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可惜了,云麾在小霍和郦姐先后去世之后,便渐渐销声匿迹了。]
  [小霍简直天降神将,一上战场就跟回老家似的,打的匈奴嗷嗷叫唤!]
  [用猪猪的话说,就是“骠骑将军天生富贵,从不受框束,怎么打都赢!”]
  [记得卫霍二位大将军漠北大胜归朝之后,郦姐就夸他俩是“帝国双璧”,然后猪猪说郦姐是“大汉明珠”,而他,手捧明珠、坐拥双璧,大丈夫当如此也!]
  [猪猪真的,随时随地都要夸夸老婆有多好,顺便表达一下有老婆的男人是多幸福,他真的好可爱!]
  [哈哈哈哈大丈夫当如此是这么用的吗?猪猪哇,你是真的不怕你曾祖父来找你啊!]
  “大丈夫当如此”原作者刘邦:“……”
  那什么,其实这小子也没说错?
  身居天子之位,手掌无上皇权,娶的是心上人加贤内助,儿子是明君预备役,手底下的臣子也是出色到后人如数家珍的地步……
  请问,这怎么不算大丈夫呢?
  在看盘点的各位皇帝,难道有谁不想要这样圆满的人生吗?
  啧——
  人比人,气死人。
  有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猪之间的差距都要大。
  说的就是你,刘野猪!
  第305章 番外 汉武故事(34)
  【大汉选官体制存在的隐患,武帝和郦皇后当然不可能看不出来,也不可能视而不见、任由发展。
  在借由币制改革对整个大汉都梳理一遍之后,武帝和郦皇后的权柄以及对大汉各郡的掌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人已经能够想怎么蹂躏就怎么蹂躏贵族们,但毕竟都在朝堂上混,打了巴掌之后,也该还个甜枣,如此,才算完整。】
  [懂了,训狗文学上线!]
  一众贵族们:“……”
  虽然这是事实,但你说的这么直白,他们难道不要面子的吗?!
  不过吧……
  这二位竟然没赶尽杀绝、还能在给了大棒之后给颗枣子甜甜嘴?
  不可思议!
  还以为他俩是冲着把他们一锅端、祖坟都刨干净来的呢!
  【汉初各项物资都及其匮乏,且处理较为落后、原始的阶段。
  如白盐,如蔗糖。
  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汉初精盐的提炼技术有限,莫要说贵勋高官,便是供于皇室的盐,都未必是纯度极高、无半点异味的。
  白盐提炼技术的进步,使得精盐不再成为贵族私有的奢侈品,走向千家万户。在为大汉子民谋福祉的同时,亦给一些忠诚的、有本事的、脑子灵活的贵族带来了利益。
  固然,盐铁官营,但也不意味着其背后的利益尽归皇室所有。
  要知道,哪怕到了封建王朝末期的清朝,盐之一道,依旧能催生庞大的利益集团,获利者不在少数。
  ——当然,做的过分了,喜提抄家灭族一条龙服务,也是咎由自取,千万别怨天尤人。
  糖,亦是如此。
  甚至比起盐,它的利益更大,风险也更低,更叫人趋之若鹜。】
  [怎么说呢,虽然盐铁官营是铁律,但庞大的利益足够使人铤而走险,甚至在初期,只要他们不过分,无论是郦姐还是猪猪,都没太死抓着不放。]
  [缓和矛盾罢了,内战太伤了。]
  [主要是逐利是人的天性,朝廷总是要人办事的,换一批人上来,该怎么样还得怎么样。]
  [猪猪和郦姐何尝不是在养猪呢?]
  [旧盐催生了一批利益集团,现在新盐也有了,不用猪猪和郦姐亲自下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斗得不可开交,如此,猪猪和郦姐只需要把控一下局面,暗戳戳推动一下,新盐和新利益集团自然而然将旧盐以及旧利益集团扫进垃圾桶。]
  [至于为新盐流血流泪的这批人……]
  [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说白了,还是猪猪和郦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着养肥了杀了过年呢。]
  [聪明人,就应该知进退、懂分寸,只要不过分,猪猪和郦姐也不至于立马过河拆桥。]
  [懂了,过个几年十几年的再拆是吧?]
  [……楼上,干嘛非得说出来?]
  一众贵族们:“……”
  原本还对这两个稍微生起一点好印象,觉得自己方才怕不是有点误会、他们不是针对自个儿的贵族们再一次沉下了脸。
  玛德,错付了。
  这对夫妻就没想过要他们好,明摆着就是利用完了就扔呢!
  第306章 番外 汉武故事(35)
  【延嘉二年,武帝和郦皇后改革选官制度,开始实施察举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延嘉十七年,改进察举制度,引入考试机制;延嘉二十年,正式以科举选拔制度替代察举制度。
  短短十余年,汉中央的选官制度变化多次,是因为武帝和郦皇后不清楚前路、在尝试什么方式更好吗?
  并不是。
  从一开始,郦皇后和武帝想要推行的选官制度就是科举制,察举制不过是一个暂且安抚大贵族、为民间英才争取成长时间的过渡。
  要知道,无论在什么时期,最顶尖的信息和知识都是被垄断的。
  尤其是汉初,能读书习字的最差也是寒门子弟,更甚者,许多学子想要读书,都要向高门大族借,而代价,则是入他们门下。
  直到郦皇后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才得以大规模印书、让知识向下传递,使得真正的平民百姓也拥有购买书籍、学习知识、改换门庭的机会。
  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察举制的弊端在于选人权在地方长官手中如果,地方长官出于私心举荐门生故吏、好友亲朋,那就可能营私舞弊、朋比结党,不过它真正实行的时间太短了,这些问题都还没暴露出来。]
  [察举制选出来的人很多都是背后有着盘根错节的势力的,但科举制实行的初期,选出来的人一大半也是出身大家的,这还是在郦姐和猪猪给了十几年的准备时间的基础上,如果一开始就是科举制……那跟察举制差不多]
  [科举制之所以好,是因为它给底下的平民百姓打开了上升渠道,你别管这口子是大是小,最起码开了,努努力还能扩大!]
  [寒门哪有这么容易出贵子?]
  [楼上,寒门也不是普通人家,咱们这样的,在那时候统称流氓(微笑.jpg]
  [别说刚刚打破知识垄断的延嘉年间了,就说现在,高知家庭的孩子从小接触到的资源也不是寻常仁人家能比的!]
  [已经不错了!人家几代的积累,哪里是这么容易就让人超越的?]
  [科举制发展到后面,照样以座师为核心结党,哪朝哪代都一样。]
  [郦姐和猪猪想要的,是唯才是举,是人才和阶级流动,只要保证了这个目标,其他的在边缘反复横跳的也不是不能容忍。]
  [既有棒子又有甜枣,训狗文学+1]
  一众皇帝们:“……”
  你俩可真是一套一套的,真熟练啊!
  一众贵族们:“……”
  虽然但是,确实有被训到。
  无论是察举制还是科举制,在最开始的阶段都是有利于他们这些垄断知识的高门大族的。比起征召制度,这二者无疑能让家族子弟更容易、也更名正言顺地封官。
  虽然在座的各位家里都少不了一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但真正得到家族倾力培养的继承人以及嫡系,哪一个拎出来没点真才实学?
  你可以说他们“坏”,但不能说他们菜。
  他们有信心,虽然平民百姓有了跟他们争的机会,但也一定争不过他们,最起码在最开始的十几年、几十年内,能够爬上来的底层才俊占比不会太大,哪怕帝后想抬举,抬举的也有限。
  所以——
  坏了,他们好像真的会同意选官体制的改革,并且深度参与其中。
  甚至于,他们大概率会觉得这是帝后在向他们示好。
  一众贵族们:“……”
  我们是什么很贱的人吗?
  玛德!
  不想当狗,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第307章 番外 汉武故事(36)
  【延嘉年间,除了选官制度有了根本性的改革,思想文化方面也十分繁荣昌盛。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而后秦一统天下,法家一跃而盛,秦灭汉立,日后几十年,黄老学说成为主要执政思想。
  直到延嘉年间,思想文化界再生变动。
  首先,是汉室帝王执政思想的成熟。
  武帝汲取法家、道家、儒家学说精华,熔铸成为“内法外儒,内圣外王,霸王道杂之”的帝王执政思想。
  其次,是对其余学说的吸纳。
  农家弟子专攻良种的培育和改良,墨家弟子专攻于农具等各项工具、技术的创造与改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