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注释:关于太监的背景介绍:明代宫廷有十二监,下设有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
司礼监为宫中十二监之首。司礼监掌印太监为司礼监中第一,位在秉笔太监之上。是太监中最具权势之人,素有“内相”之称。
明代废相,内阁与各部大臣奏议公事先行“票拟”,再由皇帝“朱批”决定可否。由于政务繁忙,皇帝常常无力负荷,渐渐便产生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批红”的制度。
“票拟”交由司礼监太监分类拣选,再呈送皇帝。秉笔太监写上意见,最后由掌印太监审核盖章。
《明史》记载:“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
第79章 庶吉士散馆
谢凡每日里写作《西游记》,历经大半年时间终于完稿。期间又涨了两次稿费。
第一次涨稿费是谢凡见《西游记》月刊销量火爆,主动找上了金掌柜。此时正印刷发售到西梁女儿国一节:
三藏法师和猪八戒误饮子母河水,以男子之身怀孕。孙悟空取来落胎泉水解救师傅与师弟。女儿国女王仰慕三藏法师风采,意欲招赘。孙行者设计方才走脱。
谢凡又借用前世《西游记》电视剧中,《女儿情》插曲。填写了一首曲子词,用以烘托气氛。
因为情节新颖,又情感真挚,一时间销量暴增。连行院酒肆都纷纷传唱《女儿情》。
偶尔谢凡外出应酬,席间主人安排教坊妓女唱曲助兴,便听得一句“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
谢凡听得颇为不自在,席间众人却都大加赞赏。当下谢凡便觉得,是时候找金掌柜涨稿费了。
金掌柜虽不乐意,却也勉强答应下来。两人又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终于涨到每回一两五钱银子。
第二回却是金掌柜主动找到谢凡,提出《西游记》小册子销量见涨,可为谢凡再加稿酬:每章二两银子!
金掌柜主动加稿费,还是一步到位,直接二两。这可将谢凡给吓了一跳,不禁疑惑金掌柜有何意图。
此时故事已过了四之其三,正写到狮驼岭一节:
师徒四人遇青狮、白象、大鹏三个妖物。孙行者大战大鹏金翅鸟,却力有不敌。
谢凡早告诉过金掌柜,他预备写一百回左右故事。
其中更有谢凡一番思量:
一来谢凡打算致敬原着,二来故事太过冗长也破坏《西游记》整体美感。
谢凡可不想自己呕心沥血所作《西游记》,如同前世所看网络小说一般:
作者为了多赚稿费,强行注水连载。开头精彩纷呈,中间平平无奇,结尾又臭又长。用虎头蛇尾都不足以形容,简直是狗尾续貂。
《西游记》故事可是谢凡童年的“白月光”,齐天大圣孙悟空更是谢凡的童年偶像。既然“冒用”《西游记》这个名头,谢凡觉得自己有义务维护好这一经典ip。
谢凡正感疑惑,果然金掌柜又提出要求。希望谢凡在全书完稿后,再校对整理一番。最好再配些图画,金家书肆预备出一套全本带插图版本《西游记》。
因为此时文人墨客往往也擅长书法绘画。比如前次会试被革去功名的常幸,回到金陵便放浪形骸,以出卖书画为生。居然也赢得许多名声。所以金掌柜便有此一问。
“果然无奸不商,没有平白无故的好处。”谢凡虽觉金掌柜此举有些圆滑世故,但在商言商,也合情合理。
于是谢凡一口答应下来,他也想将《西游记》统一整理修改一下。前期写作乃是谢凡闭门造车,后期写作则每每将原稿先说与福顺三人。
故而前期文字文雅却稍显晦涩,文人气浓厚。后期文字更为通俗易懂,情节更为生动活泼,更有市井趣味,雅俗共赏。
现下《西游记》月刊连载自然尚可。若是整合成全集,文风前后不一,便有些怪异了。
只是在商言商,整理书稿一事,还是须得加钱!
谢凡又与金掌柜一番拉锯,终于将整理全文价格定在十两银子。
谢凡又多问了几句现下是用何种方法印刷。谢凡只是写手,金掌柜也不在意,便简单介绍乃是木雕活字印刷。因此排版印刷倒是颇为方便快捷。
谢凡不由得感叹:“明代真是我国封建时代文化发展的高峰。
既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广大有钱有文化的市民阶级。使得市井文化拥有了发展的土壤。
又不同于满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限制了民间文化发展。”
至于插图,谢凡也先一口答应下来。价格则到时候再说。
他想着时候还早,不如自己试试学画画。若是自己能画自然最好,不能画也由自己寻个画匠来画。这样一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二来谢凡想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美猴王。
此后谢凡一边修改全文,一边试图照着《西游记》电视剧中形象绘制插图。
此时文人画多重写意,人物事物,大小距离往往随心所欲。
谢凡却不会这般画风,他只凭借对电视剧《西游记》的记忆,将脑中孙行者、唐三藏、观世音菩萨等等人物一一如实画出。
每个章节配上至少一张插画,谢凡一番辛苦终于画出了十张。
因为谢凡美术功底有限,只好用白描画法。线条简单,勾画也少,只是胜在比例真实,构图清晰。倒是刚好简单直白,适合雕版匠人制版印刷。
谢凡将插图交予金掌柜观瞧,金掌柜果然大为满意。于是又一番讨价还价,将每张插画定价为一两银子。
谈妥价格,谢凡回到家中除去整理《西游记》全文之外,又潜心作画。为了方便书肆工匠赶工,仍旧是改好了、画好了便每逢休沐,将一部分送去金家书肆。
过了几月,将近腊月方才全部完成。为了不耽误新年休假,谢凡赶紧将整理完成的书稿与剩余画稿全部交付金家书肆。
金掌柜也爽快。按照事先谈好价钱,一张插画一两,修改全文十两。最后又付了谢凡十多两银子。
当下便让手下工匠加班加点,印刷成册。赶在新年前,同最后一册《西游记》月刊一同上市。不叫别家书肆抢占市场。
谢凡怀中揣着写作《西游记》最后一部稿费,心情颇为复杂:既激动欢喜,又隐隐失落。
“此后《西游记》就不是我的《西游记》了,也不是‘吴承恩’的《西游记》了,是属于所有读者的《西游记》。
希望我写的《西游记》也能被几百年后的小朋友喜欢,就像我当年喜欢真正的《西游记》一样。”谢凡在心中暗暗感叹。
随着《西游记》月刊小册子步入千家万户,坊间人人皆知齐天大圣孙悟空。
而金家书肆在新年之前,推出全本带插画《西游记》更是大受欢迎。
虽然相对月刊小册子价格高些,一套要几百文铜钱。但是也有不少读着愿意购买。毕竟全本印刷更细致、装帧更精美,还有插图。
哪怕茶肆说书《西游记》故事也是热门主题。谢凡新年里与同僚应酬交际,也常常听人说起《西游记》中情节。甚至在一众庶吉士中都发现了《西游记》读者。
谢凡实在是心中暗爽无比,虚荣心获得极大满足。
更少不得后悔不曾多涨稿费。这样一本奇书,自己呕心沥血而成。竟然只赚了二三百两银子。
谢凡只好自我安慰:“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与银子,还有诗和远方。《西游记》受欢迎最重要。”
新年过后,又是春闱开考之年。谢凡这届庶吉士,三年馆课差不多期满。众位庶吉士应当按照三年里平日功课成绩“立案”,各自授官。
按照往年规矩,表现优异者,方可留在翰林院供职,称为“留馆”。其余人则在京师担任给事和御史等科道职位。
而在“留馆”庶吉士中,二甲进士出身者,任翰林院编修,三甲同进士出身者,任翰林院检讨。可以说将等级制度进行到底了。
偏偏本次庶吉士选馆,本已不按常例。所有庶吉士皆是二甲出身,更是由皇帝亲选。
于是馆师高长德大人便上疏天子,并将众位庶吉士“立案”附上,请求圣裁。
嘉历天子此前早已尝过亲历亲为的辛苦,便也学着先帝与列祖列宗。倚重起司礼监太监们,任用太监为自己“批红”,减轻工作负担。
后世史书,乃至小说演义,往往将太监写得阴阳怪气、阴险狡诈,甚至心理变态。
其实对于自小长在深宫的皇帝们来说,太监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人。因为太监是天子家奴,又无法留下后代,皇帝往往信任太监更胜于外臣。
此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刘诚,更是深得嘉历爷信任的“大伴儿”。
高大人这道关于庶吉士散馆后,如何留馆的奏疏,先是到了内阁。
刘放之父,刘远和正是内阁阁臣。自然不能对这有关自己儿子的奏疏置之不理。
内阁便建议按照庶吉士“立案”高下,授予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