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乖孩子!”长公主嘴里应着,接过参茶饮了几口。
  元洲乖巧的来到她身后,轻柔的为祖母按摩着肩背。
  长公主似乎很享受元洲的推拿按摩,身子倚靠在椅背上,半眯着眼睛。
  就这样,祖孙两人谁也没再开口,似乎刚才内室的事情从未发生般,只有元洲揉捻的衣物摩擦声不时传出。
  过了一阵,长公主睁开双目,眼中掠过一抹微光,她回手轻拍了拍元洲的手背。
  “三孙子,祖母舒服多了,你也累了,早些回去休息吧。”
  元洲低应了声,转身正要离开屋子,身后传来一道低低哑哑的声音。
  “三孙子,那个人...是你大舅爷爷.....”
  第10章 皇帝的考评
  元洲神色顿了下,大舅爷爷?
  他很快反应过来,祖母其实除了承天帝秦伟业这个弟弟,还有一个亲哥哥,名叫秦伟峰,也就是他的那位大舅爷爷,原来祖母祭奠的是这个人,可是这位大舅爷爷.....
  元洲忍不住转身惊疑的望向祖母。
  长公主却再次闭上双目,“我累了,告诉外面人,今日谁也不要再来打扰。”
  元洲眸光微动,低声应道:“孙儿知道了。”说完转身出了庭院。
  他刚出庭院,迎面撞上还未褪去官服的大哥谢向文。
  元洲站住:“大哥,您这是找祖母?”
  谢向文脸色显得有些疲惫:“是啊,我来给她老人家请安。”
  元洲阻拦道:“大哥,祖母休息了,刚吩咐今日不见任何人。”
  谢向文止住步伐,“哦,既然这样,我不打扰祖母了。”
  兄弟两人并肩向庭院外面走去。
  谢向文随口与弟弟聊了聊近日的差事,元洲一一应答后,发现大哥微锁着眉头,似乎有心事,不禁问道:“大哥,您可是有什么忧心之事?”
  自家兄弟面前,谢向文也不遮掩,直言道:“皇上今日下旨,三日后要考评皇孙这段时间在圣孙堂的学习成果,让国子监拟考评题目。国子监的博士们拟了一天,得出的几个题目都不太妥当。明日就要给陛下呈报题目了,为兄有些担忧啊!”
  元洲长睫轻眨,眼底滑过一道暗光,他温声道:“大哥,我想起个事。前些日子,陛下要看古籍《尚雅集》,特意让秘书监呈送,此书乃上古圣人周太公的著作,书里除了有安神静心的凝神篇,主要记载了周太公的思想学说,看来陛下对周太公的思想学说颇感兴趣……”
  元洲说到这里顿住,有些事说太透反而不好,大哥应该明白他的意思了。
  果然,谢向文眼前一亮,欣喜的望着元洲道:“小弟,你真是帮了为兄的大忙啦!哈哈,我这就返回国子监!”
  他拍了元洲一下肩膀,急匆匆的离开了。
  元洲望着他的背影,眼底闪过一道狡黠之色。
  ...
  翌日,圣孙堂。
  元洲今日没有让秦昭明继续看那些枯燥的开蒙书籍,而是递给他两本史书典故。
  昭明有些不解的望着他。
  元洲解释道:“学史使人明智,开蒙明理的书固然好,偶尔看看史书典故,助益也很大。二日后,陛下要考评皇孙近期的学习成果,你要努力!”
  昭明听见老师的鼓励,露出感动的样子,他郑重承诺道:“先生放心,我一定好好努力,争取在考评时获得好成绩!”
  昭明捧起那两本历史典故书,认认真真看了起来。历史典故俱是叙事故事,比那些开蒙书要通俗有趣的多,他看的津津有味,一边看,一边不停查着工具书《文雅》。
  元洲看他专注的样子,眼底涌动起一股暗流。
  ...
  五月二十八,国子监奉贤殿。
  奉贤殿是国子监最大的建筑,是专门为大夏皇帝开设‘御讲’而建立的。
  不过今日大夏皇帝却破例在奉贤殿公开考评皇孙们的学业,足见对皇孙教育的重视程度。
  辰时刚过,奉贤殿内就坐满了皇孙和少傅们。要知道若是能在今日的考评中脱颖而出,那可是能得到皇祖父另眼相看的。
  所以几乎每名皇孙都在小声的与少傅小声交流着,唯有谢元洲和秦昭明例外。
  秦昭明今日明显有些紧张,汗湿的手掌紧捏成拳头,双眸不时偷瞄身侧安坐的谢元洲。
  元洲双目微阖,神情放松,手指懒散的搭在腰间宽带,有一搭没一搭的轻轻敲打着。
  许是谢元洲闲适的样子感染了秦昭明,他吁了一口长气,慢慢的,也让自己放松了下来。
  临近巳时,三声庄严的钟鸣声响彻耳畔,标志着大夏承天帝驾临,所有人全部起身跪迎。
  承天帝穿着绣着沧海龙腾图案的玄色长袍,气场十足的步入殿内。他身后紧随着安阳长公主、太子、诸位皇子亲王以及朝中重臣。
  “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山呼接驾。
  待皇帝在御座上坐定后,免去众人的行礼。谢元洲偷眼望向皇帝左侧安坐的祖母安阳长公主。他昨日以紧张为由,哄着祖母也来围观今日的皇孙考评。长公主宠着他,竟真的答应了。
  长公主此时也在人群中寻到他的身影,慈祥的目光中闪过一抹宠溺的笑意。
  元洲唇角弯了弯,算是跟祖母打招呼了。
  这场考评的开始自然是承天帝一番严肃而不失慈爱的谆谆教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