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重生:后宫记事> 重生:后宫记事 第34节

重生:后宫记事 第34节

  于是,何尚书下定决心,要寻找到合适的女子送入宫中。他派遣自己的得力手下,四处打听、寻觅容貌姣好的女子。
  数月之前,有属下前来禀报,说是在江南之地寻得了一名奇女子。此女生得一副好皮囊,且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何尚书闻之大喜过望,赶忙差遣下人将这名女子接入府邸之中。此女名曰严倩依,入府之后,何尚书专门派人对其展开了严苛的特训,传授她宫廷礼节,以及取悦圣上之法。未几,严倩依便被送进皇宫。她依仗自己沉鱼落雁之貌与出类拔萃之才,迅速引起了圣上的关注,并获封宜贵人。圣上对她宠溺至极,宜贵人就此成为后宫里的新宠。
  然而,这位宜贵人入宫方才两月有余,便失去了圣上的欢心,自此音信全无。昨日又听闻江南遭遇水灾,情况危急。
  此前,他对圣上一直不以为意,但由于受到陆太傅的压制,如今也不得不开始翘首以盼宫中的消息传来。
  “老爷,门外有人求见。”管家的话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不见!”何尚书面色阴沉,声音低沉地吼道,带着明显的不耐烦和怒意。
  “可是,那人说是受宜贵人所托……”管家小心翼翼地看着何尚书的脸色,迟疑地说道。
  何尚书听到“宜贵人”三个字,心中猛地一震,脚步也随之停了下来,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他深知如果真的是宜贵人带来的消息,那么这件事情恐怕就不简单了。
  他立刻改变了主意,语气急切地吩咐道:“快请进来!”
  没过多久,一个神秘的身影缓缓走进了书房。只见来人身材娇小,面容秀美,身穿一袭宫女服饰,显得十分端庄秀丽。此人正是宜贵人的心腹宫女秀儿。
  秀儿走到何尚书面前,微微躬身行了个礼,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恭敬地递给何尚书。
  何尚书接过信,打开一看,只见信中写道:“皇后欲动手,何家若想保全,需速速与我联系。”
  短短几个字,却让何尚书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他明白,自己如今已经无法再置身事外了,必须要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
  何尚书沉默片刻,眼神闪烁不定,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知道,这封信意味着他将卷入一场宫廷斗争之中,但同时也是一个保护家族利益的机会。然而,要如何应对这个局面,他还需要时间去好好琢磨一番。
  何尚书一脸凝重地看着秀儿,轻声问道:“宫中的情况究竟怎么样了?”秀儿深吸一口气,将最近宜贵人所经历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他道来。
  “皇后娘娘可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主人,陆家那件事,以宜贵人那个蠢货的本事恐怕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而且宜贵人之前还异想天开地想要找冉嫔帮忙,但冉嫔根本就没搭理她。现在宜贵人倒是攀上了皇后宫中的总管,似乎还……”秀儿的声音虽然很轻,但每一句话都清晰地传入了何尚书的耳中。
  然而,何尚书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始终沉默不语。整个书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之中。许久之后,何尚书才缓缓开口:“看起来,本官挑选的这个人志气倒还不小啊!只是不知道她这是故意装出一副投靠敌人的样子呢,还是真心投靠?”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担忧。
  “而且据奴婢所知,宜贵人近日与孙贵人走得很近。”秀儿跪在地上,低着头恭敬地说道。何尚书眼神微眯,心中暗自思量起来。孙贵人目前已经投靠了皇后,如果宜贵人真的能够和孙贵人结盟,那么说不定这件事会出现新的转机。
  ……
  沉默片刻之后,何尚书开口说道:“继续留意宫中的动静,特别要关注宜贵人与孙贵人之间的关系。一旦她们之间有什么风吹草动,或者情况发生了任何变化,都要立刻向我汇报。”秀儿遵命之后便离去了,书房里又重新恢复了宁静。
  何尚书靠在椅背上,眉头紧紧皱起,心中的思绪就像潮水一般汹涌澎湃。他非常清楚,这场宫廷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已,而他必须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住何家的地位和利益不受到损害。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他需要好好地谋划一番……
  第45章 科举
  建德三年,时值五月,阳光逐渐炽热,微风中弥漫着新生的气息。
  此时正是立夏时节,万物复苏,大地充满了蓬勃生机。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一场关乎无数人命运的大事——科举考试的筹备工作,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按照惯例,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秀才们参加会试,通过者将成为举人;接着是举人参加殿试,最终决出状元、榜眼和探花等名次。每个阶段都竞争激烈,只有佼佼者才能脱颖而出。
  此刻的学府内,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众多学子们心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日夜勤奋攻读,全力以赴地准备应考。他们深知,这场科举考试将是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契机。而那些德高望重的先生们,则不辞辛劳地精心指导学生,毫无保留地传授着知识和应试技巧,竭尽所能地为这些待考秀才们的梦想添砖加瓦。
  走进学府的藏书阁,可以看到里面的书籍琳琅满目,涵盖了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这些珍贵的典籍是学子们获取知识的宝库,也是他们攀登学术高峰的阶梯。在这里,他们可以畅游书海,汲取智慧的养分,不断充实自己。学子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他们沉浸在书海之中,时而沉思,时而奋笔疾书,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着充分的准备。
  校场上,一声声清亮的诵读声如同黄钟大吕一般,在空气中不断回响。学子们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宛如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背诵着经典诗文,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激情和自信,仿佛要将这片天地都震撼。那声音如同一股洪流,汹涌澎湃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夜幕悄然降临,整个京城被灯火照亮,宛如一座不夜城。学堂内,烛光轻轻摇曳,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然而,学子们并没有被这美景所吸引,他们依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埋头苦读。他们不知疲倦地钻研着经史子集,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他们如此努力,只为了能在科举考试中一显身手,展现自己的风采。
  全国各地的秀才们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早已提前入京做好充分准备。京城的客栈和宅院里挤满了他们的身影,有些人甚至提前半年就来到这里,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学习生活。
  客栈中,秀才们或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经典着作;或独自一人站在窗前,陷入深深的思考。而在宅院里,书房中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秀才们在纸墨之间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才华与智慧。他们心中怀着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不畏艰难险阻,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考之中。
  此时此刻,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厚的读书氛围,仿佛整座城市都变成了一座巨大的书院。在这里,知识的力量无处不在,它激励着每一个年轻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整个城市都在为这些未来的士子加油助威。
  科举考试前夕,考场外人山人海,人头攒动,考生们怀揣着梦想与期望,心情忐忑不安,焦急地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在这群人当中,沈临川同样心怀梦想与期望,他紧张地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进入考场的那一刻。
  其他考生各有百态:有的手持书籍,争分夺秒地做着最后的冲刺;有的紧闭双眸,养精蓄锐,调整自己的心态。周围的亲朋好友也纷纷赶来,为这些即将参加科举的秀才们加油助威,一时间,祝福声、叮嘱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此次科举考试由礼部主持。礼部向来事务繁忙,但俸禄微薄。好在每三年才举办一次科举,按照以往的惯例来办理,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此时此刻,科举考场门前热闹非凡,人声鼎沸,考生们依次排队进入考场。负责搜身的士兵们神情肃穆,一丝不苟地仔细检查着每一位考生。就在这时,一名考生的脸色突然变得十分慌张,士兵们立刻警觉起来,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劲。经过一番严密的搜查,他们竟然在这位考生的衣服里发现了小抄!这一发现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按照科举的规定,作弊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位考生被处以终身禁考的严厉惩罚,并当场被带离了考场。他的心情犹如跌入万丈深渊,万念俱灰。
  接着,另一名考生的食盒也引起了士兵的注意。他们打开食盒,将里面的糕点已经捏碎,显然是担心试图在糕点里放入什么东西。考场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考生们都不禁暗自庆幸自己没有企图作弊。然而,这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举的严谨和公正,明白只有凭借真才实学才能取得好成绩。
  开考铃声响起,考场瞬间变得肃穆安静,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动,只能听到毛笔落笔的沙沙声。考生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答卷中,他们的眼神充满了专注和决心,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们期望通过这场考试,展现出自己多年来辛勤努力所积累的才华。
  考完试后,考生们如释重负,有的兴高采烈地讨论着试题,似乎对自己的发挥充满信心;有的则沉默不语,脸上带着一丝担忧,似乎在思考自己是否答对了所有问题。然而,无论心情如何,他们都经历了一场重要的考验。
  沈婉清正站在人群中,静静地望着考场。她身旁的丫鬟香菱忍不住小声嘀咕:“小姐,我们还是回去吧,这太阳太毒了,再晒就要中暑了。”香菱关切地看着沈婉清,希望她不要太过劳累。
  沈婉清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说:“我要等到我哥哥出来。”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香菱知道无法劝说小姐,只能无奈地叹口气,然后默默地陪在她身边。
  终于,考场的大门缓缓打开,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沈婉清的眼睛紧紧盯着门口,期待着看到哥哥的身影。她的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不知道哥哥考得如何。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越来越多的考生走了出来,但沈婉清始终没有看到哥哥的身影。
  她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开始有些焦急。香菱见状,轻声安慰道:“小姐,别着急,也许少爷还在整理东西呢。”沈婉清点了点头,但目光依旧没有离开考场的门口。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沈婉清的视线中。她的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连忙迎上去。兄妹俩相视一笑,彼此都从对方的眼中读到了关心和鼓励。
  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经历了这次考试的洗礼。这不仅是一次学业上的挑战,更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继续前行。一场艰难的挑战。
  ……
  然而,宫廷中的争斗却并未停歇,反而愈演愈烈。
  在这风起云涌的氛围中,一位名叫苏婉的宫女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她生得一副好皮囊,面若桃花,眉如远黛,眼含秋波,唇不点而朱,肌肤胜雪,身材婀娜多姿,举手投足间皆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不仅如此,她还聪明伶俐,心机深沉,不甘于一辈子默默无闻地在这深宫中度过。于是,一个阴险的计划在她心中悄然形成。
  苏婉暗中收集情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位考生的背景和才华。她巧妙地运用自己的魅力和智慧,与一些考生建立了联系,并向他们暗示自己可以提供帮助。这些考生大多都是出身贫寒,但有着过人的才智和抱负,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面对苏婉的示好,他们心动不已,以为遇到了贵人。
  然而,苏婉的行动并没有逃过其他宫人的眼睛。这些宫人也都各怀心思,想要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分一杯羹。她们开始仿效苏婉的做法,试图接近那些有潜力的考生,一时间,宫廷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诡异的气氛。
  ……
  这天,宜贵人像往常一样回到自己的长春宫。刚进门,就看到秀儿兴高采烈地迎了上来。
  “小主,您可回来了!”秀儿一脸兴奋地说。
  “怎么了?何事如此高兴?”宜贵人疑惑地问道。
  “小主,您看这是什么?”秀儿边说边指着一盆满满的冰块。
  “这是……”宜贵人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些晶莹剔透、散发着丝丝凉意的冰块,眼中满是疑惑和不解。
  一旁的秀儿见状,连忙解释道:“小主,这可是好东西啊!这冰是德全总管送来的,以后每天都会送两次呢。您看看,现在才刚刚入夏,其他宫殿都还没开始用冰呢,咱们就能优先享用了。而且呀,这可不是一般的冰块,只有嫔位以上的娘娘才能有这么多份例呢。”
  秀儿一边说着,一边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仿佛自己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似的。
  第46章 淑妃冷遇
  宜贵人心中暗自一动,她当然知道这是德全总管对她的示好。然而,她深知在这深宫内苑,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无尽的风波,因此表面上依旧保持着淡定从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哦,原来如此,那便用吧。”
  秀儿听后乖巧地应了一声,便开始安排宫女们将冰块放置到各个角落,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宜贵人默默地坐在榻上,轻轻挥动着手中的扇子,眼神空洞,仿佛整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般,心中却早已翻涌起无数思绪。
  自从她攀上了德全总管这棵大树之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与孙贵人那边开始交好,就连一向对她苛刻的皇后娘娘,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关她禁闭了。曾经空缺的宫女也被补齐,整个长春宫变得比以往更加热闹非凡。
  然而,宜贵人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轻松起来,反而愈发地紧张不安。原因无他,正是因为江南水灾一事。陆太傅在此事上处理得十分及时妥当,不仅让家中的父亲安然无恙,甚至连官位也得以保全。由于自己在宫中颇受宠爱,能够为家族提供一些助力,父亲竟然还将姨娘扶为平妻,使得自己摇身一变,从庶女变成了嫡女。
  宜贵人深知,在这深宫内苑之中,嫡庶之分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重要。皇帝作为一个庶子,照样能够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而冉嫔,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也能凭借自身魅力获得皇帝恩宠,直接被册封为嫔。
  所以说,出身高贵与否,并不能决定一切。只不过,这终究是家中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如今还能保持书信往来,宜贵人已经觉得无比庆幸了。
  之前冉嫔说的话倒是很有道理:后宫中能帮你的,只有你自己。
  她明白,在这个充满阴谋算计的宫廷中,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如今何尚书、冉嫔、皇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她们的人,行事更应该小心了。
  想到这里,宜贵人不禁感到一阵压力涌上心头。但她很快调整好心态,告诉自己必须要更加坚强、聪慧,才能在这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最后,宜贵人决定给德全总管送些银子过去,表示一下感谢之意。她边说边让秀儿准备好银子,并嘱咐她一定要亲自交到德全总管手中,转达自己的谢意。
  “小主,咱们给德全总管送银子,那皇后娘娘那边……”秀儿的话还未完全落下,就被宜贵人挥手打断了。
  “蠢货!”宜贵人轻声呵斥道:“皇后娘娘那边自然有别人会送。我们只需做好分内之事即可。”
  宜贵人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与自信。她心中暗自盘算着,这一切都在按照她的计划顺利进行着。她深知在这深宫中,权力和地位的争夺异常激烈,但她有信心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段脱颖而出。
  秀儿听出了宜贵人语气中的不满,她立刻低头不语,表示顺从。随后,她匆匆转身离去,开始着手安排相关事宜。宜贵人望着秀儿离去的背影,满意地点了点头。她知道秀儿虽然有些愚笨,但对她忠心耿耿,执行任务起来绝不会含糊。
  宜贵人心想,只要把握好每一个机会,就能在这宫廷之中步步攀升。而现在,她要做的就是等待时机,让自己的计划完美实施。
  ……
  翊坤宫。
  如今淑妃手下已经是没有嫔妃靠拢了。
  “娘娘,最近这翊坤宫都没人来了,皇上也不召幸您。后宫这些人就会见风使舵,连送来的冰都不足两盆了,也不知是谁克扣了?”鸣儿一边为淑妃打扇,一边抱怨着。
  淑妃坐在榻上,轻轻摇着手中的团扇,眼神有些落寞地望向窗外。她知道自己如今在宫中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但她已经不想去争宠或争斗。她只想平静地生活下去,入宫本就非她所愿。
  然而,现实却并不如她所愿。自从失去了皇帝的宠爱后,淑妃在宫中的日子变得越来越艰难。不仅内务府的供给减少了许多,就连宫女和太监们也开始对她冷眼相待。
  “罢了,随他们去吧。”淑妃轻声说道,“我早已看透了这宫廷的繁华与虚妄,又何必在意这些呢?”
  鸣儿听了,心中不禁一阵酸楚。她知道淑妃是个善良又有点任性的女子,但在这尔虞我诈的宫廷之中,这种傻气往往只会被人利用和伤害。
  “可是娘娘,我们不能就这样任人欺负啊!”鸣儿愤愤不平地说,“您应该想办法重新获得皇上的欢心才是。”
  淑妃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悲哀,她轻声说道:“重新获得皇上的欢心?谈何容易。如今的本宫,已经看清了这宫廷的真相。皇帝看似高高在上,但实则并无实权,争宠又有何用呢?连自己心爱的女子都不敢保护周全,要不是宜贵人自己攀上皇后,恐怕早已在这深宫中香消玉殒了。阿玛送我来此,真是走了一步错棋。而且,这宫廷中的争斗和算计,我实在厌倦了……”
  鸣儿见淑妃如此消极,心中焦急万分,却又不知如何劝说。她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轻轻地为淑妃打着扇子,希望能为她带来一丝凉爽与安慰。
  淑妃的目光依然落在窗外,思绪却渐渐飘远。她想起了自己入宫之前的生活,那时候的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她可以在花园中尽情嬉戏,可以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如今,这些美好的回忆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她被困在这座华丽的牢笼之中,失去了自由与快乐。
  然而,淑妃知道,她无法改变现状,也无法回到过去。她只能选择接受现实,努力让自己在这个充满阴谋与算计的宫廷中生存下去。或许,有一天,她能够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真正地摆脱束缚,重获自由。但那一天究竟何时到来,她无从知晓……
  “也许,这就是命运吧……”淑妃喃喃自语道,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绝望。
  然而,现实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自从皇后将自己禁足之后,淑妃便觉得宫中的气氛变得越发压抑和诡异。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时的惩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