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而雁萧关,就是需要他们正儿八经谈买卖,给足面子的狠角色。
众人贪婪又急切的模样,彻底让雁萧关断定了手中这批瓷器的价值。
他稳坐主位,一言不发。
果不其然,有人率先沉不住气,还是那位络腮胡海商,他扫了眼周围虎视眈眈的同行,知道今天独吞无望,便率先开口:“不知萧老板手中有多少瓷器?”
雁萧关唇角含笑:“有百来套吧。”
话音刚落,众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百来套?”
一人小心翼翼开口:“萧老板的意思是?”
“一套里有碗盏碟瓶壶,样样齐全。”雁萧关慢条斯理地补充道,目光扫过众人骤然发亮的眼睛。
“每套有八件,碗、碟、盏各两件,再配上一瓶一壶。”雁萧关语气坚定,“每套不拆卖。”
“萧老板,这瓷器价钱几何?”话音未落,众人便七嘴八舌地追问起来,目光中满是急切。
雁萧关神色淡然,掷地有声道:“一套五万钱,不二价。”
“五万钱?”众商人大惊失色,倒抽一口冷气。
要知道,以眼下米面价格,五万钱足能买下数十石米面,即便他们早知瓷器珍贵,这价格也远超预期。
众人面面相觑,虽觉价高,却无人敢轻易压价,这稀罕物件本就不愁销路,若是讨价还价惹恼了雁萧关,他转头卖给别人,可就追悔莫及了。
见众人犹豫,雁萧关不紧不慢地补充道:“若有人愿以翻车、马匹、耕牛或铁制农具交换,优先将瓷器售卖与他,旧的若是能正常使用亦可,且价格可便宜两成。”
耕牛不足、灌溉不便,就连农具都残缺不全。在河道口的沙田尚未完全成型之际,耕种山上梯田便已有些艰难。
赢州本就百废待兴,若要制造翻车,不仅耗时耗力,以当前人力与时间,实在难以造出足量的翻车投入使用。
出发前,吴老特意将这些难处告知雁萧关,故而才有了以物易物,用农具抵价的提议。
此言一出,本地商户眼中顿时亮起精光。
虽说翻车制作不易,但对宣州那些坐拥百亩良田的豪强富户而言,若能用现成的农具换瓷器,即便一时赶制不出,多拿几件完好的旧翻车交换也是划算的。
至于田地里没有翻车汲水,大不了让佃户多挑几趟水便是。
第156章
宣州本地的商户们喜笑颜开, 已暗自盘算着从何处挪用翻车和农具来换瓷器。
马匹难得,不过耕牛倒还能腾出几头。
大海商们却急得额头直冒冷汗,他们哪能立刻凑出翻车、农具, 更别提马匹和耕牛了。
络腮胡商人满脸通红, 急得直嚷嚷:“萧老板,我们跑海上生意的, 上哪找这些玩意儿?总不能现去雇人打造吧?”
雁萧关不慌不忙端起茶盏,轻抿一口道:“若拿不出农具,也可用其他稀罕物交换。”
话音落下,大海商们面面相觑。
他们虽是大梁的常客, 可每次运来的货物, 早与宣州商户提前商定妥当,一到港口便尽数脱手,此时又能拿出什么稀罕物件?
海商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对面宣州商户却气定神闲。
都是生意场上的老熟人,几人低声商讨片刻后, 为首的商户率先开口:“我这里能挪出三具翻车、五头耕牛。”
另外两人赶忙接话:“两具翻车、三头耕牛, 再加上三十套农具。”
“我亦然。”
雁萧关沉吟片刻,果断点头:“成, 给你们十套瓷器, 按少两成的价格算,要是还想多要, 得按原价来。”
说完,他将视线移向海商,静静等着他们做决定。
海商们眼睁睁看着宣州商户那边就要达成交易,心里火烧火燎。
就在这时,一名海商突然对上雁萧关的视线, 灵光一闪,急忙起身从袖中掏出个黑不溜秋的陶瓶。
陶瓶只有半掌大小,瓶口被木塞紧紧塞着,根本瞧不出里面装了什么。
“萧老板,这是我们国家的石脑油,遇火就着,能烧整整三日不熄,不知您瞧得上不?若是瞧得上,我船上还有二十坛。”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雁萧关盯着陶瓶,神色微动,在大梁朝,无论是天都还是交南,夜间照明要么靠火把,要么用蜡烛。
可蜡烛金贵难得,火把又不适合室内使用。
若真有这遇火即燃的奇物,改造成照明物件,工坊夜间赶工、山道巡夜能轻省不少,且烧瓷不就要温度足够高的瓷火吗?说不定这东西有用。
想到这儿,他指尖轻轻敲着桌面,开口问:“多大的坛子?“
海商急切道:“能装百升。”
没多犹豫,雁萧关道:“二十坛,换十套瓷器,同样八成价。”
那海商眼中瞬间闪过狂喜,想都没想便大声应道:“成交。”
剩下两名海商则是真不能掏出什么东西来换得优先购买权,只能眼巴巴盯着雁萧关。
卖出四十套瓷器后,雁萧关手中还剩六十二套。
价高者得虽能卖得更多银钱,可日后王府所制瓷器源源不断,倒也没必要在这里多费心思,雁萧关便直接开口道:“你们六人,剩下六十二套,一人分十套,多出来的两套,给这两位老板如何?”
说着,他将目光投向方才拿不出交换物的两位海商。
这两人先是一愣,随即面露喜色。
虽说他们一人只能分得一套,比其他人少了许多,但能多买到已是意外之喜。
其他商人却皱起眉头,面露不满。
见状,雁萧关不紧不慢地补充:“不过有个条件,日后我再来卖瓷器,还望二位能带上些稀罕物件让我瞧瞧,说不定其中就有我需要的东西。”
两位海商忙不迭点头,连声道:“一定,一定,萧老板放心。”
其他商人听了这话,也不好再阻拦,甚至心中惊讶不已,听这话的意思,这人日后还能来宣州卖瓷器?
那他们也不用因为一套瓷器便将人得罪了,咽下其他的话,个个暗自盘算下次如何占得先机。
交易迅速达成,即便那十套瓷器是以八成价格售出,最终送来的钱箱仍有三十二口之多。
商人们小心翼翼捧着瓷器离开前,还满脸堆笑地询问:“萧老板,可要在下帮忙雇些护卫送你回府?路上保准平安。”
雁萧关笑着婉拒,礼数周全地拱了拱手。
即便被拒,众人依旧满脸笑意,脚步轻快地告辞,生怕一个怠慢,就丢了下次购瓷的资格。
临走前,他们围着雁萧关不住叮嘱:“下次再来宣州,萧老板可一定要捎个信儿。”
各色名帖更是直直塞进雁萧关手中,生怕他推脱。
雁萧关也不推辞,尽数收下,爽快应承。
待最后一个商人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外,他才松了口气,回到院中。
装满六铢钱的木箱满满当当地堆在院子里,神武军士兵们看得目瞪口呆,就连陆从南也两眼放光。
再瞧另一边运来的翻车、铁制农具与耕牛,众人都觉得这一趟实在不虚此行。
赫宛宜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反复打量着这些货物,忍不住惊叹:“我们烧出来的瓷器,原来这么值钱。”
绮华笑着道:“殿下这下可放心了,往后王府断不会再为银钱发愁。”
商人送钱搬货闹出的动静不小,整个客栈都炸开了锅。前两日还尚显静谧的后院,此后总有人佯装路过,探头探脑地张望。
雁萧关深知夜长梦多,当晚便招呼众人收拾行装,准备次日一早离开。
待将最后一只木箱捆扎完毕,雁萧关望向院子一处房间,再次问绮华和赫宛宜:“眠山月还没醒吗?”
两人同时摇头。
眠山月自在赶来宣州的途中短暂清醒过一次后,便又陷入沉睡,呼吸平稳却整日不醒。若非瞧着它呼吸如常,偶尔还会无意识地咂嘴,众人怕是以为他生病了。
不过想起眠山月来历神异,众人倒也并未太过担忧。
雁萧关心里反而存了几分期待,说不定等眠山月再次醒来,又会带来惊喜。
摩挲着下巴思忖片刻,雁萧关将眠山月的事暂且抛在脑后,神色忽然严肃起来:“此番有件要紧事。”
他转向赫宛宜和绮华,低声道,“你二人此次需要暂且留在宣州,我会留下一队神武军护你们周全,吴大夫也一同留下。”
两人皆是一愣,赫宛宜顿时急得眼眶发红:“为何留我们在此?我想跟兄长回赢州。”
雁萧关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抚,片刻后道:“大柱和外祖还被困在岛上,我此行并非回赢州,而是要先去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