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原书中替身自然是妃位,直至两人相换,乌时晏才大张旗鼓封后。
后面的剧情她就不知道了,因为她拿到的只有女配剧情,清晰明了,简单易走。
只是前有小李子,后有乌时晏捉摸不定的态度,戚妤就算当工具人,也不想太过憋屈。
妃位知内情的人只会觉得乌时晏是看在裴夫人的面子上,可是贵妃就不一样了,这是她改变了乌时晏的决定,争取到的。
戚妤眼睫湿漉漉的,是被热的,但此时看着却有些可怜。
乌时晏心知他只会给戚妤表面的恩宠,有宠无爱。
眼见着戚妤失落起来,他缓缓道:“好。”
戚妤抬头,眼眸一点点点亮,愉悦地笑起来:“多谢陛下!”
戚妤的寝宫名为昭阳殿,她在温室殿呆不了多久,就如落水的小狗一样,好不凄惨,乌时晏让李昌将她带去昭阳殿。
路上,李昌将昭阳殿夸的天花乱坠,连住昭阳殿的戚妤也变成极得陛下看重。
戚妤浅笑着:“陛下是个好人。”
好人?
李昌的面色古怪了一瞬,接着笑起来。
直至到了昭阳殿,短短半日,昭阳殿的宫娥就选好了,宣旨的公公在他们后脚也到了,身后跟着捧有金银玉器的小太监。
戚妤接旨。
李昌默默听着。
前面一切如常,夸赞戚妤庄敬聪慧,勤勉柔顺,性行温良,淑德含章,之后便是着晋封为瑜贵妃。
听到贵妃二字,李昌倏地抬眼,看向戚妤。
戚妤仍是垂眸的样子,但对圣旨并不意外。
听完后便抬手接过圣旨:“臣妾接旨。”
宣旨公公贺喜道:“瑜贵妃娘娘圣安,在陛下的后宫中您的殊荣还是独一份。”
陛下后宫空置,却在今天封了一人为贵妃,可不是独一份吗?
要知道,最初拟旨的时候只是妃位,但这位去了一趟温室殿,便由妃变为了贵妃。
独一份还是说轻巧了。
戚妤身边的一名姑姑将戚妤扶起来,并给宣旨公公塞了赏银。
戚妤面带笑意,有些羞涩:“劳公公跑这一趟。”
“应该的应该的。”
戚妤目送宣旨公公离开,再一回头,李昌已经笑成了菊花。
“小李子这个不懂事的,奴才回去就教训他。”
戚妤颔首:“为着本宫这些事麻烦公公了。”
李昌道:“不麻烦,能让娘娘满意,便是奴才应该做的。”
他甚至生怕这位瑜贵妃有用不到他的地方。
在宫里,尤其是当宦官,落下一步,就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戚妤让身边的姑姑亲自将李昌送走。
这位姑姑看着便在宫中资历深厚,送李昌也不算轻视了他。
等看不到两人的背影,她才欣赏起送到昭阳殿的绫罗绸缎,金银珠宝。
确切的说,这些是封贵妃的赏赐。
戚妤环顾昭阳殿,昭阳殿很大,却不显的空旷,每一个地方都放着合适的画作瓷器装饰,殿中央的上首,放着一把宝座,下面则分左右放着案几与坐垫。
没一会儿,那名姑姑便回来了。
她道:“娘娘,奴婢名叫锦榕,是昭阳殿的姑姑,掌管着昭阳殿上下一切事物,娘娘可要先去沐浴更衣?汤池与衣裳都已经准备好了。”
戚妤皱了皱鼻子:“就依姑姑所言。”
她是不想再穿着这身衣裳了,去了一趟温室殿,一身汗气,虽然不臭,低头还能嗅出女子馨香,但她就是觉得不干净。
锦榕说的恰合她意。
在去殿深处的汤池时,戚妤对锦榕说:“我初来乍到,方才给宣旨公公的赏银如果是姑姑自掏腰包,我一定双倍补上。”
锦榕听着这傻气的话,不由失笑:“昭阳殿有库房,库房中也有银子,奴婢取的是库房中的银子。昭阳殿是娘娘的居所,库房自然也是娘娘的,娘娘不需要补。”
戚妤一乐,仍是道:“那我也要赏姑姑一遍。”
“奴婢谢过娘娘。不过娘娘应该自称本宫。”
戚妤拉长语调:“好吧。”
“但是本宫就是觉得姑姑很亲切,像姐姐一样。”
锦榕的年纪已经能将戚妤当女儿了,闻言不禁笑了起来,瑜贵妃娘娘可真是有趣俏皮。
戚妤到汤池才发现,池底池壁,甚至连下池的阶梯都是玉做的,池壁凿出一个口,将热腾腾的水引到池中。
不过她想起佩玖说过,皇室当初发家就是祖上发现了大批玉,暴富后买兵买马开始打天下,只是没想到竟奢侈到沐浴的池子都是用玉铺的。
锦榕让宫娥上前服侍戚妤沐浴,在一旁解释道:“这汤池的水是温泉水,里面的花瓣也是宫娥在殿外的花园采的,娘娘放心泡。”
戚妤已经进了池子,宫娥慢慢用水将她的头发打湿。
她什么也不用干,只用等着漂亮宫娥服侍她,有人给她洗身,有人给她喂糕点茶水。
甚至因为太舒服,她还趴在池子边睡了一觉。
被宫娥唤醒的戚妤,在心中连连道这个皇宫来对了。
刚穿越时,戚妤自然对走剧情有抵触,但架不住从山里跑出来就遇见了小李子,于是顺水推舟和他来到京城,进了皇宫。
踏进皇宫,戚妤不觉得有什么,面见皇上,她也不觉得龙威难测,但是仅仅沐浴这一道程序,就将戚妤彻底折服了。
戚妤从汤池中出来,立刻有人拿寝衣给她穿上,扶她坐下帮她擦发,直至头发擦干,这才带她去换上新衣。
那是一件朱红衣裳,宽袖窄身的直裾样式。
若说只穿一身藕白色的粗布麻衣的戚妤就美的惊人,换上朱红衣裳的戚妤整个人美的不可方物,更衬她的肤白,亦平添了三分妩媚,让人看的移不开眼。
锦榕姑姑道:“娘娘没有描眉就这样美了,上了妆不知道要增色多少。”
戚妤含情嗔了锦榕姑姑一眼,宫娥们俱笑了起来。
有两个手巧的上前为她挽发,其他人去捧来金玉钗环,宝石腰饰,供她挑选。
第3章
宫娥给戚妤穿好腰封,戚妤随手指了一腰饰。
佩戴完毕后,锦榕姑姑问:“娘娘可要逛一逛昭阳殿?”
戚妤拉着锦榕的手,摇头:“这事不急,姑姑,你能跟本宫讲一讲李昌吗?”
“他面和心细,本宫觉得他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但进宫前小李子提起李昌总是很慎重,这里面可有什么缘故?”
锦榕想了想,道:“小李子不过是满宫最普通的小太监,李昌公公则是陛下面前的红人,陛下不常出面的事大都交由他来办。除此之外,李昌还是陛下生母的人,在陛下还是皇子时便跟着伺候了,当年陛下离宫去封地,也将李昌给带走了,可见陛下对他的信任。李昌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在这后宫就代表陛下的态度。”
“陛下的生母?”戚妤疑惑出声。
锦榕姑姑叹道:“娘娘年纪小,又未在京城呆过,许是不知道如今的太后并非陛下的亲母,而是陛下镇压反王时宫里唯一活下来的先皇妃子,因为陛下的生母圣母皇太后曾受惠于这名妃子,陛下登基后就扶她为太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后娘娘。”
“娘娘被封贵妃,明日也需去面见太后娘娘。”
戚妤便顺着问:“姑姑,太后娘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太后娘娘啊。”锦榕沉吟了一会儿道,“是个面慈心善的人,娘娘不必怕,太后娘娘脾气很好,之前后宫无主,太后娘娘嫌闷,只能唤裴大人的夫人进宫相陪,也从未传出过太后不虞的事,想必娘娘去了,太后也喜欢的很。”
戚妤只是笑了笑。
太后这哪是嫌闷,分明是给皇帝创造机会。
太后不是皇上生母,不管是为着未来皇孙是她名义上的孙子,还是顺皇上的意,让自己的太后之位更加稳固,她对皇上喜欢臣妇这件事的想法只会与李昌不谋而合。
戚妤又缠着锦榕讲了许多。
因此知道了太后姓冯,冯太后的父亲原本只是个县令,但女儿成为太后,冯家自然被一路提拔,只是皇帝登基不久,冯父再怎么升如今也仍是在地方任职。
冯太后能躲过当年那场祸事,多亏了她宫里的暗道,虽是死路,但躲在里面好歹等到了乌时晏带兵打回来。
“昭阳殿有这种暗道吗?”戚妤看向殿内。
锦榕姑姑顿觉好笑:“昭阳殿没有,奴婢们在昭阳殿呆着也觉得好奇,查找了一番并未找到。”
说起昭阳殿,便又引出一桩旧事,锦榕道:“这昭阳殿还是圣母太后的居所,圣母太后是妃子时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后被封皇后,这才搬去了椒房殿,自此昭阳殿便空置了。”
戚妤拉锦榕坐在榻上,锦榕推拒了,大抵知道戚妤对什么都好奇,便继续说:“圣母皇太后的年龄比先皇小上许多,先皇的子嗣众多,陛下在先皇的皇子中排序七。只可惜圣母皇太后成为皇后不久,就突发急症仙逝了,后面七皇子也离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