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项祝看他一眼,他立即开口:“我得去练练弓箭,待我生下娃娃后,就能直接打头野猪。”
  野猪凶猛得很,上一回见还是几人一同用锄头狩到的,项祝朝他摇摇头:“弓箭不成,打不了。”
  说到这,纪舒愿倏然想起他曾经瞧过的一个工具,长矛,直接能刺穿野兽身子,别说野猪了,连野狼都能杀死,他还记得长矛的模样。
  他晃了晃腿:“夫君,给我拿张炭块和纸来。”
  “要那些做什么?”虽是这样问,但他还是起身,走出屋子将纪舒愿要的东西拿进来,铺在桌面上。
  纪舒愿接过炭块,将长矛的模样画出来,项祝瞧过一眼,虽不知是什么,但看着顶端的尖头,便知晓这东西很是锋利:“这是做什么的?”
  “狩野猪的啊。”纪舒愿放下炭块,把手上残留的灰拍掉,拿起纸张放在项祝手中,“待去集上瞧龙舟时,我们便带着去找铁匠,让他烧出来。”
  他虽然解释了,但项祝还是有些没听懂,不过他听不听得懂也不太重要,他将纸张看过一遍后,便放在桌面上,等端午那日再揣进怀里带去集上。
  既然两人要在家等到午后,那午时自然是他们煮饭,纪舒愿和面擀面皮切成面条,待全部弄好后,项祝让他回院里,油他来煮熟。
  煮面倒是不麻烦,等水烧开后放进去煮熟就好,等项祝煮好后,几人也从地里回来了,项巧儿把头上的斗笠丢在桌面上,倒一杯茶一口气喝完。
  “早知晓就不戴了,我本以为能遮日头,谁知闷得更热得慌。”项巧儿摇摇头,拨开发丝,用手扇了扇。
  “其实也不用拔草,午后要去施肥,直接用铁锹将它们抛掉就好。”纪舒愿说完,便瞧见项巧儿猛地抬眸,“啊?大嫂怎的不早说,都已经拔完了。”
  纪舒愿醒来时,他们已经去了挺久,那时应当都拔了不少,他只能朝项巧儿笑笑,手掌拍了拍她的肩膀:“就当是为身子好,下回你就知晓了。”
  也只能这样了,毕竟已经拔完草,总不能再去将它们种回地里。
  吃过饭后,如同上回浇水一般,项祝先将肥料挑到地里,放在一旁后,项祝和项长栋刨坑,项巧儿去倒肥料,纪舒愿坐在一旁瞧着,偶尔想去刨坑的时候,项祝让他刨几下,不久又收回他手中的铁锹。
  肥料的法子旁人知晓的不少,但知晓的时辰太晚,肥料这会儿根本没做好,即便是有人瞧见他们正在施肥,也没法子与他们一同施。
  就算硬是将那些菜叶直接施肥,也不如他家的菜长得好。
  纪舒愿与地头路过的几人对视一眼,半晌后又收回视线,除了纪舒愿外,丁红梅也得看顾着孩子,他本想从他手中接过,想先试试如何哄孩子。
  丁红梅生怕这孩子碰到他肚子,可不敢让他抱。
  “今儿卯时我与妙儿讲过了,她明后两日不去做工,能与你爹他们一同施肥,这两日足够了。”项妙儿自从去鲜食斋后,便从未休过假,丁红梅忽然说这话,纪舒愿也觉得确实该如此,银子总归是赚不完的,得适当的歇息会儿。
  申时,家里人一块回到家中,项妙儿已经归家,正在灶房煮饭,丁红梅抱着孩子进堂屋,纪舒愿洗过手与项祝一同坐在椅子上,一抬头便瞧见项妙儿站在她面前,掏出钱袋放在他面前。
  “大嫂,这是我的工钱。”
  他本以为当时只是说说罢了,没成想她竟真将工钱给他了,纪舒愿转头看向项祝,看到他点头,他才转过头来,瞧着项妙儿:“那我可就真接了?”
  “大嫂这话说的,这本就是我欠的,自然是要还。”她在说礼金的银子,纪舒愿也不知该如何开口,只能点点头,“那我就帮你记着,等够了我便不再收了。”
  “自当如此。”项妙儿说完笑了下,“即便到时大嫂找我要,我也不给,我还得给娃娃留着银子呢。”
  她这话听得纪舒愿愣住,反应过来后又有些想笑,项妙儿平日不怎么吭声,但偶尔讲话还是挺有趣的。
  这两日项祝也不再去狩猎了,家里人分为两波,一波人去地里施肥,纪舒愿跟丁红梅则待在家中,不过也并不是没事儿做。
  “过几日便是端午,得吃粽子的。”丁红梅向纪舒愿说着,“今儿闲着无事,咱俩一同去后山去。”
  后山那片竹林上回纪舒愿跟项祝去挖过笋,不过包粽子用不着竹笋,应当是用竹叶,他闻言点头:“是要摘竹叶吗?”
  “对,原本用苇叶也成,不过我可不敢带你去河沿,咱还是用竹叶为好,一样的。”丁红梅说着。
  纪舒愿听闻笑出声:“我动作灵活着呢,在河沿够苇叶也无妨。”
  他说着还转了个圈,吓得丁红梅够呛:“诶诶诶,当心着点,还真不怕把自个儿转晕了。”
  纪舒愿之前参加过运动会,他能转十圈还能走直线,区区一圈罢了,对他来说根本就如同转身一般。
  许是上回纪舒愿跟项祝来时有些晚,并未见着旁人,而今日,来摘竹叶的人还真不少,许是都要自个儿包粽子。
  箬竹的叶子用来包粽子最适宜,且箬竹生的低矮,纪舒愿肚子有些蹲不下,便直接扎了个马步,挑大的竹叶掐掉后放进一旁的竹篮里。
  丁红梅一手抱着孩子,单手去掐着竹叶,两人不久后便摘了一篮子,不算沉,便由纪舒愿挎着竹篮。
  将孩子哄睡后,丁红梅走到井边打一桶水,把竹叶泡在水里,从灶房取出一个布袋,里面是她前些日子买来的黍米,她拿过两个碗,将黍米倒进去,用水泡着。
  “得用水泡些时辰,午后才能包。”丁红梅向他解释着。
  虽说吃的不少,但包粽子纪舒愿还是第一回,所有事儿都听从丁红梅的,她说什么便是什么,他坐在椅子上,用方才她教过的法子来洗竹叶。
  不仅得泡黍米,还得泡豆子之类的,丁红梅把东西泡完后,又跟纪舒愿一同把竹叶洗过,随后继续泡在盆里。
  吃过午饭后,纪舒愿先回屋睡了一觉,待他醒来后,黍米便泡得差不多了,丁红梅把叶片捞出来,放在桌面上,豆子与黍米也放过去。
  “愿哥儿会包吗?”
  纪舒愿没打算揽活,闻言摇摇头:“不会。”
  “不难,你跟我学。”丁红梅拿过两片竹叶,从中间折成一个小碗状,“这样折一下,这样便能装黍米了。”
  瞧着确实挺简单,纪舒愿学着她的动作,将竹叶折好,跟着她抓一把黍米放进去。
  “这第一回别放太多黍米,得再往里放些其他吃食做馅料,随后再盖上一层黍米。”丁红梅说着,往里放了颗红枣,又盖上一层黍米。
  纪舒愿与她一样,也往里放了红枣,再盖上一层黍米后,跟着她把竹叶折起来,封住口不让黍米漏出来,随后扯过细绳将粽子缠起来,打结后便包好了一个。
  瞧着还挺有模有样,虽说不知蒸出来如何。
  纪舒愿应当是学会了,丁红梅瞧着他包好一个,便不再管他,距离端午还有两日,不用太着急,两人慢悠悠包着,直到端午前一日,才总算包完。
  “包这么些也是要去集上卖吗?”纪舒愿询问着丁红梅,元宵节时她们扎的花灯是去卖了,这回粽子包的多,他便猜测也是去集上卖的。
  丁红梅听闻却只是摇摇头:“不是,送些给你外祖父外祖母他们。”
  纪舒愿自打过门以来,还未见过他们,突然听丁红梅提及,他还愣了半晌。
  “要去送吗?我跟娘一同去。”纪舒愿说着,丁红梅又是摇头,“有些远,让老大自个儿去就好,送完就回来了,不用在那边儿吃饭。”
  她如此说,纪舒愿还以为丁红梅与家中关系不好,夜间听到他的询问时,项祝忍不住笑出声来:“没这回事,不过是外祖父祖母家中经商,忙得很,娘还有三个兄弟姊妹,包粽子也会多包些,给他们送去也算是省事儿了。”
  原来如此,纪舒愿松了口气。
  地里两块地都已经施完肥,项妙儿回了鲜食斋做工,项祝也继续每日卯时去狩猎,卖完猎物后,便直接从集上走,独自前往外祖父祖母家。
  难怪丁红梅不让他去,外祖父家竟在隔壁的成条县,即便是项祝的步子,也在未时才归来,若是他一同去的话,说不准得日头落下才能归来了。
  “这么远啊。”纪舒愿帮他倒杯温水递过去,项祝喝完后又去洗了把脸,纪舒愿回到灶房,将还温热着的饭端出来,把筷子递给他。
  项祝接过筷子,边吃边跟他说:“也还好,不算太远,总归也不常去,偶尔去一趟罢了。”
  “要是有马车就好了。”纪舒愿叹气,又摇摇头。
  一匹马得几十两,他们还真没这个银子,他只是说说罢了。
  “也用不着几回,若是你想坐的话,过几日咱去卖菜时,跟徐掌柜说一声,咱借来一会儿,我带着你去逛一圈。”想想这场景,还有些怪异,谁没事儿坐在马车上乱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