马车。
  这马车和牛车其实也没差,会赶牛车,那马车赶起来便也不在话下。
  马车刚从村道拐上官道,就被人拦住了,是李家小弟。
  李家小弟和李菜花有六分像,蒋小二一眼就认出来了。
  李家小弟嫁的不富裕,大概是常年操劳,听李菜花说她这小弟才二十八,可蒋小一瞧着,不像二八,倒像三十好几了。
  不过黑的人瞧着总上些年纪。
  李家小弟似乎很紧张,一直不安的用手擦着裤腿缝,蒋小一都怕他擦得厉害起火了。
  白子慕从车厢里伸了个头出来,问他有事吗?
  语气很轻,没高高在上也没趾高气昂,又见蒋小一朝他笑,喊了声哥,李家小弟放松了许多,弯腰把背后的背篓拿下来递给蒋小一。
  “里头是我自己做的年糕,还有一些柿子饼,我装了两盒,一盒给我姐,这一盒,你们要是不嫌弃,可以拿着路上吃。”似乎怕人拒绝,李家小弟又急急说:“这柿子饼可甜了,都是我在山里摘的。”
  “谢谢李哥。”蒋小一没拒绝。
  这装饼的盒子他认得,之前是李菜花买糕点时人家铺子拿了这盒子装的。
  这盒子好,外头涂了一层带画的油纸,瞧着漂漂亮亮,李家小弟跟着当家的和孩子、爹娘吃完了糕点,见盒子好看便没舍得扔,洗干净了留着,想着以后拿来装东西送人能好看些,或者留家里,能装点小东西。
  村里人就是这样,精打细算又勤俭节约。
  这会儿李家小弟拿来装了柿子饼。
  这柿子饼确实是甜滋滋的。
  李家小弟晓得蒋小一一家今儿要回府城,没敢耽搁人,问了两句,晓得姐姐和侄女过的好,他放心了,让到了一旁,见着马车远去,这才背起背篓回家。
  出了平阳镇,白子慕就想睡一会儿。早上起来太快了,加上车厢里头暖和,可老六和小六说回来的时候他们陪小爷爷和两个曾外公坐马车了,今儿想和叔叔们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