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听着几人道贺之词,谢凡总算是明白。敬酒几人皆是祝贺谢凡留馆,得以授官翰林院检讨。
可惜得非所愿,谢凡更想外放做官。只是时人皆是看重京官,看轻外官。谢凡也不能“得了便宜卖乖”。所以只好礼貌应承下来。
就这般,三三两两,谢凡连饮了几盏葡萄酒。也免不了有些醉酒头晕,又开始混混沉沉起来。
正在谢凡头昏脑胀之际,他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庶吉士为朝廷未来栋梁,前途无量。高大人作为众人馆师,此后与众人皆有师徒情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而然对着众人好一番劝勉鼓舞。
众位庶吉士也是踌躇满志,豪情万丈。气氛正好,便又有人提议赋诗一首。自古“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文人雅士,每逢盛事,便喜挥毫泼墨,以求流传天下,载誉千古。
此言一出,刘放果然连连点头称是。立刻招呼家人送上纸笔,请众人作诗。
谢凡见了纸笔,死去的记忆再次攻击了他。可是难过归难过,上回是抄现成勉强过关,此次又该如何应对。
经过多年学习写作,谢凡写诗也能勉强合辙押韵。只是速度比旁人慢些,文采比旁人差些。脑筋清楚时候,倒是能应付得来。
只是谢凡酒量浅,稍微喝酒就反应缓慢。饮了几杯葡萄酒之后,头脑麻木更胜上次。
他不禁紧张起来:“这可要怎么办,我一句都想不出来了。”
看着旁人挥毫泼墨,一蹴而就。连王问之都只是稍加思忖,便落笔成诗。
谢凡只好再次想到“捡现成”。脑海中将明代以后诗歌全都过了一遍:“落红不是无情物”上回写了,“苔花如米小”对不上情景,还有什么合适的?
终于让谢凡想到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老先生,真是对不起了。求您大人有大量不要怪罪。两次都用了您的作品,您老人家才高八斗,将来一定能再写就名篇佳作。”谢凡心怀愧疚,将全诗写下,交予刘家人。
还是同上回新春宴饮相同,刘家家人将众人诗句朗声读出。
只是点评诗作则是以高大人为主。刘放等几个素来才华出众的,也时不时探讨或者附和几句。
谢凡坐在桌前,脚趾抠地,只等着刘家人念到自己“大作”。
果然刘家人读完“不拘一格降人材。”一句,高大人欣然站起,鼓掌大笑,赞不绝口。众人也是交口称赞。
只把谢凡羞臊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虽然谢凡已经套用《西游记》原着人设和主线剧情,写作了小说《西游记》补贴生活。可是好歹谢凡用得是“吴承恩”这一名字。而且早在《唐传奇》中便有孙悟空原型“无支祁”,谢凡也有许多发挥修改。
上次春节宴饮,谢凡虽然也“捡现成”用了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两句诗句,但是好歹前两句是谢凡自己写的。
而今日,却是原样全抄,一字不改。
实在是让他心中愧疚无比。众人夸奖赞美越多,谢凡羞臊之情越盛。他自觉两颊滚烫,酒都给吓醒了。不过因着先前饮酒早已面红,倒也不叫人觉得奇怪。
“早知道就假装喝高了,交白卷。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谢凡暗暗下定决心。
高大人一一点评过众人诗作,首推谢凡所作为冠。众人亦是纷纷赞同。
同期庶吉士之中,王问之与谢凡最为相熟,更是打趣谢凡:“看来谢年兄饮酒后便诗兴大发,上次新春宴饮,也是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技惊四座。”
谢凡哪里敢答话,心道:“这两回写诗,唯一共同之处就是,都是几百年后同一个人写的。和我本人一点点关系都没有。”
嘴里只好含含糊糊应承道:“哪里,哪里。王年兄谬赞。”
因着高大人在堂,之后刘放倒不曾将谢凡诗作送于夫人欣赏。只是又提出送谢凡一坛葡萄酒,以资奖励。
谢凡哪里肯收,坚持拒绝。
此时高大人却发话,叫谢凡收下。又说此作必将百世流芳,着实夸奖了谢凡一番。
谢凡心想:“百世流芳我倒也十分同意。毕竟原作不光流传了下来,还入选了义务教育教材,几乎人人都学过背过。”
同样不敢说出心里话,只好恭恭敬敬应付过去,又将葡萄酒收下。
此后高大人便借故离席,留下众人欢聚畅饮。期间又有许多人来恭喜谢凡留馆与称颂谢凡诗作,只叫谢凡无比尴尬。
谢凡实在难以应付,便也借故不胜酒力,提前离席。众人则天色渐晚,方才散去。
回到家中,谢凡只觉得格外疲惫。早早便准备收拾洗漱,上床睡觉。
睡前顾三郎少不得又问谢凡,这葡萄酒着实稀罕,少爷可要拿去送人?
谢凡顿时想到上次将剑南春烧送于孙大人,孙大人“酒后吐真言”。自己还错将孙小姐认为孙夫人,简直一场社交地狱。便只要顾三郎将葡萄酒收好,以后再说。
躺在床上,谢凡情不自禁回想起今日情境。尴尬之余,又有些担忧:“要是从此以后,大家就开始觉得我作诗厉害,以后又让我作诗怎么办?我肚子里可真没有存货了。”
次日谢凡早早起床,穿戴一新,前往翰林院应卯履新。因为此前三年皆在翰林院中学习馆课,所以谢凡对翰林院倒也是熟门熟路,一路顺利无碍。
又因着孙大人也在翰林院任七品编修,两人相见又是一阵欢喜。相约晚间一同吃饭庆贺。谢凡坚持要自己做东,孙大人倒也不曾拒绝。于是两人先回家换下官服,再一同到胡同口吃羊蝎子。
席间孙大人满脸喜色,高兴异常,谢凡不由得好奇询问。
孙大人黑脸一红,方才略显羞涩说道:“贱内前日身子不适,请来郎中诊治,方才知道已是有了三个月身孕。”
谢凡知道孙大人夫妇年约四旬,只有一女。膝下无子更是恩师人生两大遗憾之一,当然谢凡不曾告诉过旁人,只是自己知道。
于是对孙大人连连恭喜。更在心中想着,孙夫人这一胎来得可不容易,自己要给孙大人家送些补品。
两人皆是欢欢喜喜,吃完羊蝎子后各自回家不提。
注释:
1.官服品级等均出自《明史·舆服志》
2.鸂(xi)鶒(chi):一种水鸟,形似鸳鸯而稍大,多紫色,雌雄偶游。亦作“鸂鵣”,亦称“紫鸳鸯”。
3.“诗言志”一句出自《尚书·虞书·舜典》
4.“九州生气”一诗为清代龚自珍所作《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5.年兄:科举考试制度,中同榜登科者互称年兄,是一种尊称
第81章 丹诚图报国
回到家中,谢凡为孙大人夫妇高兴之余。又想起唐监生娘子前年顺利生下一个女儿。
听唐监生说生产顺利,母女平安。他女儿更是健康可爱。唐监生每日里在家陪伴宝贝女儿,都不爱出门玩耍了。自己这一年都没怎么见过唐监生。
“唐家是北京城土着,熟门熟路,自然知道哪里有好郎中、好产婆。我得向他打听打听。孙大人对我多有照顾,总要尽力帮他。
虽说重男轻女不对,可是孙大人夫妇也是被封建时代意识形态所束缚。哎,这世道,大家都不容易。”
谢凡一番感叹之后,便决定下次休沐拜访唐监生,请教经验。
身为翰林院检讨,每日职责便是掌修国史,校对整理。
历朝实录编写多由阁臣领衔,翰林编修与检讨等人,负责实际编修。而如今领衔修实录者,正是刘放之父,东阁大学士刘远和。
因为刘大人也是才名远播,又治学严谨。谢凡不敢轻视,每日里对着前朝故事,小心考据,深入了解。
遇到不甚明了之处,亦是悄悄求教孙大人。论辛苦用功,更胜过庶吉士时期。
终于等到首次休沐,谢凡觉得仿佛身体被掏空,实在打不起精神来,只想倒头就睡。于是决定今日先好好休息,下次再去南城拜访唐监生。
可是在下次休沐前,谢凡便收到了座师高大人家人送来帖子。请谢凡休沐之日赴高家赏画、饮茶。
看到赏画,心中少不得有些担忧:“我可完全不懂赏画,这赏画怕不是又要写诗的那种吧?”
但是转念一想,这样明面上理由往往不是真实理由。对于作诗一事倒也稍稍放下心来。
谢凡摸不准高大人是何意图,也就不再继续无谓担心。只在休沐之日,清早起来,好生收拾一番,前往高家。
进入高家倒也顺利。门房将谢凡迎至书房,高大人已在房中等候。谢凡便作揖行礼问候恩师,高大人亦是起身还礼。
寒暄落座之后,高大人对着谢凡一脸亲切和蔼,却不曾有画作让两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