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这次信里除了几页信纸,竟然还有厚厚一沓文书。
曲花间翻了翻,全是各级武将的免税文书,信里提及,虽然朝廷不作为,但国有国法,边军虽然拿不到军饷,但武将田地免税政策还是能用的。
原先这些免税文书都用在兵士们开垦的地上了,但前年上任的幽州府尹是穆老将军的好友,一位难得的为民着想的好官,有了这层关系,即使没有免税文书,他也不会对边军将士的口粮地征税。
于是穆酒便将这些文书送来了,希望能帮上忙。
曲花间数了数,上至一品大将军穆酒免税万亩,下至千户免税百亩,边军大大小小上百位武官的名字,均在这一沓写满蝇头小字的文书里,免税名额足足有近三十万亩。
有了这些,无论在哪里买地都可以免交粮税,这样的话,即便是只收取三成的佃租,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纸页很薄,厚厚的一沓捏在手上也是轻飘飘的,曲花间却感觉重若千钧。
无数人的希望与心意不可辜负。
曲花间心神微颤,接着继续看信,穆酒大概是想让他安心,还特意提到,免税名额是租借给他的,租金便是一年十万石粮食,买来的田地仍归曲花间所有,绝不会让他有陷入田地归属纠纷的风险。
三十万亩田地在丰年至少能免去二十几万石的粮税,却只收十万石的租金,若换作普通商人,可能觉得捡了大便宜,但曲花间却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些。
要把这么多文书全用上,得花多少银子买地啊。
想了想,曲花间还是决定在幽州和南方想想办法,幽州地广人稀,买地方便,价格也低廉,且地处东北,虽冬季持久,但也因四季温差形成了肥沃的黑土,最适宜种植。而南方气候温暖,水稻等喜热的庄稼产量高,甚至还能一年两熟。
两边都是先天种植圣地。
这样说来,又要出远门。
时值九月下旬,再有个把月幽州就要开始下雪了,只能先去南方。
收到信的第二天,曲花间便带着穆酒和另外几位将军的免税文书去县衙做了登记,又买下了地处青岱县北边的一处适合开荒的山地。
开荒的主力是那一千战俘,如今秋收完毕,地里没了事做,又不能放战俘乱跑,关着也是关着,不如继续去开荒种地。
将这些事情安排好,曲花间便乘船出发南下了。
临出发前,曲花还给穆酒去了信,让他休沐时帮自己留意一下有没有那种连成一片无人居住的地,不拘是良田还是荒地,尽量靠近河流湖泊等水源地就行,若有合适的,等他从南方回来便直奔幽州拿下。
如今曲家除了原先那艘商船,又新添了两艘更大的货船,新船除了水手活动的空间,其余全是空旷的仓房,载重量是旧船的数倍。
此次南下,除了买田地,还要趁着南方秋收再采购一批粮食,所以三艘船载着一两百人倾巢出动,管家曲福照旧留下看家。
曲家的船这几年已经南北往返数次,偶尔也有不长眼的水匪撞上来,但都被行伍出身的护卫们一锅端了,如今余下的水匪只要看见挂着曲字船旗的船队,俱都灰溜溜的躲开。
反倒是许多小商船,碰到曲家船队都会友好的凑上来,与领头人寒暄一番,再送上些简单的地方特产,请求同行。
往回领头的不是林茂便是常征,常征不善交际,只收下礼物给底下兄弟分一分便让其同行,遇到水匪时也会庇护一二。
林茂倒是心思活络些,有时在船上便能将货物卖出去一部分,还结交了一些来自各地的商人。
这次曲花间也在,经林茂的介绍认识了不少商人,有几个长袖善舞的,还特意拎着小礼物过船来,意图和主家结交一番,毕竟能让水匪退避三舍的商队,不用想也能知道其实力雄厚,背后有人。
想到这里,这些商人的态度更加热切几分,曲花间当然是乐见其成,还将船上的货物卖了些给几个聊得来的富商。
其中有位姓顾的青年富商,本欲将船上所有货物全部买下,被曲花间拒绝了,最后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买走了所有货物一半的数量。
“曲老板有所不知啊,您这些货物如今在苏杭一带是有价无市啊,尤其是这葡萄酒,简直是百金难求。”
他没说的是,原本他家的商船也是不惧等闲水匪的,若按正常的行船速度,他早就应该到家了,只是一路走走停停,特意等着这曲家商队经过,意图先一步截胡这些货物。
曲宝听那人说话,忍不住插了句嘴,“苏杭一带?,阁下姓顾,难道是杭州四大世家中的顾家人?”
那顾姓商人闻言谦虚一笑,点点头,“区区不才,在下姓顾名惊蛰,如今顾家当家人正是在下的祖父。”
“哦?久仰苏杭八大世家的威名,幸会幸会!”出门在外,逢人三分笑,更何况这还是位大买主,曲花间客气的拱了拱手。
“我与曲老板一见如故,又虚长你几岁,不若便叫我一声惊蛰兄吧。”顾惊蛰脸上带着盈盈笑意。
曲花间闻言也是一笑,“既如此,在下小字长安,惊蛰兄可唤我小字。”
“诶!既你我二人以兄弟相称,不若将你船上货物一并卖给为兄吧,也免去你运送的成本。”顾惊蛰也是个直爽的性子,刚套了近乎便又直奔主题,伸出两个指头,道:“为兄愿以高出原价两成的价格购买。”
这曲家家主卖的货物皆是些新颖物什,顾惊蛰早有结交之意,此时也是拿出了最大的诚意。
“实不相瞒顾兄,我在金陵也置办了一些铺子,这批货物是打算运过去补充铺子货源的。”曲花间歉然一笑,之前老吴便来信,曲家这些独一无二的货物在南方供不应求,厂房产量不够,新修的厂房还没完全步入正轨,订单已经排到三月后,急需一批货物补上空缺。
“不过我可以给惊蛰兄保证,等新作坊开始生产,留足自家铺子的量,第一批货物一定先供给你如何?”
顾惊蛰闻言也不过多纠缠,颔首道:“有长安这番话,我就放心了,不过我可不是要做一锤子买卖,而是想与你长期合作。”
于是接下来两人就合作的事讨论了半天,最后顾惊蛰拿着签订好的契书心满意足的回到自己的船上,走时还邀请曲花间去他船上尝尝他们杭州有名的西湖醋鱼,被曲花间哭笑不得的婉拒了。
接下来的几天,顾惊蛰时不时的便过船来串门,要不就趴在船沿上叫住经过甲板的曲花间唠闲嗑。
顾惊蛰为人健谈,聊天时尺度也拿捏得很好,饶是曲花间明明很想宅在船舱里休息,每次被叫住时也忍不住跟他多聊两句。
得知他想在南方置办田地庄子,顾惊蛰极力邀请他去杭州,还说要给他介绍几个田产大户。
曲花间没有一口应下,而是答应他金陵事毕会去杭州游玩一番。
“届时就叨扰惊蛰兄了。”
“长安你还是这般客气,等你到了杭州,只管来白泽大街的顾府找我,我必扫榻相迎。”顾惊蛰趴在船沿上,单手撑着下巴,一双精明的狐狸眼含着笑意。
船行至广陵,顾家的商船还要继续南下,二人在此分别,顾惊蛰再次让曲花间别忘了去杭州的时候记得找他。
两艘船渐行渐远,曲宝看着远处船上还在挥手的人影,总觉得这位顾家的嫡公子对自家少爷热情过了头,像个拐骗无知小少年的人牙子。
转头一想,自家少爷可是顶顶聪明的人,怎么可能是无知小少年?必定是那顾老板眼馋自家的货物,想让少爷多卖点给他。
要知道,曲家的货物,不管是各类干货药材,还是葡萄酒肥皂,都是最好的,而且大宗交易价格也实惠,随便哪个商人买回去,转手起码赚个一倍。
-----------------------
作者有话说:来晚了宝宝们,昨天去做指甲,我那乌龟一样的闺闺做了整整三个小时,四十度的天还拉我去逛街,虚度一天光阴,没来得及修文,就没放存稿箱。
第34章 硝石
东江是有支流直达金陵的, 上一次曲花间改坐马车是因为有贵人经过官府拦截船只,这一次则顺利进入秦淮河,抵达了金陵城外的码头。
码头就在城外不到一里地,新建的作坊也在附近不远处, 老吴办事实在妥贴, 不仅在码头附近买到一块不小的地盘, 还修建了一条直通码头的青石板路。
甚至还在码头广场上搞到一间小小的铺子, 用来售卖自家的货物, 南来北往的商人一下船便能看见招牌锃亮的曲记杂货铺。
店里的伙计是个机灵的小伙子, 看见曲家的船队靠岸,麻溜地派人去通知了老吴,很快老吴便带着一队马车赶了过来。
水手们有条不紊的将船上的货物往马车上放,曲花间则在老吴的的带领下去了金陵的曲府。
金陵地价贵, 房价也贵, 这处宅子不大, 拢共只有三个院子, 平时老吴一个人住最小的院子,仆役们住在最后面的倒座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