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次日一早,雁萧关带着亲卫和商队物资,与赵武的队伍汇合,一同出了明州关。
陆从南站在城门处,目光紧紧追随着雁萧关一行人的身影,直到那队人马渐渐消失在风沙里,等漫天风沙迷了眼,他才揉了揉脸颊,转身返回城中。
行走在明州街巷,陆从南思绪纷乱。
昔年陶家嫁女,并非世俗眼中的攀附权贵,陶家小姐陶凌萱与陆家少将军陆自秋,年少相识,两情相悦,待到年岁合适,便顺理成章议了婚。
当年那十里红妆,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谁曾想,陆家一朝获罪落得满门倾覆的下场,年幼的他与陶凌萱亦被认定尸骨无存。陶家也受此牵连,从繁华的燕州被贬至这风沙漫天的明州守关。
这些年,陆从南被雁萧关带在身边悄悄抚养长大,从当年怯生生的孩童,长成少年,再到如今的青年,却从未主动提过要回明州寻亲。即便明州与雁萧关如今的封地赢州只隔了三个州府,路程尚不足去天都的十分之一,他若真想寻来,总有机会。
是怕打扰陶家安稳的生活?还是面对亲人时心生胆怯?陆从南自己也说不清楚,雁萧关亦从未问过。
借着这一次西域之行,雁萧关顺势将他带到了这片有血脉至亲的土地,还给了他做选择的权利。
他暗暗攥紧了拳,无论如何,他定不会让雁萧关失望。
正如雁萧关从不曾让陶凌萱和陆自秋失望一般。
出了明州关,眼前的景象骤然变了模样,不再有城池的青瓦白墙,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黄沙漫天,风吹过石子发出“呜呜”的声响,远处的石山光秃秃的,连一株野草都难寻。
赵武骑着马走在雁萧关身边,指着前方说,“厉兄弟,前面就是黑沙岭了,那地方表层是硬沙,底下藏着流沙,看着平坦,踩上去就容易陷进去,咱们得打起精神来,让骆驼走在前头探路。”
雁萧关点头,吩咐亲卫们,“都警醒些,盯着骆驼的脚印,跟着前面的蹄印走,别乱踏旁边的沙地。”
亲卫们齐声应是,纷纷勒住马缰,跟在赵武商队的骆驼后面。赵武的手下拿出长长的木杆,每隔几步就往沙地里插一下,试探着下方是否结实。
一行人小心翼翼地走进黑沙岭,这里的沙丘高低起伏,阳光照在沙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让人睁不开眼睛。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突然听到“噗通”一声,赵武商队里一头骆驼猛地往下一沉,半个身子陷进了沙里,惊得它直打响鼻,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越陷越深。
“不好,是流沙。”赵武脸色一变,大声喊道,“都别乱动,离那处远点。”
众人连忙停下脚步,不敢靠近。
雁萧关下令,“拿绳索过来,结成绳网,套在骆驼身上,慢慢把它拉出来,赵当家,让你的人稳住其他骆驼,别让它们受惊乱跑。”
有人立刻找来绳索,快速结成一张大网,小心翼翼地靠近流沙处,将网套在陷进去的骆驼身上。十几个人抓住绳索的另一端,齐心协力往后拉,赵武也带着手下过来帮忙。
骆驼感受到拉力,不再胡乱挣扎,配合着众人的力道,一点点从流沙里往上挪。
折腾了近一个时辰,骆驼才终于被拉出流沙,只是身上的毛被沙子糊得结结实实,腿也有些发颤,显然受了惊吓。
赵武看着骆驼,松了口气,“幸好厉兄弟有办法,不然这骆驼和它背上的药材就都得埋在这儿了。”
雁萧关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都是大家合力的功劳。”
流沙看着不起眼,实则凶险,也难怪出关的商队临出门前都要先流下遗言。
赵武连连点头,让手下人把陷进流沙的地方做了个标记,又换了一头骆驼驮起药材,才继续往前赶路。走出黑沙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戈壁的夜晚格外寒冷,风也更大了,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
雁萧关吩咐手下,“找个背风的地方扎营,生火取暖,今晚就在这里歇息。”
亲卫们很快找到一处石山背风处,搭起帐篷,生起篝火。火焰跳动着,驱散了些许寒意,众人围坐在篝火旁,吃着干粮,喝着热水。
赵武看着篝火,闲聊道,“厉兄弟,这西域道上,比流沙更难缠的是‘鬼打墙’,有时候走着走着就绕回原地了,就是再老道的驼夫也辨不清方向。”
雁萧关点头,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有这东西,倒不怕迷路。”
赵武凑过来看了看他手里小巧的物件,好奇地问,“这玩意儿真能指方向?”
“自然,”雁萧关笑着说,“这是用磁石做的,红色的一头永远指向南方,有了它,再怎么绕也不怕走丢。”
赵武啧啧称奇,“厉兄弟真是好本事,竟有这般宝贝,有了它,咱们这趟路可就好走多了。”
篝火旁,众人聊着天,疲惫渐渐被驱散。
雁萧关望着远处漆黑的戈壁,将指南针放回了胸前,这东西是明几许同阳巫族汉子无意间制作出来的,极是灵巧,独一样的物件,明几许逗了雁萧关好几日,才将之送给了他。
想到此,雁萧关勾了个笑,转瞬又想起明几许,两人相伴日久,现下人不在身旁,属实是有些不习惯。
第246章
赢州, 盈盈弯月下,王府内灯火通明。
瑞宁守在铁匠坊外,不时探着头往里面张望, 没片刻又缩回脑袋, 在门口来回踱步。
“王爷一走,王妃就成日泡在坊中, 这可如何是好?”他晃荡了数圈,目光落在一旁靠在门柱上,正无所事事踢着脚边石子的绿秧身上,“绿秧姑娘, 你就不去劝劝王妃?都已月上中天, 王妃还不回房歇息吗?”
绿秧缩了缩脖子,苦着脸道,“瑞宁爷爷, 王妃这是打定主意要尽快把火器改良好,我可不敢去劝。”
她眼珠一转, 笑着怂恿, “要不瑞宁爷爷去试试?王妃一向敬重爷爷,定会听爷爷的话。”
瑞宁又来回走了两趟, 突然定住脚步, 一手握拳捶在另一手掌心,“不成, 总得让王妃顾着身子。”
说罢,他大义凛然地跨过门槛,轻手轻脚走进铁匠坊。
坊内,明几许正俯身站在铁砧旁,额前碎发被汗水打湿, 贴在额上。此时他左手正扶着一支粗长的铁管,右手握着小锤,对着管身连接处细细敲打。
倭人的火器模样笨重,看着便知使用时既费力又难瞄准,明几许手上火器却与倭人手中火器不同。
“王妃,都这时辰了,先回房歇着吧,火器改良也不差这一晚。”瑞宁走到他身边,放轻了声音劝说,“你这几日天不亮就来,天黑了还不回,饭也吃得少,身子哪扛得住?”
明几许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目光仍落在火器上,语气带着几分专注,“快了,就差最后调整。”
他拿起一旁打磨好的细长铅弹,比了比铁管口径,“倭人手中火器填药慢,射程近,还总炸膛,这次改了不少地方,我需试试这铅弹能不能顺顺当当地射出去。”
说着,他不待瑞宁再劝,手上动作利落起来,先将火药小心倒入枪管,用通条压实,再把铅弹塞进枪口,轻轻一推,直至卡紧。
随后他端起火器,走到坊内预设的靶位前,对着百步外悬挂的草人,点燃了尾部药线。
“砰。”
一声闷响,硝烟瞬间弥漫开来。
瑞宁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待烟雾散去,只见百步外的草人胸口处,赫然多了一个孔洞,铅弹稳稳命中了靶心。
明几许眼中闪过一丝亮彩,又端起改良后的火器端详,比起原始版本,它枪管更长,管壁变薄却更坚固,尾部加了木质枪托,方便抵肩瞄准,前端还嵌了小巧的铁制准星,整体轻便了不少,再也不见先前的笨重模样。
“成了,射程比之前远了三十步,还能瞄准。”明几许嘴角微扬,转头看向仍在一旁着急的瑞宁,“好,听你的,这就回房歇息。”
瑞宁见他松口,顿时松了口气,连忙上前帮着收拾工具,“这才对嘛,王妃要是累倒了,王爷回来可要怪罪我们没照顾好。”
明几许笑着摇摇头,跟着他走出铁匠坊,绿秧见了,连忙迎上来,“王妃总算肯歇息了,我这就去让厨房热碗汤来。”
“不用麻烦,早些睡吧。”明几许摆了摆手,脚步轻快地往卧房走去,改良火器的进展,让他连日来的疲惫都消散了大半,他还等着早日将改良后的火器完善,也好去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