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重生:后宫记事> 重生:后宫记事 第19节

重生:后宫记事 第19节

  “董健,有人来看你了!”随着一声呼喊,只见一个身着翠蓝色衣裳的女子手捧着一个精致的食盒,缓缓走来。食盒中摆放着香气扑鼻的红烧肉和几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令人垂涎欲滴。
  董健瞪大眼睛,满脸狐疑地望着眼前的美食。他慢慢抬起头,目光落在翠蓝身上,迟疑地问道:“这……这是给谁送来的?”翠蓝微微一笑,轻声回答道:“是冉嫔娘娘特地吩咐小厨房为您准备的。她深知您在此处受苦受累,于心不忍,便命我前来探望,并送上这些佳肴以表关怀之意。”
  听闻此言,董健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万万没料到,在这艰难时刻,冉嫔娘娘竟仍惦记着自己。
  他满怀感激地望向翠蓝,然后迅速拾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红扑扑、亮晶晶的红烧肉放入口中。刹那间,浓郁的肉香弥漫开来,鲜嫩多汁的口感令他陶醉其中,瞬间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翠蓝默默注视着狼吞虎咽的董健,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怜悯。此刻的董健身形憔悴,衣衫褴褛,与昔日的风采形成鲜明对比。尽管他用银钱打点了一番,但由于何尚书的缘故,其他狱卒并未对他多加关照。狱中环境恶劣,无法沐浴清洁,七八人共处一室,这几日的生活可谓苦不堪言。
  吃完饭后,董健对翠蓝说道:“麻烦你转告冉嫔娘娘,我一定会好好配合调查。”翠蓝点点头,离开了牢房。董健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走出这片黑暗。
  ……
  就在这时,何尚书的双眼瞪得浑圆,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情,死死地盯着那间已经变得空空如也的暗室。
  他的身体像是突然之间失去了所有支撑的力量一般,开始摇摇晃晃起来,眼前更是一阵发黑。其实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导致这一切发生的始作俑者,除了那个阴险狡诈的兵部尚书——张去才之外,绝对不可能有别人!
  "好啊,好一个卑鄙无耻的手段!姓张的,老夫居然一直都小瞧了你!" 何尚书气得脸红脖子粗,两只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怒不可遏地一巴掌狠狠地拍在面前的桌子上,只听见 "砰" 的一声巨响,震得整个房间似乎都跟着颤抖了一下。
  原本他还想着能借董健之手来实现自己的计划呢,可谁承想最后不但没能如愿以偿,反倒让机智过人的冉嫔给摆了一道。如今,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才攒下的那些财宝就这么眼睁睁地被人抢走了,叫他如何能够不心疼、不愤恨?
  "绝对不行!我决不能让冉嫔如此轻易地得逞!" 何尚书双眼圆睁,紧咬牙关,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奋起反击。他深知冉嫔现在风头正盛,如果不采取行动,自己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于是,何尚书开始绞尽脑汁思考对策。他回顾了与冉嫔过往的交锋,仔细分析她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试图从中找出破绽。经过数日苦思冥想,终于让他发现了一些端倪。
  接着,何尚书便着手制定计划,准备给冉嫔致命一击。他还派人严密监视冉嫔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
  与此同时,在一个静谧的角落,一张古老的棋盘静静地摆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一场激烈的对弈。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棋盘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突然,一个身影出现在棋盘前,那人缓缓坐下,眼神专注地盯着棋盘。
  轻声喃喃自语:“又一枚棋子下场了!”仿佛这枚棋子的落下是一场宿命的开始。那人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棋子,感受着那冰冷的质感,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
  第15章 不善的邀请
  咸福宫
  张嫔的周围环绕着三位地位较低的常在和答应。她们都住在咸福宫中,此时正恭恭敬敬地向张嫔行礼问安。
  "娘娘要举办生辰宴会,那真是太好了!到时候咱们姐妹们一定会好好为娘娘庆贺一番!" 这清脆悦耳的声音来自于冯答应。
  张嫔循声望去,目光落在了冯答应身上。原来她名叫冯正婷,乃是五品冯副将军家的庶出之女。冯家并无嫡女,仅有三名庶女。长女已嫁给上司叶总管的次子为正室夫人,可以说是高攀了一门亲事;而最小的女儿年方两岁。
  冯家原本期望将女儿送入宫廷以谋取荣华富贵,但无奈冯答应容貌平平,算不上出众,亦无特别过人之处。平日里,她也只能偶尔得到皇帝的召见,并不得宠。因此,她唯有依靠张嫔,寄望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位分。
  ……
  待其他两位嫔妃离开寝宫后,张嫔示意冯答应留步,并赐座于旁侧。
  张嫔语重心长地说:“本宫与冉嫔虽偶有摩擦,但毕竟同处深宫之中皆为姐妹一场。此番设宴,本宫亦会邀请些许其他姐妹一同前来相聚。”
  张嫔凝视着窗外,心中暗自思忖道:眼看着冉浮云在后宫中的势力日益壮大,如今自己必须得采取些行动来拉拢一些地位较低的妃嫔们。只可惜,其中某些人因嫌弃自家世单薄而对她不屑一顾。
  然而,除此之外,张嫔似乎还另有所谋。轻抿一口香茗后,她缓缓开口道:“冯答应啊,那承乾宫的冉嫔现今正协助处理宫廷事务,身份显赫。本宫此前曾与冉嫔略有嫌隙,但今次举办这场宴会旨在让宫中众姐妹欢聚一堂、增进情谊。不若就由冯妹妹代劳出面邀请吧。”
  听闻张嫔所言,冯答应的眼神瞬间闪过一丝狡黠之光,随即便故作乖巧地回应道:“承蒙娘娘厚爱委以重任,妾身定当竭尽全力办妥此事!”
  能以普通家世之姿登上嫔位宝座,张嫔必定有着非凡的手腕和心机。深知皇帝不可倚靠后,她决定利用自己的生日宴会,筹划一次小型聚会。
  ……
  此时此刻,承乾宫中气氛凝重,冯答应正忐忑不安地端坐在椅子上,焦急难耐地等待着。终于,冉浮云踏着轻盈的脚步翩然而至。冯答应见状,赶忙起身向前,双膝跪地,恭敬地请安道:“冉嫔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冉浮云身姿婀娜地端坐于主位之上,美眸轻扫过冯答应,朱唇微扬,示意她起身说话。
  刹那间,大殿内回荡起冯答应略显紧张的嗓音:“冉嫔娘娘金安!妾身乃咸福宫的冯答应!今日贸然来访,实在是有要事向娘娘禀告。实际上,之前张嫔娘娘与您产生冲突绝非出于本意,这其中恐怕存在一些误解呀!”
  此时此刻,承乾殿的客厅格外静谧,冯答应的话语清晰可闻,不仅冉浮云能够听清,就连四周的宫女们也都听得一清二楚!
  听闻此言,冉浮云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她当即打断冯答应的话,冷冷说道:"冯答应,你这般说辞究竟何意?张嫔上次在本宫的宫殿内大发雷霆,甚至引得皇上都知道了,还去安抚张嫔。如今你却告诉我那只是个误会?" 其语气之严厉,令人不寒而栗。
  “冉嫔娘娘您先别急,请听妾身慢慢道来!您也知晓,此次乃是张嫔娘娘派遣妾身前来。张嫔生辰将至,欲设宴欢庆。而今,娘娘您贵为主事之人,掌管着后宫诸般事务。张嫔特地遣妾身至此向您禀报此事!”冯答应言辞恳切地说道。
  冉浮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哦?本宫日理万机,无暇顾及此等琐事。一个小小的宴会,自可随意操办,莫非还指望宫中出银子不成?”
  冯答应慌忙解释道:“岂敢岂敢!娘娘切莫误解妾身之意呀!此事确与张嫔相关,但张嫔与您同在嫔位!现今后宫之中风平浪静,实不宜再生波澜啊。若从小处着眼,此举无疑会损害姐妹间的情分,徒给皇上增添烦恼;而从大局观之,则有碍于后宫之安稳。因此,妾身斗胆规劝娘娘,莫要与张嫔过多计较才好啊!”
  若是换作旁人,恐怕此时早已茫然无措了吧。然而,冉浮云却突然发出一声冷笑:“哦?本宫算是明白了,冯答应的言下之意便是,只要身居嫔位,便能如此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了不成!”她的声音尖锐而冰冷,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与愤怒。
  “这......”冯答应顿时语塞,脸上露出一丝惊愕和尴尬。她深吸一口气,试图解释道:“可是冉嫔娘娘,宫廷之中向来如此,位份越高者,其权势自然也就越大呀!妾身不过是个小小的答应罢了,还望娘娘高抬贵手,莫要为难妾身了......不如这样如何,后天娘娘将设小宴,由张嫔负责主持操办,届时冉嫔娘娘您也一同前往,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可好?”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确实已无甚可谈!
  在冉浮云与张嫔即将正面对决之际,冯答应自然不敢再轻易开口。
  只见冉浮云面色阴沉,声音低沉地说道:“冯答应,你难道就不怕今日胆敢冲撞本宫,本宫定会严惩于你吗?”
  冯答应却只是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娘娘聪慧过人,必然不会如此行事。宫中众嫔妃时常相见,若无深仇大恨,怎会轻易回绝呢?况且,妾身不过是个传信之人罢了。您若是为难于我,恐怕其他妃嫔便会指责娘娘心胸狭隘、容不下他人了。”
  “呵呵!好一个‘容不下他人’,依你之意,这场小宴,本宫竟是非去不可了,否则便要背负罪名不成!”冉浮云冷笑一声,眼中寒意更盛。
  冯答应笑道:“冉嫔娘娘当然不是,但咱们都是皇帝的妃嫔,后宫风平浪静,那就是德妃娘娘和您治理有方!皇帝被伺候舒服了,咱们也会多些宠爱!这样,后天娘娘您来小宴,张嫔娘娘必会和您好好聊!”
  "本宫考虑一下。"冉浮云语气平静地说道,然后挥挥手让冯答应退下了。
  自始至终,李夫人都一言不发,只是用一种充满深意、略带戏谑味道的眼神注视着冉浮云。
  李夫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浅笑,轻声对冉浮云说:"她说的那些话啊,确实有些道理呢。"
  冉浮云闻言猛地一怔:"母亲大人,原来您刚刚一直在旁边听着呢!既然如此,那您怎么也这么认为呢!"
  李夫人轻笑一声,语带玄机地回答道:"这位冯答应呀,对于人情世故可是相当了解透彻哦。那么后天的那场小宴会,你会出席吗?"
  "母亲觉得我是否应当前去参加呢?"冉浮云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巧妙地反问回去。
  李夫人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呵呵呵,你这个小鬼头啊,居然还跟母亲打起谜语来啦?好啦好啦,咱们先不谈这个了。告诉你哦,近来我有幸获得了空大师亲手抄写的珍贵佛经......"
  于是乎,母女俩很自然地将话题转移到了佛经上面,就好像刚才冯答应来访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她们谈论得非常愉快,兴致勃勃,完全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时光悄悄溜走,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宫殿大门快要关闭的时候,李夫人才依依不舍地站起来向冉浮云辞别,然后缓缓走出了承乾宫。
  临别的时候,李夫人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管身处何地,能够驾驭他人的人,始终都会处于人上人的地位。”
  “女儿明白。”冉浮云微微一笑,亲自送李夫人出了宫门。
  而冯答应自然是认不出李夫人的身份的,她更不会知道,当今圣上的奶娘、冉浮云的义母,此前一直就静静地坐在那扇屏风后面。
  第16章 湖心小宴
  “冯答应来找冉嫔娘娘的事,冉嫔娘娘是故意让您看见的。”翠菊对李夫人说道。
  李夫人微微颔首,表示认同:“的确如此,早在冯答应前来之前,她便已然知晓对方想要言说何事,甚或……她期望我能听闻哪些话语。”
  翠菊轻蹙眉头,面露疑惑之色:“莫非她有意让您知悉她与张嫔之间存有嫌隙?然而此事又与您何干呢?”
  “而今张院首贵为太医院之首,往昔浮云亦是凭借药材方得与我相见。倘若你身染疾病,你将会作何举动?”李夫人出言询问道。
  翠菊茫然无措地回应道:“呃……那自然是寻觅医师问诊了。”
  “正是如此,如今浮云欲与张嫔一较高下,而我究竟作何抉择,则直接关乎到她将站在哪一方!”李夫人解释道。
  翠菊不解地问道:“但冉嫔娘娘早已认您为母,为何还需如此试探呢?”
  李夫人轻笑一声,语带赞赏:“未曾料到,我这女儿年岁尚轻,看待事物竟已这般透彻深远……我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夫人又在说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了!”翠菊掩嘴轻笑道。
  待到李夫人离去后,冉浮云也如释重负般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其实对于今日李夫人是否会前来拜访一事,冉浮云心中并无十足把握,但她坚信以李夫人的手段定会知晓此间发生之事。而此番与李夫人似明非明、欲言又止的交锋,则是冉浮云精心谋划中的重要一步棋。
  正所谓智者从来不会轻易轻视任何对手,不论是强大还是弱小。
  冉浮云深知此理,因此从未小瞧过眼前这位李夫人。她心里明白,一个出身低微的婢女能够一步步登上一品诰命夫人之位,其必定有着过人之处,绝非寻常愚人所能及!而冉浮云手中所握有的最大筹码,便是那未卜先知的未来阅历!
  所幸,李夫人已然选定冉浮云作为自己的女儿,并企图借助她之手为皇帝铲除异己。正因如此,临去时李夫人才会语重心长地告知冉浮云:权力方为掌控他人之根基所在,唯有立于强者之列方能稳固自身地位。
  这番话不仅是一种严厉的警告,更是一种巧妙的拉拢手段。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所付出的精力甚至超过了筹备那场盛宴,但这便是深宫内院的生活常态,每个人言辞之间都充满了玄机与隐喻。
  此时,翠竹快步走来,她的脚步轻盈而敏捷,仿佛一阵微风拂过。她静静地站在冉浮云身后,宛如一座守护的雕塑。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地落在冉浮云的头部,开始按摩,动作轻柔而舒缓,如同一曲优美的旋律。
  翠竹的眼神中透露出关切,她轻声说道:“娘娘,您今日看上去颇为疲惫,就让奴婢为您按摩一下,希望能缓解您的劳累。”她的声音如同天籁一般,温暖而柔和,充满了疼惜之情。
  冉浮云闭上了眼睛,感受着翠竹的按摩。她的头部渐渐放松下来,压力和疲惫也似乎随着翠竹的手指慢慢消散。每一次的按压都像是一阵清泉流淌过她的肌肤,带来了无尽的舒适和放松。在这宁静的时刻,冉浮云沉浸在翠竹的关怀中,心情也逐渐变得平静和安宁。
  心中暗自思忖着,张嫔真是胆大包天,竟敢派遣冯答应前来游说。好啊,那就让我瞧瞧,她究竟想要耍什么花招!既然如此,那自己就暂且顺水推舟,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何事。
  ……
  到了宴会当日,冉浮云在宫女的服侍下,精心装扮了一番。她身着一袭华美的锦衣,衣袂飘飘,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她的发髻高高盘起,点缀着名贵的珠宝,妆容精致,美丽动人。
  冉浮云身姿婀娜,款款而来,身后紧跟着一群恭敬的宫女,她们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她。尽管内心并不情愿理睬张嫔,但她的脸上依然保持着高贵的微笑,前去赴宴。
  她的目光冷漠而坚定,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然而,在她那颗高傲的心中,却隐藏着无尽的烦恼和忧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孙常在竟然来得比冉浮云还要早,一大清早就已经守候在承乾宫宫外。当她看见冉浮云出现时,急忙迎上前去,满脸堆笑。“冉嫔娘娘吉祥!”
  冉浮云疑惑的问道:“孙常在你在等我?”
  “必须的啊!妾身自然是以娘娘为尊,指哪打哪,绝无二话!快走吧,张嫔还等着我们呢!”孙常在说着就要去搭着冉浮云的手一起走。
  孙常在从宫中现在生活水准是直线上升,投靠了冉嫔,御膳房内务府还有其他的,一直给她送些好东西,据说连有些贵人,都避着她走。
  今日听闻张嫔设宴,孙曦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赶往承乾宫。
  然而,唯有冉浮云洞悉其中深意——孙常在此举乃是向她表明心迹,表示将始终依附于冉浮云一方。
  御花园内,湖心亭中。
  张嫔尽显豪迈气概,从御膳房调来两大桌丰盛佳肴,并精心布置完毕后,便早早在宴会厅等待宾客到来。
  四十余名地位低微的妃嫔悉数到场,人人皆携带厚礼前来贺寿。
  毕竟是嫔位娘娘生辰,排场自不可小觑。
  时光流转至清晨辰时之际,冉浮云终于现身湖心亭。她的目光如炬,迅速扫过在场诸人,心头不禁泛起一丝冷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