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不过这相较于徭役的优势在于,秦人可以在自己有余力的情况下就近劳作,而且,有些活通过这种方式干完了,量产积累成质变后,有些徭役就可慢慢减免。
  唯一的问题是……
  “若家中无壮劳动力呢?”
  知韫轻轻摇头,“超出了承受界限,就成了对他们的欺凌压榨。”
  蜂窝煤和农具不一样。
  再新式的农具,也大多没有复杂到不能轻易复刻的地步,只要有个样本在,手巧的匠人可以自行仿制,就算不会仿制又仅凭自家兑换不起的,也可以与邻舍共同兑换,或者付出点代价问邻舍借来使用。
  但蜂窝煤不一样。
  它不仅是每个冬日都要用的消耗品,且原材料被国家管控。
  “那你待如何?”
  嬴政颔首,“说说你的想法。”
  “民生工程,应为惠政、德政,既如此,就得让利于民。”
  至于怎么让利……
  ——免费送。
  知韫托着下巴想了想,道,“首先,咱们得拟定出一个补贴方案来,符合条件的每年冬月都能领取一定的蜂窝煤补贴,至少要保证,他们可以凭借补贴取暖过冬。”
  就比如,那些曾荣获大秦勋章的,凭借此荣誉,每年冬月可领取一定的免费蜂窝煤。
  嬴政秒懂。
  “曾荣获大秦勋章的秦人,以及鳏、寡、孤、独这四者。”
  前者自不必说。
  能够获得大秦勋章的秦人,所归属、所代表、所联系的,都是大秦的基石,暖他们的心,就是暖秦人的心。
  至于后者……
  孟子曾言: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是最需要国家扶助的一批人。
  “阿父果然心系万民。”
  知韫连忙点头,“前者奖其忠诚,后者怜其困苦,如此,应该能够覆盖掉绝大部分无家财无劳力的家庭。”
  至于剩下被遗漏的……
  “若有特殊的情况,经过审核且在当地公示无异议后,应对其建档立户,并上报咸阳。”
  也算是一种“普查”了。
  中枢对各郡县往下的基层贫苦秦人有一定的了解,之后的政策也能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再给各郡县的长官都增添一项考核指标,不怕他们不用心。”
  在秦国,敢骗秦王的补贴,那只能祈祷自己手脚干净点别被抓出来,要不然全家都可以收拾收拾去修长城了。
  至于把人给漏了……
  如果在秦廷明令发放补贴的情况下,还有人因此冻死,那对不起,同样可以全家收拾收拾一起去修长城了。
  长城施工队欢迎诸位。
  (微笑.jpg)
  “可。”
  嬴政颔首应允,“你和丞相与少府卿对接,将补贴名单与补贴的数目都拟定好。”
  钱不钱的无所谓。
  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自然是稳固秦人之心最为重要。
  “荀卿又要高兴了。”
  他含笑看着女儿,打趣道,“为政以德的仁圣之君,荀卿怕是又要叮嘱弟子们辅佐明主开辟太平之世了。”
  知韫:“……”
  众所周知,现在的荀子是个忠实的太子吹,拜入荀门第一件事就是听他老人家吹太子,并一起展望光明未来。
  李斯早已失去了信使的职责。
  因为现在,甭管是不是荀子门下的弟子,只要有才华有理想,他老人家会亲自写信去给对方安利太子殿下。
  ——我,荀子,相信我,有明主,速来投效!
  “谁叫夫子爱我呢?”
  她没忍住翘了翘唇角,精致的眉眼间洋溢着愉悦灿烂的笑意。
  “其实我也没有那么好啦!”
  太子殿下得意了一会儿,又开始脚踏实地,“蜂窝煤是我提出来的,我之所行,是为秦人谋生路,而非逼迫秦人走向更艰难的死路,若不然,不如不做。”
  原本秦人可以捡取石涅,或许会因烟气之毒而死去,但若幸运些,就能熬过寒冷的冬天,可若是因为购买不起蜂窝煤,又无法再捡取石涅,最后不得不在寒冷的冬日艰难煎熬……
  她认真道,“阿父,每一条因此而折损的性命,都是我的罪孽。”
  嬴政:“……”
  充当秘书的蒙毅:“……”
  殿下,这话不能乱说啊!
  王上疼爱殿下疼到了骨子了,说这种话,不是往他心肝上戳么?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不出蒙毅所料,秦王大怒,“嬴姮,你是不是在故意气我?”
  “我没有想气阿父。”
  知韫微微仰着脸,语气平静,“只是在其位而谋其政,阿父,我为太子一日,秦人就是我肩上的责任一日。”
  “你!”
  嬴政被她气得口不择言,“寡人是已经崩逝了吗?轮得到你一介稚子将秦人担在肩头?”
  “那就咱们一起担嘛。”
  她也不害怕,只是笑着来拉他的手,“这样厚重的责任,只由一人来担,岂非太过沉重?阿父放眼天下伟业,我便为阿父护好秦人。”
  嬴政微顿。
  蒙毅沉痛地闭上眼睛。
  “往后不许再说这样的话。”
  秦王严肃地叮嘱女儿,“什么罪孽不罪孽的,跟你没有关系。”
  ——就他崽这心怀苍生的架势,就差成仙了,有个屁的罪孽。
  “哦。”
  太子殿下乖巧点头。
  *
  #春枝暮 补6.7更新
  第864章 大秦(78)
  很快,又是十月岁首。
  忙忙碌碌地忙过了各项祭祀,装乖扮巧了许久的太子殿下终于得了秦王的应允,得到了足足半日的自由活动时间。
  这可是足足半日!
  “夫子!”
  她连章台宫都没回,半道就下了马车,带着人大摇大摆地去了学宫。
  “我想死你们啦!”
  人未到,声先至。
  正与诸子百家的大贤们一起交流探讨的荀子微怔,无奈地笑笑。
  其实如此行为略有些不合乎礼,但看在太子殿下被关了许久终于被放出来的份上,也情有可原。
  虽然这个许久也没多久。
  但,谁在乎呢?
  “殿下。”
  在场的大贤们与旁听的学子们纷纷起身,知韫连忙摆了摆手,又笑嘻嘻地往荀子身边走去。
  “别这么见外嘛。”
  她歪了歪头,“虽然确实几个月没见了,但也别把我当成外人啊,要不然,我可要伤心了昂!”
  众人闻之,不禁失笑。
  “殿下这是从雍城归来?”
  荀子含笑询问,“如何也该先回宫歇息,怎么今日就过来了?”
  “我也没别的时间啊!”
  知韫不甚在意道,“阿父好不容易才肯放我半日的假、让我透个风,待会儿回去,怕是还得继续在章台殿禁足呢!”
  荀子:“……”
  身为太子,把被君父禁足这种事情说得这么随意,也是真的……只能说,以秦王这种程度的惩戒力度,也不怪太子总是“我错了,但下次还敢”。
  “学宫来了好多新人哦。”
  并不知道荀夫子正在又一次感慨秦王惯孩子的太子殿下随口道,“我刚才过来时,乍一看就见了好些不认识的,真可惜,都没时间找他们聊聊天。”
  “也不急,有的是时间。”
  浮丘伯笑着回了一句,又对着一个少年郎招招手,介绍道,“这是我新收的弟子,唤刘交,楚国沛县人士。”
  半大的少年,生得挺清秀,瞧着倒是个安静的性子,跟在他老师身后,乖乖巧巧地行了一礼。
  知韫挑了挑眉。
  刘交?
  拜入浮丘伯门下的刘交,若她没记错,应该就是刘邦的亲弟弟吧?
  “师伯很喜欢师弟啊。”
  她先是笑着打趣了一句,又对着刘交道,“叫声师姐来听听?”
  刘交小少年迟疑了一下下,转头叫浮丘伯对着他微微颔首,才小声唤道,“师姐。”
  “真乖。”
  知韫完全没有这少年其实比他还大的自觉,托着下巴笑眯眯道,“你看着年纪也不是很大,家中长辈竟也放心你出来求学?”
  “兄长陪我来的。”
  刘交老老实实地解释,“兄长叫了他的友人同行,路上又寻了商队挂靠。”
  “那挺好,路上安全。”
  她微微点头,又问,“就你一人入学么?楚国离咸阳千里之遥,你兄长他们来都来了,难道完全不想在学宫中研习?”
  刘交点点头,又摇摇头。
  “今日天气晴朗,学宫中有蹋鞠赛,兄长他们去观赛去了。”
  知韫:“……”
  行吧,听着挺刘老三的。
  也不晓得跟着他一起来的友人是谁,但既然是年轻版的刘三从沛县带出来的友人,那不管是哪个,能截胡都不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