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方泉是里长,家里田地也不少,按理来说是能修青砖瓦房的。
  可他下头有个儿子读书,束脩外加笔墨纸砚,事事得花钱。他身为里长,又是个善心泛滥的性子,村里过得苦的老鳏寡他要接济,无儿无女又年老多病的老夫妻他也要贴补,一年到头也存不了什么钱。
  “回吧。”
  瞧到一半,陆云川扯着人朝家去了。
  次日天还没亮,林潮生就被陆云川从床上薅了起来。
  “嗯……几点啊?”他还有些迷糊,一时没想起这是在古代,眯着惺忪的眼睛看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改了词又问,“什么时辰?”
  陆云川拿着一件棉衣往林潮生身上裹,一边动作一边回答:“卯时六刻。和里长约好了,辰时前到村口碰面,他驾牛车去县里。”
  那也不早了,林潮生揉了揉眼,又拍了拍脸,清醒两分后就爬了起来,一边穿衣裳一边说:“那不早了,得赶紧收拾出门。”
  二人也没啰嗦,林潮生穿衣洗漱,陆云川就把准备好的葱饼卷好拿油皮纸装上,又喂了两只大狗,随后就在门口等着林潮生。
  林潮生没一会儿就出来了,二人带着东西朝村口赶。
  方泉也是个守时的,早早在村口等着,这时正无聊地晃着手里的草鞭。
  “哎哟,来了!快快快,上车吧。”方里长见着人赶忙招呼。
  林潮生先说道:“方叔,也不急这会儿。您吃了么?川哥摊的葱饼,加了鸡蛋的,可香了!您也吃两张,咱吃饱了再走!这过去得两个时辰呢!”
  说着,两张黄灿灿的葱花鸡蛋饼就伸到眼前来了,还是热乎的,香得叫人流口水。
  方泉今儿起得早,没吵醒他婆娘,只想着自个儿热一热昨晚上剩的窝窝头垫肚子。哪知道那窝头都放硬巴了,吃起来都堵嗓子,他吃了半个,剩的实在吃不下。
  这时被两张饼馋得吞口水,可他又不好意思,发窘地搓了搓衣裳道:“吃、吃过了。你俩吃就成。”
  林潮生也不是个傻的,看脸色还是会看的,当即就把饼塞方里长手上,笑道:“您吃吧!这是多出来的,您要不吃,我俩也吃不完!又一股葱味蛋味的,总不好带进户房去。”
  推辞不得,方泉只好接过两张饼,还说道:“生哥儿真是大变样!人比以前有生气!也机灵了!”
  这话林潮生最近听得可多了,只笑了笑没说话。
  几人吃完饼,赶车朝龙门县去了,两个时辰的路程,是方泉和陆云川轮流赶的牛车,紧着在中午前进了城门。
  县城热闹,街道两侧店肆林立,沿河的柳荫下还摆着各样的摊位,卖吃食的、卖篾器的、卖风车玩具的,瞧得人眼花缭乱。
  街上或是挑着箩筐沿街叫卖的货郎,或是扛着糖葫芦哄娃娃的年轻小哥,或是头插粉花儿挽着篮子卖野杜鹃的小姑娘,亦或是赶着驴车卖完菜要出城归家的小夫妻。一街人流车马络绎不绝,是四方辐辏之景。
  快到午时了,官衙户房的大人们也到了吃饭的时候,可不敢去打扰。所以三人进了城没有立刻去办事,而是先找食摊吃了饭,想着缓一缓再去。
  吃的馄饨,馅儿是用笋丁和鲜肉调的,熬的大骨汤,喝一口暖烘烘的。陆云川还怕不够,又在隔壁摊子喊了一笼灌浆包子。
  一笼八个,孩童拳头大,皮薄馅多,一口咬下去裹着肉香的汤汁就涌了出来,还不能吃太急,否则准被烫。
  林潮生吃了一碗馄饨后就八分饱了,只吃了一个包子尝尝味儿,剩的全给陆云川和里长分了。
  这事是请里长帮忙,两人当然没好意思让他出钱,陆云川早一步去结了账,县里物价比镇上略高一些,三人吃了快有四十文。
  里长是个老实汉子,他红着脸自言自语:“这怎么好意思……这怎么好意思啊……”
  林潮生宽慰两句,方里长才有缓和,又才带着人往户房去了。
  改籍合户倒不麻烦,户房的吏员看了买卖文书,又重拟了新的契书,叫林潮生和陆云川盖了手印,再销了旧的买卖文书,最后给办了合户,此后二人就是真正的夫夫了。
  “行了。”那吏员瘦高瘦高,做事也麻利,办完后就板着面孔开始撵人。
  村里人都怕见官,但里长来县上办事多,倒也习惯了,只笑着答:“好好,多谢大人,多谢大人了!”
  说罢,就带着二人离开了户房。
  出来后,方泉才瞧一瞧天色,又望一眼不远处的书肆,说道:“还不到未时,也难得来一次县里,你俩要不要逛逛?我瞧着那边有个书肆,我去给剑玉买只墨,昨儿就听他说墨条快磨完了。”
  书肆?
  林潮生来了精神,不禁扯了扯身侧陆云川的袖子,抬头瞧去一眼。
  陆云川一眼看出他的想法,但还是问道:“你也想去看看?”
  林潮生猛点头。
  陆云川只好答应:“行吧,去逛逛再去医馆。”
  瞧吧,这位可没忘正事,还记得去医馆看大夫,再问问夜里能不能办事。
  林潮生心虚咳了一声,然后拖着陆云川进了书肆。
  那书肆不大,两间门铺,并排摆着四架木书架。林潮生逛了一圈,瞧他认真的样子,里长看见了还有些惊讶,诧异道:“生哥儿,你会认字?”
  林潮生:“……”
  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