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月行失序> 第127章

第127章

  “好。”林知韫忽然笑了,眼角细纹像被春风拂过的水面,“我答应你——记住该记的,但更用力地爱你。”
  她起身走向厨房,陶念听见微波炉轻微的运转声。回来时,林知韫手里端着两杯热牛奶,奶香在空气中氤氲开。
  “从明天开始,”她把一杯牛奶放进陶念掌心,“我们每天多爱对方一点。直到这份爱重过所有委屈,直到那些伤害轻得像鸿毛。”
  林知韫低头,她忽然想起栖山那片毫无遮挡的璀璨银河。
  面对过去,无法强行抹去过往的伤痕,但是可以用新的、温暖明亮的记忆,将过往一层层覆盖。
  正如此刻满室的温馨,温柔地覆盖了曾经的忐忑与不安;也如她们十指交握的温度,正悄然熨帖着岁月磨出的薄茧。
  第91章 底气
  元宵节这天,正是周六,最近没有加班,难得的清闲,两人慢慢吃着早饭,空气中弥漫着烤面包的香气。
  “中午带你去个地方。”林知韫放下杯子,忽然说。
  “嗯?”陶念抬起头,好奇地眨眨眼,“这么神秘?要去哪儿?”
  “回青山镇。”林知韫微微一笑,“回我们家。”
  陶念放下了手里的勺子:“啊?今天?你怎么不早说!”她语气里带着一丝猝不及防的慌乱,小声埋怨:“昨晚就该去给阿姨挑个礼物的……”
  林知韫起身走到她身边,手轻轻搭上她的肩膀:“别紧张,就是回家吃顿便饭。”
  “我觉得……阿姨肯定早就看出来了。”陶念垂下眼,声音低了下去。
  那些屋子里明显共同生活的痕迹、元旦一起出去玩、林知韫说她是很重要的朋友……在她母亲眼里恐怕早已无所遁形。
  “我也不确定她知道了多少。”林知韫的握着她的手,“等我找个机会,亲自和她好好谈谈。”
  她看着陶念依然紧蹙的眉头,放柔了声音,带着一丝调侃:“别怕,有我在呢。再说,我妈又不吃人。”
  陶念还是执意去了趟超市,回来时提着两个沉甸甸的购物袋,林知韫快步迎上去接过袋子。
  “买这么多,我妈一个人得吃到什么时候?”她轻轻揉着陶念勒得发红的手心。
  陶念低头,小声地说:“第一次正式登门……我想给阿姨留个好印象。”
  去青山镇的公路盘山而上,车窗掠过一片青瓦黄墙的古刹。陶念忽然坐直身子:“这就是你提过的那个……很灵的寺庙?”
  “嗯。”林知韫转动方向盘拐进岔路,“镇上没什么景点,就这座华藏寺还算有名。”
  几个月前,她都没敢想过,自己会和林知韫一起回到她的家乡,以“女朋友”的身份走进对方的生活。
  这几个月的时光,恍若一场梦。
  车停在小院门口,许意芝系着围裙迎出来,目光先落在女儿接过袋子的手上,才转向陶念:“来就来了,买这么多东西做什么……”
  陶念换鞋时注意到,玄关摆着两双崭新的毛绒拖鞋,和她搬来林知韫家时,林知韫给她准备的那双兔耳朵款式一模一样。
  抬头望去,餐桌上已摆满热气腾腾的菜。
  碗筷摆开,陶念偷偷拍了几张照片,这时,许意芝从厨房端出来几碗汤圆,饭菜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客厅。
  许意芝热情地招呼陶念坐下,自己则坐在了她对面,林知韫自然地坐在了陶念旁边。
  “念念,别客气,就当是自己家。”许意芝说着,便用公筷夹了一块饱满的、裹满酱汁的排骨,稳稳地放到了陶念的碗里,“尝尝这个,呦呦说你喜欢吃偏甜口的,我特意多放了些糖。”
  陶念接过排骨,目光看到了前方的清蒸鱼。雪白的鱼肉上,只点缀着细嫩的葱丝和姜丝,不见一丝香菜的踪迹。
  这盘鱼的“干净”,只能是林知韫提前特意叮嘱过母亲。在她忐忑不安地想着如何留下好印象时,那人早已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小心翼翼地熨帖着她。
  陶念低下头,夹起一块鲜嫩的鱼肉,蘸了蘸盘底的豉油,安静地送入口中。
  “呦呦这些年啊,身边没什么走得近的朋友,也就和珞欢还时常联系。”许意芝将汤圆轻轻推到陶念面前,目光温和地落在她脸上,“所以阿姨挺欢迎你常来的。以后她要是有什么做得不周到的地方,你告诉我,我来训她。”
  “妈……”林知韫的筷子在碗边轻轻一顿,耳根泛起淡淡的红晕。
  陶念双手捧住温热的汤圆:“阿姨,其实我从小也不太会交朋友。是……是知韫姐一直照顾我、引导我。”她的声音渐渐低下去,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反倒是我,总是给她添麻烦。”
  “你年纪小,她多照顾你是应该的。”许意芝眼角的笑纹舒展开来,“朋友之间,不就是互相扶持着才能走得更远吗?”
  饭后,许意芝利落地收拾碗筷,陶念立刻起身帮忙。两个人在厨房水槽前并肩站着,水流声伴着碗碟轻碰的声响。
  “放着我来就好。”许意芝温和地拦着陶念的手。
  “应该的阿姨,”陶念坚持接过她手中的盘子,“我在家也常做这些。”
  林知韫靠在厨房门框上,看着这一幕,心里涌起了一阵强烈的幸福和温暖。
  回到客厅,许意芝翻开一本相册给陶念看,目光停留在林知韫毕业的照片:“她以前有个老师,总是解决不了她的问题,所以那时候,她总说要做个让学生不怕问问题的老师。”她的目光流露出欣慰,“我当时以为她随便说的,但是现在看来,她做到了。”
  陶念的轻轻拂过那张毕业合照。照片里的林知韫刚满十八岁,穿着洗得发白的旧校服,高高扎起的马尾辫露出光洁的额头。她的眉眼尚未染上岁月的风霜,清澈的目光里带着一丝未脱的稚气,嘴角抿着一个浅淡的、略带羞涩的微笑,与后来那个沉稳从容的老师判若两人。
  陶念飞快地解锁手机,对准照片拍了下来。
  随后,她凑近许意芝轻声笑问:“阿姨,有没有更早的照片呀?比如她扎羊角辫、换门牙时候的?”
  许意芝眼角漾开笑纹,已默契地往后翻去,却被林知韫轻轻按住了相册边缘。“妈!”林知韫耳根透出薄红,声音里带着少见的羞窘。
  陶念垂下头,不自觉地微微撅起嘴,却没再说话,只用目光无声地传递着小小的失落与期待。
  林知韫与她静静对视片刻,终是败下阵来。她无奈地轻叹一声,指尖在相册间流连片刻,小心地抽出一张边角微卷的老照片。“只看这一张。”她轻声说,像在分享一个珍藏已久的秘密。
  照片上,约莫五六岁的林知韫穿着鹅黄色棉布裙,蹲在初夏的茉莉花丛边。阳光穿过叶隙,落在她柔软的发梢上。她微微踮着脚,小手努力伸向最低处那朵将开未开的花苞,神情专注又可爱。
  “好可爱。”陶念笑着说,目光温柔得像湖水一般,趁着许意芝不注意,在林知韫悄声说:“我喜欢。”
  林知韫去厨房倒水的间隙,她迅速解锁手机,将刚拍下的照片设为壁纸和锁屏。
  夕阳快落山时,许意芝站在门口送她们。她往陶念手里塞了个保温盒:“自己做的酱菜,早上配粥吃。”然后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臂,“工作不忙的话,常回来。”
  车驶出小巷,陶念回头望去。许意芝还站在暮色里,身影渐渐变小。
  回家后,林知韫在窗前坐了很久,直到夜色漫过窗台。她拿起手机,给母亲许意芝写下这条长长的微信。
  【妈妈,请原谅我到今天才鼓起勇气,把心里最真实的话说给您听。
  陶念对我而言,是生命中与您同样重要的人。她不仅是我珍视的朋友,更是我决定携手一生的爱人。我们像所有相爱的人一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居住,也会在深夜共享心跳,在清晨互道早安。她是我亲自选择的家人。
  妈妈,我不知道您会如何看待这件事。但我想告诉你,你的女儿没有让你失望。我努力读书,认真工作,能够靠自己的能力体面地生活,也始终没有忘记你教导的善良与担当。我走的这条路或许与大多数人不同,但它让我感到完整、真实和幸福。
  不知道元旦您过来送饺子的时候,是否有所察觉。但我想告诉您,有陶念在身边的日子,我的生活确实被一点点地照亮了。
  我开始愿意走进厨房,不是为了应付一餐饭,而是期待与她共享热汤暖菜的日常。也因此,慢慢习惯了每天按时吃早餐,连带着睡眠也踏实了许多。阳台上不知不觉养起了好几盆花,还多了一位家庭成员——一只她捡回来的、怯生生的流浪猫,如今也敢在我脚边打盹了。
  她总是记得我膝盖受过伤,阴雨天总会提前备好膏药,帮我热敷;在我辗转难眠的深夜,就那么陪着我,直到我睡着。她会在我疲惫低落时,用一个或许并不高明、却足够真诚的玩笑,驱散我的烦躁和疲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