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没什么好道歉的,我还得谢谢你帮我收集客人反应。”
  伽弗洛什的话让珍妮想到海澜之家和迪卡侬——前者是不爱打扮的男人想偷懒,后者是省得运动爱好者像收集的龙珠般到处打听哪儿有装备。
  “长途旅行哪!”珍妮的碎碎念引起爱德蒙的注意,“你想在店里卖旅行用品?”
  他不看好这种创意:“那得又腾出个专门区域,而且还……”
  “不必买工厂,也不必腾专门区域。”珍妮打断了他,“在收银台旁支个旋转架卖迷你版的旅行用的洗漱用品和小袋装的调料包。”
  “小袋装的调料包?”
  “就是用牛皮纸封起来的那种,巴掌大的,要用时撕个口子倒进去。”和现代的迷你装蔗糖、白糖差不多,用来装调料也非常合适。“你有香烟盒吗?”
  “有。”
  爱德蒙的香烟盒非常精美,与其说是香烟盒,不如说是迷你版的工具箱。
  “你看,香烟盒里有这么多空间,我们可以推出只有香烟大小的调料袋。女士就针对腰链的盒子大小设计袋子。”她拆下装指甲刀的盒子。当然,爱美的女士肯定有装香水或化妆盒,“这比做罐头要简单的多。客人在收营员轻点物品时肯定会看旁边的柜子,顺手把需要的东西一起买了。”
  “你说得对。”爱德蒙点了点头,“我下周去安排这事儿。”
  神父撬开个桃子罐头,甜蜜的汁水流入碗里,吃起来比刚摘的软,但还有点新鲜味道:“咱们今日都出门了,晚餐就是一堆罐头。”
  “给自家的生意捧捧场嘛!”珍妮看向阿贝拉,“你觉得怎样?好吃吗?”她又看向芳汀母女。
  “我觉得挺好吃的。”阿贝拉又没吃过罐头,新鲜感下,味道上的缺点也不值一提。
  芳汀母女就更不提了。
  在珂赛特嘴里,这里的东西比德纳第旅馆的好吃一万倍。
  “你明天还去罐头店吗?今日的特销手段令我大开眼界,但也不能每天这样。”
  “明日的客流量肯定一落千丈,但我有后手保证罐头热度。”珍妮神秘兮兮道,“遗憾的是还没找到失踪的稿子。”她不知是第几次问阿贝拉,“你确定把稿子落在车厢上?我把车厢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稿子的一角。”
  阿贝拉举起了手,郑重发誓:“我以我的人格担保,最后一次见到稿子是在车厢上。”
  “那就奇怪了。”但因不是要紧的东西,珍妮也没太在意。
  …………
  “我走了,您也早点回家。”下班的钟声一响,编辑们便开始收拾。前台在同事走的差不多后把钥匙留给还在加班的吉纳维芙,“你和博林小姐、小夏庞蒂埃先生筹备的杂志都开始印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事儿?”
  吉纳维芙叹了口气:“首刊是正在印了,但也不是只出一刊。”
  约翰能挖的墙角就那一点,而且都是新兵蛋子。吉纳维芙放心不下地抽查他们的所有工作。
  但这不是最要命的。
  最要命的是创刊号的内容有一半靠吉纳维芙的人脉,有一半靠约翰的人情。珍妮。博林竟是唯一的长期内容提供者。
  这期上架了,下一期可怎么办哪!
  想到这儿,吉纳维芙头大如斗,右手也不自主地拉开抽屉,拿出被她扣下地那沓稿子。
  夏庞蒂埃家能做大做强的最大原因就是不会使些阴谋手段。
  在吉纳维芙的编辑生涯里,窃稿、洗稿、顶名续写的事件层出不穷。如果她是别家的编辑,肯定会把稿子留下,找个人续写发表。但她不是那种人渣,更不想把珍妮。博林——她看好的黄金树气得跳槽。
  “所以我要怎么说服珍妮发表这部小说。”她有预感,这部小说一定会大红特红。尤其是在商博良所引领的埃及热下,看厌骑士小说的人肯定会对这部小说赞不绝口。
  第126章 第 126 章 意外之喜,舒伯特的手……
  杂志上架的前一晚, 约翰请吉纳维芙和珍妮吃饭。
  菜上来前,约翰神秘兮兮地拿出个包裹,拆开一层油布、亚麻布、隔绝摩擦的日本和纸后, 终于露出莫扎特的手稿真貌。
  虽然距今不算久远,但在莱比锡大学收藏它前一直都与无名的废稿挤在一间小仓库里,属于被打包出售的附赠品。
  “我是不愿搁这儿陪您浪费时间。”约翰没跟莱比锡大学的图书馆道明来意,只说想来碰碰运气, 看有没有发迹前的大师著作。
  莱比锡大学是德国第二古老的公立大学,在这儿工作的图书馆里员也没少遇见提前淘宝的收藏家,也就没把约翰的拜访当一回事, 嘱咐几句便匆匆离开。
  可怜的约翰在如山的仓库里聚精会神地找了一周。起初他还精力满满, 第三天便怀疑人生, 第四天想自暴自弃地拿篇无名的乐稿糊弄珍妮,第五天已放弃目标,开始搜楼他感兴趣的无名之作。
  常言道,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图书管理员见约翰没找到心仪的作品,好细心提醒了句:“您要不去附近的旧书店看看?我们前几日清理了批无名手稿。”
  “清理掉了?”
  “空间有限。”图书管理员耸了耸肩,“每年都有大量捐赠,但只有一小部分列入收藏。”他指了指堆积如山的仓库, “这些算是好的, 更有甚者前脚进门,后脚离开。”
  “好吧!谢谢您的提醒。”想骂人的约翰深吸了口气,耐着性子去附近的旧书店打听他们是否收购莱比锡大学图书馆的收购, 最后在在一本夹着不少废稿的牛皮书里翻到自己的此行目标——莫扎特少年时期的作品《c大调小夜曲》。
  突如其来的狂喜将约翰的疲惫一扫而空,但他没有因此失态,而是冷静地将莫扎特的手稿混在他挑好的无名之稿里, 故作冷淡地拿到店主前:“就这些了,开个价吧!”他掏出鼓鼓囊囊的钱包,用买菜大爷的语气说到,“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你也别一张张看了,打包卖给我吧!”
  睡眼惺忪的店主扒拉了下随便摞起的稿子。
  约翰的心因这个举动冲到嗓子眼,好在对方没仔细看,象征性地确认后点了点头,找来一位白胡子的员工和同样耷着惺忪睡眼的鉴定师。
  【严谨的德国人。】
  约翰在心里吐槽。
  真不愧是店主找来的人,严谨程度和店主有的一拼。
  约翰来前找人估算了莫扎特的手稿价格,但只用了不到一半的价格达成目标,还附赠了些打掩护的无名之稿。
  听完约翰的淘宝经历,珍妮沉默了会儿,感叹了句:“严谨的德国人。”
  显而易见,这不是莫扎特的随手之作,所以和印象里龙飞凤舞的废稿相比,这篇乐谱工整干净得多,没准这正是它被无视的原因——哪怕顶着莫扎特的名字,但对青少年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让许多人以为这是伪造之作。
  “确定是莫扎特的作品?”吉纳维芙不懂音乐,但莫扎特的名字太响亮了,如今有幸见到大师的少年手稿,她不由得心跳加速。
  “千真万确。”约翰瞪了眼吉纳维芙,“我找的鉴定家和旧书店老板找的鉴定家能一样吗?这就是莫扎特的手稿无疑。”他又看向珍妮,“你是从哪儿获知莫扎特的手稿在莱比锡大学图书馆的?”
  “旅途时听人说的。”珍妮张口胡来,“这不是想碰碰运气吗?”眼看约翰的表情变得愈发扭曲,她又补充了句,“说这话的衣着得体,看起来像文化人,所以……”
  吉纳维芙打圆场道:“结果是好的就成,剩下的别计较了。”
  约翰哼唧着抱胸坐下,还不忘把手稿收好。
  “你这下有传家宝了。”珍妮揶揄道,“最好把当红作家的手稿也保存起来,以后建个作家手稿的展览馆。”
  约翰的怒气肉眼可见地褪去了些:“你倒提了个不错的主意。”但让他去碰运气的事儿不能了了。
  “除了莫扎特的手稿,你还买了些什么?”约翰的成功让珍妮也有淘宝的兴趣。
  生前潦倒,死后闻名的艺术家里最出名的便是梵高,但他现在还没出生;其次是舒伯特,有不少人都知道他靠《鳟鱼》换取炖土豆的故事,“你带了附赠的无名手稿没?我想看看。”
  “怎么,你也想淘宝?”约翰一眼看出了珍妮的想法,“没带,要不你明天来《魅力巴黎》的杂志社一趟?我把带回的无名手稿给你瞧瞧。”虽然对珍妮抱有怨气,但他确实收获匪浅,“喜欢的话送你也行。”
  “真的?”
  “那还有假。”约翰翻了个白眼,别扭道,“我又不是小气鬼,送你几张无名的稿子也没啥大不了的。”
  “一言为定。”珍妮搁着保护保护用的日本和纸、亚麻布、油布按上莫扎特的手稿,企图从上面吸取幸运之力。
  约翰是个言出必行的人,第二日早在《魅力巴黎》的待客室等候珍妮,茶几上的两沓稿子吓了珍妮一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