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水乡人家(种田)> 水乡人家(种田) 第897节

水乡人家(种田) 第897节

  他还有二十篇大字要临摹呢。
  ※
  清哑看着跟方初一般高的郭俭,跟脑子里为了和哥哥争吃菜瓜张嘴哭的小娃儿对不上号,满眼的惊奇和陌生。
  郭俭和郭勤完全不一样。
  郭勤痞痞的,嬉皮笑脸中藏着精明世故。
  郭俭一脸憨实相,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面对众人打量,他咧嘴憨笑,挨个拜见长辈。
  他个头虽高壮,嘴上刚起一层细细的绒毛,依然很显青嫩。拜完众人,就坐在清哑旁边。众人问起他在回雁谷生活情形,他都一一回答了,不怯生,也不油滑,很是实在。
  因说起他当年被哥哥姐姐哄去学艺的情形,他笑道:“……翻过了一山又一山,翻过了一山前面还是山,我当时就哭了……”
  严氏等人都忍俊不禁,哄笑起来。
  清哑心疼地摸摸他头,没说话。
  郭俭主动道:“后来就好了。回雁谷里面很好玩,我也不太想家。”怎么可能不想家,不过是怕姑姑担心,不想提那些事而已。
  清哑见这孩子懂事,晓得安慰自己了,很贴心。
  一时孩子们跑了来,都满眼新奇地看着郭俭。
  郭俭看着一群孩子,也十分稀奇。
  他挑了个看上去最熟悉的——莫哥儿,长得最像清哑——两手伸到人家腋下,一举就举了起来,笑道:“这个是莫哥儿,对不对?”
  莫哥儿见他一下就挑中自己,又一口叫出自己的名字,当即就喜欢上他了,因点点头,叫道:“二表哥好。”
  郭俭笑嘻嘻道:“好,好。莫哥儿长得真好看。”
  接着,放下他又去认别人,这可认不出了。
  清哑吩咐道:“带你弟弟妹妹去后面玩去吧。”
  又让细妹领路,带郭俭去见巧儿。
  郭俭站起来,把手一挥,对莫哥儿等人笑道:“走,咱们去开箱子。二表哥带了许多好玩的好吃的给你们。好多都是我亲自做的呢。还有那些山里珍贵的特产,听说外面都买不到的。我提前两个月就跟人下了定金,人家特意留给我的,你们肯定没吃过……”
  一面说,一面雄赳赳大步领头走了。
  极哥儿兴奋地大叫一声,跟了上去。
  刘志莫哥儿等人也哄笑着一拥跟去了。
  阮氏笑着对清哑道:“刚看着像大人,这一下就露了马脚,还是个孩子头。瞧那玩的劲头!”
  清哑笑道:“本来就是孩子。”
  梅氏笑道:“这孩子瞧着怪实诚的。”
  阮氏道:“俭儿从小就实在、听话。”
  梅氏听了心下暗自掂量。
  因她这半天表现与之前大不相同,阮氏暗自纳罕,以为是严纪鹏管教训斥的结果。她主动求好,阮氏自然不会端架子和她较劲,也和气地跟她说话,两亲家看去其乐融融。
  少时有人来请严氏和清哑:要开宴了。
  严氏忙起身,带领众人入席。
  这一日,双方议定婚期:五月初六。
  郭大有和清哑都舍不得定这么早。
  巧儿从小跟在清哑身边长大,刚养成人,尚未替郭家出力,也没在祖父母和父母跟前孝顺几天,就要出嫁了,年纪比清哑出嫁时还小,怎叫人能舍得?
  可是他们也不好为这个相争。
  人家儿子长大了就要娶媳妇。
  家家都是这样子的。
  好在如今郭家不像清哑出嫁那会儿了,需要清哑支撑着。如今郭家已经有些气象,可以独立支持。再者,出嫁的女儿也能为娘家借上些力气,不用像当年江家求娶清哑时,郭家想多留女儿两年帮娘家建立作坊,还要遮遮掩掩的找理由推迟婚期。
  第1144章 出嫁前的行动
  郭大有直接告诉严纪鹏和严予宽:郭俭回来了,他要和侄儿对织机进行研究,力求突破。本来这事由清哑主持协助,但清哑怀孕了,这事当然落在巧儿身上。和弟弟共同研究纺织,这对她也是一次历练,对她本身技术提高有好处。
  严纪鹏急忙表示支持,说这是大事。
  他原本想把婚期推迟到年底,可是严予宽和梅氏不能总滞留在京城;严家在江南的买卖也需要他回去坐镇,他只好尽快赶在五月把孙子婚事给办了,免得年底又来回折腾大家一趟。
  郭大有对这也表示理解,郭家也一样,也忙。
  于是,婚事依然定在五月初六。
  清哑就开始忙起来。
  忙什么?
  给巧儿陪嫁!
  娘家那么多侄儿,那些小的还罢了,郭勤、巧儿和郭俭这几个,清哑看得格外不同。尤其是巧儿,简直就像清哑自己闺女一样。
  她是要将巧儿当闺女陪嫁的。
  她作为姑姑,小方氏公中该出一份陪嫁外,她还要从自己的陪嫁中拿出一部分来另外添箱,才算尽心。
  她便命细妹回江南打理此事。
  清哑的嫁妆册子有几份,其中一份就是细妹掌管,实物年底清点核对也是细妹总揽。清哑只管总账,每年增加多少利息收益,花费多少,她心中都有个大概的数目。
  她便交代细妹,要她回去按账分出一部分来,和郭家的嫁妆一道送来京城,因为严暮阳的去留已经定了:留在翰林院,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几年内,他们小夫妻都会住在京城。
  清哑想,巧儿若做什么事,须得手上有本钱。
  所以,她才让二哥二嫂尽量在京城置办嫁妆。
  严家也是一样,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
  巧儿也是日夜忙碌,却不是为了制作出嫁的嫁衣等,而是整日和郭俭待在织机房,有时郭大有也在,三人一起商议。
  他们在研制用水压机驱动机器、提高产量的项目。
  再改进织机,也还是靠人工操作,速度始终受限,所以他们就想用利用水力驱动某些环节,提高产量和规模。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想法,大靖已经有了井水压水机、水碓——利用水力舂米、利用水力造纸等,再利用到纺织上完全可行。
  严暮阳也常在落衙后来幽篁馆,借口找方利或者郭俭,其实就是为了见巧儿。虽然婚期已定,他和巧儿过了明路,他却更心急了,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滋味体会深刻。
  专心做事的人都会散发出特有的风采。
  郭俭就是这样。
  每当巧儿提出什么问题,他总是十分自信地说道:“看我的!”然后便飞快地忙碌起来,又是锯又是刨,或者用铁锤叮叮当当地敲。手上活计不停,嘴里还轻快地吹着小曲儿,十分的悠然自得,让人感觉到,他不是在辛苦劳动,而是在做一项有趣的创作,不由得满心期待他创造奇迹。做完了,他站到一旁,示意巧儿:“大姐再试试。”
  巧儿再试,然后再提新意见。
  他便再从新琢磨。
  有时会一句话不说,只盯着图纸思考。
  巧儿便命人准备吃的,等他醒过来吃。
  郭大有自豪地对清哑道:“俭儿真成材了!”
  清哑也开心,当年派这个侄儿去林家学艺真是做对了。
  郭俭学的不是普通木工,应该称之为“机关制造”一类的机械制作。他回来这些天,抽空为孩子们制作的弹弓、精巧小手弩、梅花袖箭等,简直令适哥儿等人疯魔了,崇拜死了他。他也为无悔等女孩子做了孔明锁、精巧的妆盒(鲁班盒)等,同样让表妹们欢喜。
  他很忙的,有时被靖国公府的人叫走,有时兵部的官员来找他,在外一待就是一天,耽误了巧儿这边,只好熬夜点灯干。
  清哑纳闷,问那些人叫他去做什么。
  郭俭说也没什么事,就是朋友说话。
  方初却看出不对了,让清哑别问。
  这么忙,郭俭便无法回江南了。
  他也不想回去,说巧儿姐姐就要出嫁了,只剩两个月的工夫了,他要陪巧儿姐姐,还要为巧儿姐姐打一套家具嫁妆,把个巧儿感动的眼睛都红了,转过身偷偷地掉金豆子。
  细妹离京回江南的那天,郭俭孩子气地吩咐道:“细姑姑,叫我爹我娘都来,就说我瘦了,瘦的皮包骨头。他们不想我吗?”
  阮氏忙道:“快别这么说,你娘要急死了。”
  郭俭得意道:“就是要我娘急,不然她不来。”
  阮氏和清哑好笑地对视——果然还是个孩子!
  郭俭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是郭大有能比的。他们的研究很快出了成果。郭大有说要带他去奉州试行,因为作坊建在水边,京城这里却不大方便,只好纸上谈兵。
  郭俭便问:“奉州多远?”
  巧儿随口道:“也不太远。”
  郭俭道:“走一天够不够?”
  方初道:“一天哪能够,要两三天。”
  郭俭促狭地眨眨眼,道:“我怕巧儿姐姐算法不同。从湖州到荆州一天都能到,从京城去奉州一天不能到?”
  众人愣了下,方知他在说当年郭勤和巧儿骗他去荆州的事。当年,郭勤哄他去荆州林家学艺,他问荆州多远,郭勤含糊道“也不太远,坐车要一天工夫”,哄得郭俭一去就是十年。
  巧儿捶了他一下,嗔道:“哪年的事了,你还记得呢。”
  郭俭笑道:“怎么不记得!我走了一天又一天,一天又一天……”
  不等他说完,巧儿忙高声叫道:“吃饭了!”硬打断他的话。
  郭俭看着姐姐呵呵笑,一副了然的模样。
  巧儿抱怨道:“长大变精明了,一点不好骗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