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成奇略骑在马背上,身着锦蓝色长袍,气质温文尔雅,英俊的面容透着一股沉稳的学土风范。他的眉目间透露着从容与自信,骑姿端正,彰显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
  紧随其后的是郁鹏天,身穿青衫,身形高大挺拔,气宇轩昂。眼尾弯弯,笑意盈盈跟下面的百姓打招呼。
  最后,是秋南亭,他身着青色长袍,微微翘着嘴角,眼神清澈、透彻,显得格外专注和从容。他的马步稳健,步伐轻盈,带着一股温文尔雅的气度。
  街道两旁的百姓们纷纷夹道欢迎,纷纷朝他们抛花,人群中传来阵阵欢呼声。
  路边的商贩、孩子们都停下手中的活计,抬头看着骑马经过的三位新科进土。
  一些百姓忍不住发出感叹,“这届的榜眼和探花,真是俊俏非凡,若我来选,还真选不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探花。”
  秋南亭骑着马,渐渐接近自家府门,看到远处站在门口的父母。他的父亲秋鹤原眼角微红,眼中含着泪花,显然是激动得很,目光紧紧盯着骑过来的儿子。
  母亲袁琼师站在秋鹤原旁边,手帕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李津站在父母背后,含笑着看着秋南亭,见秋南亭看过来,昂首对他招了招手。
  秋南亭与他视线交汇,微微笑了笑,便听见了周围的惊呼,李津往四周扫了一眼,秋南亭笑容更大了。
  游街结束后,三人再次回到了皇宫,参与了皇宫的大宴席。
  游街前,成奇略与郁鹏天已经与李源谈过,表明了自已想要做实事的心志。
  李源很快就许诺了他们职务。成奇略未在国子监待过,于是李源决定让他先去管理历事的监生们,待在京中工作一年,再行授职。
  而郁鹏天擅长钱粮之事,从小受江南那边的家世影响,李源安排他暂时在户部基层任职,逐步培养。
  宴席结束后,三人准备各自回家,等待第二天正式的授职。
  就在秋南亭刚走到宫门时,突然听见一个小太监叫住了他,周围的学子们纷纷转头看去。
  小太监走上前,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奴才是方才宴上为秋公子布菜的小进子,公子似乎有东西落在了殿中,还请同奴才回去取。”
  秋南亭摸了摸自已腰间,挂的袋子和玉佩都在,手腕上的镯子也在。但他看出这是于公公身边的人,还是跟着走了。
  小进子一路脚步不停的,就领着秋南亭走进了御书房。
  秋南亭惶恐地推开门,屋内一片静谧,李源正伏案细看着什么,气氛显得格外严肃。
  他低头行礼后,李源点了点头示意他过来,秋南亭走近,瞥见桌上的试卷,才发现李源居然在看他的殿试文章。
  李源抬起头,看向他,语气平和却带着几分淡淡的调侃:“上午朕特地找了工部与户部的人来钻研你写的文章,还好我朝尚有与你水平相当的人才,否则你这探花名次还真不好说呢。”
  秋南亭默不作声,心中却暗自揣测皇帝接下来要与自已说些什么。
  李源看到他僵硬的背脊,忍不住笑了笑,屈手一指案对面的坐垫道:“这么紧张作什么?你这探花也算实至名归,放心,坐下来吧。”
  秋南亭露出一个怯怯的笑容,整理衣摆坐下,“这是陛下定夺的,臣自然不是担心这个。”
  “说来你这个探花名头,说不定还是朕低估了。若是说前面的经文论理,你确实不如另外两位,甚至不如第四名。但后面这些东西,户部和工部都颇为赞赏,若不是有大段大段都无法理解,说不定你就是榜眼了。”
  李源促狭一笑:“反正你与郁家那小子都是一副好模样。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年长于你,若将你排的太前,恐引众议。”
  秋南亭心说探花也挺引众议的,开口却是问道:“陛下,文中有哪处是难以理解的,臣愿意稍作解释。”
  李源盯了他两眼,随即招招手,指着纸上的几个字,问道:“这一段你写的土壤的分类,这是什么意思?户部的人今日说,现下给土壤的分类可不是这般的。”
  秋南亭凑过去一看,发现李源指着的正是他文中提到的关于土地酸碱的问题。这是他自已写的部分,然而在这个时代,显然没有人会理解“酸碱”这一概念。
  “这是臣在各种土中发现,似乎不同土壤中,是因着含有两种配比不同的物质,所以呈现不同的状态,也适合着不同的作物。而这两种物质,可以从别的地方获得,再放入土地,对土地的状态进行调整。”
  他说完,小心翼翼看着李源,也不知道李源听懂没。
  李源皱着眉,仍在思考,似乎对这个理论感到有些疑惑,但并未立即表态。
  秋南亭静静地等着。
  李源的眉头依旧紧锁,思索了片刻后,他挥了挥手道:“罢了,你这些话留着过些日子与户部和工部的人讨论吧。还有,关于这‘挖沟渠’能让土地变‘酸’?你跟他们讨论去。”
  秋南亭一时有些疑惑,迟疑片刻后,他小心地问道:“陛下,臣之后去翰林院,是否也要与户部、工部接洽?”
  李源抬眼看着他,略显意外,“那不然你写这些东西出来作什么呢?”他微微挑眉,“还是说你写的这些内容只是天方夜谭,编来套朕一个进土名头?”
  秋南亭连忙摇头:“臣字字均是按照现下应当能做到的程度写的,绝不敢欺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