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不过还没等他们搬来,赵卫平考中进士的事情就传回来了。
“我之后有什么心得和合适的书籍会找送回来一份,有机会回来的时候也会给大家指点一二,其他的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天道酬勤,以后他会给族里更多资源,这些孩子们已经比他那时候要好很多,其他的就是自己的的努力。
“好好好,卫平你能这么做,族里已经很感激了,我一定好好鞭策这些孩子们好好念书。”赵族长一张满是褶皱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赵卫平不一样,之前赵氏族里出的那为老爷,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机遇当年出仕为官,后来还是回馈了族里不少,但是要说更多的感情那是没有赵卫平多的。
赵族长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这些年族里一直在用族内的资源去培养族中的孩子,就是希望能传承下去。
族里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他们就要回去了,时间本就紧凑,陈秋月只来得及在娘家住了两天就又告别了亲人,这次回来陈父陈母看着更老了,陈秋月心里难受还不能表现出来,只能私下里问陈大嫂情况。
陈大嫂倒是没有隐瞒,这几年陈父陈母明显精神不济,家里的事情已经彻底撒手不管了,不过身子骨还是越来越差,年纪大了的通病,不过可能是日子过得顺心,后辈们照顾的好,倒是没有生什么大病,偶感风寒也是养养就好了。
“你过好自己的日子,爹娘就开心了,你是不知道,平平考中进士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老两口多高兴,当天晚上都多吃了一碗饭。”陈大嫂安慰陈秋月,出家了的姑娘本就回娘家的机会不多,如今妹妹一家都在府城,以后可能还会去更远的地方,想见的机会确实不多。
“我知道,我能做的有限,爹娘还是要大嫂你多费心照顾。”陈大嫂和陈父陈母的关系一直很好,这些年照顾的很尽心,陈秋月都是看在眼里的,心里十分感激。
“说什么话,都是一家人,真要说,你对霖儿和宜姐儿的恩情我怎么都还不上的。”
第322章 陈家众人
宜姐儿自从被送去府城已经三年多的时间,这些年跟着陈秋月下了功夫学习绣艺,如今基础的手法算是学的不错了,简单的绣活也可以自己做,按照陈秋月的培养计划,再有三四年的时间,差不多自己手里的东西也就教的差不多了。
至于宜姐能学到多少,还是要看她自己,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刺绣这种东西本就是需要不停的练习慢慢积累的,技艺教会了但是手法不娴熟照样是做不好的。
宜姐儿自己也知道,所以如今学的越发刻苦,她不如姑姑有天赋,就需要更勤奋,但是陈秋月也监督着宜姐儿,晚上尽量是不做绣活的,对眼睛不好,就算是宜姐儿自己心急,陈秋月也不让小姑娘熬夜费眼。
现在宜姐儿也可以帮着陈秋月在店里看着秀娘们做活了,大家知道这是夫人的侄女,都很客气,加上宜姐儿年纪轻轻一手绣活已经很不错,其他秀娘虽然年长她许多,但是对宜姐儿也是佩服的,那些性格刁钻的陈秋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会淘汰掉。
陈秋月已经想好了,将来等把自己手里的技艺交给宜姐儿以后,就让宜姐儿管着这帮绣娘,她只需要抽时间看看,指点一二,大方向上把握住,就能脱开身歇歇了。
宜姐儿也知道姑姑对自己的看重,自己也给自己不小的压力,小小年纪已经磨练的很是稳重,说话做事比安安还要像个姐姐,陈秋月经常调侃安安,安安早已经习惯。
刚开始宜姐儿来他们家的时候,安安还想着做个好姐姐,处处要帮着妹妹,结果可好,除了刚开始来的时候宜姐儿比较拘束,等熟悉下来,加上每天绣花,很快就把性子磨了下来。
绣花本就是耐着性子的事情,急躁的人根本就坐不住,宜姐儿最开始也不习惯,但是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姑姑就是她的榜样,所以愣是克制住最开始的不适,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里面。
从那以后,安安就再也没有做姐姐的实感了,因为宜姐儿做事情实在是太稳了,都不给安安什么机会,有时候反而是安安做事不经心,需要宜姐儿提醒。
陈秋月也不是每天只让宜姐儿学绣艺,安安下学回来以后,吃完晚饭就会教宜姐儿念书识字,这是陈秋月吩咐安安做的,识字的重要性陈秋月再明白不过。
将来宜姐儿要想帮她管着绣铺,字是一定要认识的,倒是不必学的很深,基础的常用的字必须要学会,安安自然听他娘的,本来安安就是个热心肠的。
她娘给了她这个任务以后,每天积极的不行,整天在学堂里只有被夫子教导的份,这次可以自己当老师了,可不是一件让人欢喜的事情。
宜姐儿本身也识得一些字,都是家中兄弟抽时间教的,但是确实不多,知道姑姑让安安姐姐教自己识字写字,自然知道是对自己好的事情,像他们村的姑娘家,识得几个字的就不错了,更别说能看会写了。
姑姑为自己的将来铺路,宜姐儿心里一清二楚,心里的感激沉甸甸的,但是自己现在什么都回报不了姑姑,只能用心去学,不让他们的心血浪费。
这些事情宜姐儿回家的时候就会跟她娘陈大嫂说,陈大嫂知道小姑子对自己姑娘用心至此,心里的只有满满的感激,他们能为陈秋月做的不多,唯有好好照顾好陈父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