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那没事!就是到时候小秋一定要过来帮帮我们!”
  其他知青都笑着附和,有秋南亭在他们干活都快不少。
  “能不能自强一点儿?人家来干活都是打白工的。”程木深把秋南亭旁边的曾岑挤开,没好气瞪了他一眼。
  程木深那么大一个块头,差点儿没把曾岑挤摔一跤。
  “哎,你挤他干嘛,一会儿摔了。”秋南亭伸手扶了曾岑一把,但很快手就被程木深拉了回去。
  “你自已才是小心,别被他给挤到了。”程木深拉着他的手,让他到田垄上去歇着,在这里只用出技术就够了。
  秋南亭假意答应,但是自已擅长的事情就在面前,怎么可能忍住不去做,趁着程木深在这边干活,秋南亭站了一会儿便跑到另一拨知青身边去挖沟渠去了。
  不过听了程木深的话,他也尽可能注意着不要摔跤,土地里摔一跤摔不出毛病,但主要是今天他穿的是程木深的衣服。
  等再次被程木深逮到他在偷偷干活时,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候,程木深也没法说什么,只能无奈带着人一同回家。
  前面的院子里拉了一根钢索,晾着二人的衣服,秋南亭进门先去摸了摸,前两天下了点雨,空气有些潮湿,衣服洗了两天还是湿润的,今天天气不错,摸着衣服也干了。
  随着程木深在这里住了两三个月,屋里的生活气息愈发明显。
  堂屋倒是变化不大,二人平时也不怎么接待客人,主要是灶房里添置了不少佐料罐子,还有各种米面肉菜,总之比原主之前只用供应本上有的东西丰富多了。后院里还养了两只鸡,每天看运气下蛋。早上秋南亭若是摸到了一个,跟程木深分着吃了,一天都兴高采烈的。
  寝屋里柜子已经完全做好,还刷了防腐的漆,看着再用三年五载的都不一定会变模样。秋南亭也喜欢的紧,做好的那天去杂物间把冬天的衣服也拿过来塞了进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从大敞着的门口进来,洒在干净整洁的几间屋子里,给这温馨的小屋披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辉。
  厨房里,饭菜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对于秋南亭来说,那就是家的味道。
  “南亭,饭好了,快来吃吧。”程木深的声音传到后院,秋南亭闻声走来,手里还拿着刚刨出来的菜。
  “你做得这么快呀,我还说炒个小白菜呢。”
  程木深接过那一捧菜,拉着他去水管前把沾了泥土的手洗干净。
  “没事咱们明天再吃。”
  秋南亭洗手洗着洗着,就靠在了程木深怀里,小声夸他炒的菜真香。
  程木深忍俊不禁,从后面抱着他,把他的手擦干。
  如此平凡的日子,构成了他们在这个时空中相遇至今的每一天。
  第52章 种好地养好猪,娶好媳妇读好书(10)
  虽然稻子陆陆续续成熟,村长也开始安排村里的四百多口人开始收割,到丰收时节,那是不管大人小孩都投入到劳作之中。
  每日晨光初破晓,层层梯田间,一幅幅生动的丰收画卷就已经展开。
  熟手熟脚的农民们一手抓着到稻秆,一手一挥镰刀,饱满结实的一束稻子就被利落扔在一边,麻利割过去几排,便用草绳一系,方便搬运。
  知青们也有样学样,拿了村里分给他们的手套,起早贪黑地收着水稻。
  今年经济景气,几个村合力借了四个机器,白天晚上轮着用,一天就能收割一百多两百亩地。机器声一响,好些睡不着的人也奔地里去收了两圈再回屋,睡前摸摸那些个个沉甸甸的稻子安稳不少,能睡个好觉。
  几天下来逢人见面都说感觉瘦了不少,但是个个都喜气洋洋的。
  今年气候好啊,水也不缺,那稻子饱不饱满,割起来的人最知道。
  小孩子们则挽着裤脚在田野里窜来窜去,把漏在秆子上和地上的小束稻穗收集起来,几十个小萝卜丁围在一起叽叽喳喳,最大的那个带着大家把捡来的一半偷偷丢进了村里放收上来的粮食的口袋里。
  其实随着化肥逐渐投入使用,再加上人越来越多,能照顾得周全的田地也越来越多,每一年的亩产几乎都在增加,每天在村口守着粮仓算数的陈跃笑得牙床没有一天没露出来的。
  秋南亭从九月中旬开始也一直跟着所有人在收割水稻,前脚割完,后脚马不停蹄地还要拿去晾在村里各个地方的坝子上,明明每天累得回家都扶着墙走路,但跟着所有人一起,他也说不出的畅快和满足。
  也许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快乐本就来得很简单,吃一顿喷香可口的饭菜,干完一天的活,跟身边的人聊聊天,就连疲惫也只是助眠的小工具。
  这场收割持续了一个月,准确来说是二十九天,当最后一批稻子被捋下来放进口袋的时候,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辛苦大家了,我们所有的地都收完了!”村长举着大喇叭,黝黑的脸上也是布满了汗水,流到眼皮上眼睛都快睁不开。
  “村长!我们知青那个有另外拿个口袋装不!”几个知青在下面大声问道。
  即便知道自已种的那块地并不会因为有更好的收获而增加收入,但知青们都很想知道那份属于自已的劳动成果又怎样的结果。
  闵建军听了都觉得这些小年轻真有意思,指指身边的陈跃,“他给你们分开放了的哈,前面你们自已晾的那些,到时候晾好了也跟跃跃说一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