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他的婚事,自然无人敢置喙。
与此同时,宣州和元州也收到了雁萧关大婚的消息。
绮华和赫宛宜自然要去参加婚礼,自打得到消息,便马不停蹄地交接手头事务。只不过她们如今一个是元州的主事人,另一个则掌管着元州最大的瓷器和羊毛买卖,日进斗金,实在不便甩手就走,自然又是一番忙碌。
她们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旁人,消息很快传遍元州上下,元州百姓听说雁萧关要成婚,个个都打心底里高兴。
若非身份不够,又与王府没有足够交情,怕是恨不得厚着脸皮也要去赢州参加婚礼。即便去不了,也绝不能少了贺礼。
因此,等绮华和赫宛宜踏上去赢州的船时,整个元州从百年大族到普通百姓,家家户户都托他们捎来了贺礼,上有金银绸缎、精美瓷器,下有平民妇人亲手绣的鸳鸯帕子,满满当当装了好几船。
绮华看着堆成小山的贺礼,哭笑不得却无法推脱,她若是推拒,怕是整个元州府衙门前都要被这些贺礼淹没了。
不过,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礼物,她面上虽显无奈,心里却满是欣慰,这哪是普通的贺礼,分明是元州百姓打心底里对雁萧关的敬重与感激。要知道,如今大梁不少地方的百姓都在明里暗里骂着当地官员苛政,可雁萧关离开元州后,百姓们却依旧念着他的好,连他的婚事都这般上心,这份情意实在难得。
“真好,兄长走到哪都能让百姓记挂。”赫宛宜随手拿起一个绣着“喜”字的荷包,瞧着上面细密的针脚,满脸抑制不住的笑意,“等到了赢州,兄长看见元州百姓的这份心意,定也高兴。”
绮华点头,望着船窗外掠过的水波,眼底满是期待,她已许久没有回赢州了,也不知赢州此时是何般模样。
船帆鼓鼓,载着满船的贺礼与心意,缓缓朝着赢州方向驶去。
与元州满城百姓如自家办喜事般高兴的景象不同,宣州百姓听闻雁萧关大婚,只当听了场热闹,毕竟,即便宣州已被划为雁萧关的封地,可无论是地方上官、军队统领,都未曾有过变动。
而雁萧关明面上自始至终没踏足过宣州,百姓们与他素未谋面,自然对这位厉王没什么实感,在他们看来,只要不耽误做生意,头上多一位王爷压着也无所谓。
倒是宣州的不少商人对雁萧关有几分好感,因着赢州城出的瓷器、肥皂和山货,不少宣州商队都从中赚了大钱,如今听说雁萧关成婚,送上几句祝福,再备些礼,于他们而言不过是顺水人情。
真正为难的是宣州的官员们。
当初元州“换天”的过程早已传至他们耳中,种种传闻之下,谁都知道雁萧关不是好招惹的,可不是随便那个人都能在短短不到一月的功夫,雷厉风行的将上至刺史、下至豪强全送去见阎王爷。
听闻这般手段,他们私下里早捏了把汗,若是雁萧关要来整治宣州,他们能扛住吗?
更让他们提心吊胆的是,先前宣州守备军曾私下在买韩翼那里购买武器,这事可见不得光,绝非小事。
即使黛谐贤说了他们乃是受人蒙蔽,会同弘庆帝禀告恕其无罪,后来也确实如此,可谁让现在宣州已是雁萧关封地,他们还得经雁萧关这一关才可万无一失。
他们原以为雁萧关迟早会追究,没成想他不仅不来宣州,甚至像忘了这处封地一般,提都没提这笔旧账。可从元州的先例来看,雁萧关绝非心慈手软之辈,他这般不闻不问,莫不是在憋大招,要抓他们一个更大的错处?
这般提心吊胆了许久,却始终没等来雁萧关动手,宣州上下官员不仅没放下心,心里反倒更不得劲。
眼看着自家子弟或旁家商队去赢州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们却像被猫盯着的耗子,时刻悬着心,早坐不住了。只是让他们主动去赢州拜见吧,怕触了雁萧关霉头,不去,又怕被惦记,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没想到这会儿传来雁萧关如何的消息,这可是试探雁萧关对他们态度的大好机会,自然个个马不停蹄往赢州城赶。
绮华和赫宛宜抵达赢州城时,刚进城门就被满城喜庆裹了个满怀。他们一路往王府去,百姓们见着他们都热络地打招呼,“是来给王爷道贺的吧?快进去,这几日王府的喜糖管够。”
到了王府门口,瑞宁正指挥仆役搬卸贺礼,见他们来了,大笑着迎上来,“可算把你们盼回来了,我还当你们赶不上婚期,正急着呢。”
绮华忙迎上去结果他手中东西,赫宛宜眼含热意,“兄长大婚,我们怎么也得赶回来呀。”
瑞宁乐的见牙不见眼,“快进去,王爷在府里等着呢。”
穿过挂着宫灯的回廊,就见雁萧关正偏着头看府里人检查王府装扮,见他们进来,脸上也挂上笑,“回来了,路上可还顺利?”
“为王爷贺喜,自然一路顺风。”绮华拱手行礼,“恭喜王爷,我们来迟了些,殿下可别见怪。”
赫宛宜跟着凑近,帮腔道,“都怪兄长没早些送消息,若是早知道兄长要同明几许少主成婚,我们早就赶回来了。”
“别说这些虚的,”雁萧关笑着道,“快进屋吧,几许去铁坊了,说是还有些事没弄完,回头再跟你们碰面。”
仆役奉上热茶,雁萧关忙碌了大半日,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大口,问道,“元州那边可还顺当?没出什么岔子吧?”
“王爷放心,一切妥当。”绮华语气沉稳,“府衙政务、赋税、户籍、农桑,都按规矩办,没出过差错。”
赫宛宜在一旁补充道,“而且现在元州百姓们日子过得极是安稳,连我们店铺里的买卖都格外红火。”
她笑容满面,“绮华姐姐不止厉害,还心善,兄长走后,她遣人调查了元州百姓的生活,恰逢羊毛工坊扩张,还特地跟那边打了招呼,划了些名额出来,专招那些家里极贫困的人家做工,如今元州城可是大不同了。”
说起羊毛,她就停不下来,“对了,兄长,咱们元州羊毛工坊出的羊毛织物甚是好卖,百姓们都喜欢,都觉得羊毛织物比寻常布料都要软和,冬天裹着暖和不说,还比寻常布料舒服许多。”
绮华一笑,接话道,“一送到商铺,就有许多商户来抢,一开始是元州本地商户,后来消息传开,周边州府的商家天天堵在商铺门口,拿着钱求购,前些时日,连大梁中江都有几个州府的商队开着船来元州进货。”
雁萧关放下喝干的茶杯,眼底带着笑意,“看来当初建这羊毛工坊,没白下功夫。”
赫宛宜点点头,“供不应求着呢,工坊的李青墨前不久还跟绮华姐姐申请,说要再多招些人,另外还想寻些善养羊的百姓帮着养羊,说是现在羊身上的羊毛都快赶不上用了。”
雁萧关摆摆手,“这些事情你们自己处理便是。”
“这些事都不为难,因着瓷器和羊毛买卖,来元州城的商家不少,这几月税银都多了好几成,无论是扩张工坊还是招人,都没有问题。”绮华应声,“我还打算让各处来往的商队帮着收购羊毛。”
瑞宁终于忙的差不多,进来就听见他们在说正事,止不住心疼道,“先不说这些了,你们一路舟车劳顿,快去歇着吧。”
绮华却站起身,“不必歇了,我同宛宜去前院看看,帮着把把关。”
赫宛宜跟着起身,笑着应道,“保证不出一丝差错。”
不过王府的布置、宴席这些杂事都用不着绮华和赫宛宜帮忙,唯独客人的安置需要她们多操些心。
因此宣州官员来到赢州王府时,根本没见着雁萧关,直接就被绮华接了去。如今的绮华早已不同往日,手握一府之权,她面上笑容温柔,一身气势却让人丝毫不敢小觑,宣州官员面对她,只能乖乖将贺礼送上,被安置到住处后,才焦心得盼着婚礼上或是婚礼后能寻机会同雁萧关说上话。
在多方焦急的期盼中,正月十四终于到了。
明几许怕是唯一一个忙到婚礼前夕的新人,连喜服都是头天匆匆看了一眼,便又去处理铁坊的收尾活计。
甚至十四夜里他还习惯性要往自己与雁萧关同住的屋子去,好险被绮华和赫宛宜拉去了另一间院子。虽说男子成婚不必讲究男女婚前不见面的习俗,但总不好第二日一同从一个门里出来去拜堂,总归要图个新喜气象。
王府的灯笼亮如白昼,红绸被暖光映得愈发喜庆,婚前最后一夜,雁萧关和明几许分住在东西两院。
雁萧关的院里,瑞宁正亲自在喜榻上撒满干果,边撒边念叨,“岁岁平安,喜庆安康。”
雁萧关在他身边看着,面上虽没什么表情,平日总是有神的目光,此刻若细看,便会发现带着几分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