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民宿在曼哈顿上城区,靠近哥大。他到时正是纽约的黄昏,安顿好行李后,他沿着街道漫无目的地走着。
上城入夜后不安全,他最终找了一家僻静的小咖啡厅坐下。
咖啡厅老板是个年轻的华人姐姐,看到他时微微一愣。
“小孩,一个人啊?”女生把菜单递给他,上下打量了一遍,“高中毕业?”
云绥点头。
“别担心,中国人不坑中国人。”女生爽朗地笑笑,“只是很少见小孩子自己出国的,有点好奇。”
云绥谨慎地点了一杯拿铁和一份甜品,没搭话。
“我就是隔壁哥大毕业的,因为一些事留在这里开了个小店。”女生指了指窗外,“需要我给你看看学生证吗?”
她转身回到前台,再过来时,手里端着托盘和学生证一起。
“现在信了吧?”她把学生证拍到桌子上,“来这里干什么?”
云绥对比了一遍照片,分了一小块蛋糕放进嘴里:“找人。”
“噗!”女生乐了,笑着打趣:“找落跑女友啊?”
“男朋友。”
女生半天没出声。
云绥也没搭话,端起咖啡喝了一口。
不是谁都能接受同性恋,他已经接受了可能会出现的不理解。
过了一会儿,女生轻笑:“这么巧啊。”
云绥握着叉子的手一顿,诧异地抬头。
“我在等我女朋友。”女生抚了抚自己的卷发,微微一笑,“这个店原本也是她的。”
云绥也对她回以微笑,礼貌地没有追问。
“要留个照片吗?”女生敲了敲桌子,“如果在哥大的话,姐帮你留意一下。”
“不用了。”云绥摇摇头,“他不一定在哥大。”
事实上,他连迟阙在美国的哪个州都不知道。
来这里仅仅只是因为,纽约是迟阙的外祖父母最可能在的地方。
女生笑了,用新奇的目光打量他:“你都不知道人在哪就跑来美国?”
“碰碰运气罢了。”云绥慢条斯理地吃着蛋糕,“找不到就当排除一个错误选项,旅旅游。”
女生失笑:“全美五十个州,一个直辖特区,你要一个一个排除吗?”
“不。”云绥放下咖啡杯,轻轻摇头,“我只需要去各个顶尖的大学找就行。”
女生惊讶地挑眉:“他考的上?”
云绥毫不犹豫:“一定。”
美国这么大,他找不到那人的住处,但总找得到学校。
迟阙只会出现在最顶尖的地方。
这是他为他提供的天然排除条件。
“祝你好运。”女生又煮了一杯咖啡,碰了下他的咖啡杯,像把酒祝福一样,“呆在这里的时候,可以随时来这里喝一杯。”
说罢,她打开微信二维码:“加个联系方式吧,我叫邹韵,哥大文学系的教授。”
云绥感激地笑笑。
第二天,他在邹韵的带领下进入了哥大。
在校园游荡了一上午后,他在餐厅等到用餐时间结束又去了图书馆。
这是他判断里最可能遇到迟阙的地方。
可惜一整天都没有任何收获。
第三天,他去了中央公园。
实际上这是一个希望很渺茫的碰运气方法,毕竟纽约那么多公园,老人也不一定就喜欢来公园散心。
但他别无他法。
第四天,他去了曼哈顿的唐人街。
比起公园,这是一个更离谱的猜测,毕竟一位少爷来唐人街找工作的可能几乎没有。
每天傍晚他都会先在邹韵的咖啡厅喝一杯咖啡。
也是在一次次漫无目的的闲聊里,他了解到,邹韵和恋人也是因为家人的反对才毅然决定出国留学。
没有家人支持的留学生活很苦,生活的压力下,两个年轻女孩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一次争吵后,那个女孩负气离家,带走了所有的证件和行李。
当晚,她途径的街区发生了恶性枪击。
案子被草草了结,邹韵没有见过她的尸体,也没再见过这个人。
无疾而终的初恋成了没有答案的谜。
于是她留在了这里,等待着这个迷题解开。
“也许她明天回来,也许她再也不会回来了。”邹韵笑着擦了擦眼泪,“高中时候学翠翠,现在我成了翠翠。”
“我真的非常希望你能找到他。”她用一种羡慕又怀念的目光看着面前的少年,“我和她在一起时,也就是你这样的年纪。”
云绥沉默了很久。
一首《天若有情》放完后,他发给邹韵一张图片。
“这是他的照片。”他吸了吸鼻子,闷闷地说,“麻烦您帮我留意一下。”
不知第几首歌后,咖啡终于见了底。
云绥起身和她告别:“明天见。”
邹韵当时在备课并没有抬头。
谁也没想到,明天再也不回来了。
当晚,云野就在美国分公司总负责人的带领下找来了云绥的民宿。
守在道路两侧的豪车和保镖惊动了整个街区的人,高压之下,云绥别无他法,只好连夜收拾行李跟随父亲离开。
“你到底要胡闹到什么时候!”车里只有他们父子二人,云野第一次扇了他耳光。
“你知不知道为了找你我们花了多少功夫!你妈都气病了!”他努力压抑着,还是没忍住朝云绥大喊,“你非要大张旗鼓让所有人都知道你喜欢男的,转着圈的丢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