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过来喝药。”陆云川见这人守着斑鸠汤不离步,倒是放在桌上晾了有一会儿的药碗他是一眼不看,忍不住催了一句。
没得法,林潮生只能硬着头皮面对苦药汁,还问道:“不是说不用喝了吗?”
陆云川:“最后一副了。”
林潮生蔫头耷脑地一口闷了,苦得又是挤眉毛又是撇嘴巴。
陆云川被他这装怪的模样逗得笑了笑,又说:“也炖得差不多了,可以先喝完汤暖暖肚子,再炒个菜就能吃饭了。”
能喝了!
林潮生立刻亮着眼睛蹭回铫子边,兴奋地盛了两碗,又转身摆开了吃饭的折桌和凳子。
没一会儿,两人先后上了桌,盛好的汤也差不多放凉了。
林潮生赶紧捧着喝了一口,鲜得很!
“川哥,你也快喝,可香了。”
林潮生已经摸透陆云川的拿手菜。他做家常菜味道一般,自然是不难吃,却也说不上十分出挑。但做野味却十分厉害,炖炒煎炸样样精通。许是猎户出身的缘故,家里野味多,做得多了,也就练出来了。
陆云川把在桌前打转的二黑撵了出去,这狗子闻着味儿不肯走,是被大黑叼着腿儿拖走的。
陆云川闻声也端碗喝了两大口,又夹了几筷子菜,吃了个半饱才说道:“明天得去趟县里。”
林潮生正饿死鬼刨饭,一边吃一边点头,“好。”
前不久在山上陆云川就提过,说要带他再找大夫看看,可能就为了这事儿才去吧。
可刨了两口,他又顿住,放下饭碗问道:“县里?不是去镇上?”
陆云川摇摇头,瞧一眼林潮生,犹豫片刻才说道:“去县上户房把你的户籍办了,还得请上里长一块儿去。”
林潮生是卖给陆云川的,当时签了卖身文书,不是良籍。
陆云川一直惦记着这事儿,早想办了。但林潮生近来离不得药,县上又远,一日来回够呛,只能等他养好身子,断了药才能去办。
林潮生问:“改籍?”
陆云川点点头。
镇上户房也能落户籍,但林潮生这是转改良籍,只能去县里办。
林潮生点点头,明白了。
第021章 改籍合户
陆云川说什么办什么,第二天吃了早饭就拉着林潮生去找了里长。
里长姓方,叫方泉,年过四十,膝下只有一个独子,叫方剑玉,是村里唯二的读书人。
方里长的家在另一头,离山脚较远,二人走了有一会儿才到。
村里人一般都不爱关门,所以里长家也是院门大开,两人刚到就见方泉拎着锄头打算去地里。
“诶,你们怎么过来了?有事儿?”方泉瞧见两人,把扛在肩上的锄头放了下来,瞅着人问。
陆云川从怀中掏出一张戳了鲜红手印的文书,说道:“这是我夫郎的卖身文书,我想改回良籍,想请里长帮我们办一办。”
方泉点点头,先是叹了一句:“林家两口子也是不像话,还……”
他本想说林家夫妇还占着过世哥嫂的田地,可转头又这样苛待哥嫂留下的唯一骨肉,真是该天打雷劈。可当着生哥儿的面,他还是把后头的话憋了回去,怕这孩子听了胡思乱想。
里长接过文书看了看,又望着林潮生问道:“生哥儿身体好些了?瞧着长了些肉,气色也好了些。”
林潮生装得乖乖的,点着头回答:“方叔,我好多了,家里天天吃肉呢,不胖都难!”
方泉满意地点头,嘿嘿直笑:“好好好,那就好!”
话又说回正题,方泉领着两人到院子里坐下,细讲了一遍改籍合户需要的东西和注意事项,最后才道:“这事儿得去县里办,今天是来不及了,明儿一早天不亮就得出去,去县里至少也得两个时辰时间呢!”
两人都答好。
道了谢后,正打算离开,忽又瞧见方婶子在里头喊:“剑玉啊,出来透透气,别每天关屋里看书,眼睛要看坏的!”
屋里的方剑玉高声答道:“知道了娘!”
答应是答应了,人却不见出来。
最后只有方婶子出来,她冲自个儿男人嘀咕:“你喊喊啊,你也不怕你儿子读书读傻了!”
方泉先朝林潮生二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最后才扭头对着媳妇小声说话:“剑玉今年要下场考秀才了,肯定是要辛苦些的。”
如此一想,方婶子也点点头,叹着气说:“我昨晚上瞧他在写东西!哟,可了不得,密密麻麻好几页……我是不认字,不晓得写的啥东西。”
方泉没见过,只猜测:“许是什么文章吧?”
“兴许是,可多了,也是辛苦。”方婶子点点头,又嘀咕着往灶房跑,“我给他端碗热水去,总得歇歇喝口水吧。”
她说着就钻进了灶房,没一会儿真端了水出来,还给林潮生和陆云川也倒了两碗。盛情难却,二人端着喝了一口,甜丝丝的,许是放了糖。
古代的糖精贵,村里能拿糖水待客就是大方人了。
林潮生两人喝了水,又道了谢,和里长约好明儿碰头的时间后才离开方家院子。
出了门后,林潮生还回头瞧了一眼,是一个不太大的院子,盖的茅草屋,倒说不上破烂,可也比不得村里那些青砖瓦房。
近年来都是丰年,龙门县发展也好,村里人有穷有富,有盖青砖瓦房的,也有住着茅草泥巴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