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连知道都不要让她知道,这才是君子所为。
他纪东琦,绝不会为了感动自己,就去骚扰别人的生活。
至于今后什么样,谁知道呢。
随缘吧。
*
姚栀栀回去了。
没想到毕业了还能继续过寒假,当老师的好处这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贺老师叮嘱过,过完年要提前返校开教学会议,不过没关系,他们的假期已经超出其他职业的人很多很多了,人要学会知足。
回来没两天,纪西玥就带着零食和玩具上门拜访了,还带了一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里面全是姚栀栀出版的书,整整三套。
看来纪西玥这次过来,还要替别要签名呢,姚栀栀乐得成全这个粉丝,便端坐在桌前,一一签名。
纪西玥凑过来看了眼,笑着问道:“可不可以给每一本都加一段寄语啊,你的另外两个读者会很开心的哦。”
“好。”姚栀栀想了想,把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浓缩成精炼的几句话,写了进去。
纪西玥不想打扰她,便出去陪星星和月亮聊天去了。
姚栀栀签完字把书交给纪西玥,顺带问了一嘴:“你跟刘宏伟在一个单位工作?”
“是啊。”纪西玥不是很清楚姚栀栀这边的社会关系,她是从外地调过来的,关于姚栀栀的事情,都是从她叔叔和纪东琦嘴里知道的。
而她叔叔,不喜欢八卦那些家长里短,所以她只知道姚栀栀是被调包的孩子,小时候很是吃了点苦,好在现在苦尽甘来了。
现在姚栀栀忽然提到她的同事,她还挺意外的,问道:“你认识刘宏伟啊?”
姚栀栀不打算绕弯子,直接问道:“他呀,算是我的姐夫吧,前阵子听人说他在单位会仗着跟我的关系欺负人,有这回事吗?”
第440章 门店所有权纠纷
纪西玥对刘宏伟的印象还不错, 加上她跟刘宏伟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她完全没有必要在背后说刘宏伟的坏话。
因此,刘宏伟偶尔的坏脾气, 在她看来都是人之常情, 不算欺负人。
她解释道:“怎么会呢?别人欺负他还差不多。本来机关就是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 他年纪轻轻的,又是农村公社来的,一来就受到重要,把那些城里长大的人都比下去了, 自然有人看他不顺眼。他为了自保, 偶尔言辞激烈一点,也不算什么。”
那倒也是。
不过, 姚栀栀明显察觉到了纪西玥对刘宏伟的维护, 也许是她看不惯城里人欺负乡下人?也许是她看不惯有人肚子里没几滴墨水,只是仗着出身好, 就想踩着有真才实学的乡下人上位。
这在有心人的眼里, 可不就成了纪西玥跟刘宏伟有什么暧昧关系了吗?传出闲言碎语, 实在是人性的劣根性使然。
处理这种事,最好的办法不是去澄清什么, 毕竟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澄清反而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正确的做法,是让两个当事人保持距离,掌握好分寸, 时间长了,那些好事者抓不住什么确实的把柄,也就无趣地散了。
这期间,还可以介绍姚檬檬跟纪西玥认识。
姚栀栀相信, 纪西玥这样受过教育出身良好的知识分子,是不愿意跟那些不如她的女性争夺社会资源的。
搞不好,纪西玥还愿意帮助对方,教学相长,建立起珍贵的同性情义。
到时候谣言自然不攻自破——看,纪西玥维护刘宏伟,不过是看在姚檬檬的面子上,人家两个可是义结金兰的好姐妹呢。
当然,这只是姚栀栀一厢情愿的想法,纪西玥愿不愿意还是两说。
不过,既然纪西玥愿意主动过来跟她交往,那么她自然有办法让纪西玥跟姚檬檬认识。
姚栀栀便转换了话题,问道:“你很喜欢看书?”
纪西玥笑道:“是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嘛。不过我呢,这两年没什么时间看书了,没办法,工作太忙了。不过我喜欢买书的习惯是没变的,东琦就喜欢笑话我,说我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他呢,跟我不一样,他非要把买来的书读完了才肯买下一本,哪怕下一本他再怎么想读,也要克制住买书的欲望。他说他这叫负责,对他手里的书负责。我就骂他神经病,家里又不是没钱买,买回来放着,想看的时候反倒是方便了。像他现在这样,想看的时候还要到处去找,说不定那书已经卖断货了或者被书店下架了,真是自讨苦吃。”
姚栀栀还真不清楚纪东琦的这点癖好,没办法,同窗四年,他们两个说过的话加起来都不到十句吧。
现在从另外一个人的嘴里,听到这个古怪同学的特殊癖好,姚栀栀还挺感兴趣的,笑道:“没想到他这么有想法,不过他说得也没错,看完了再买,免得乱花钱,这是一个人懂得克制欲望的表现,很成熟,很好。”
“哈哈,他成熟?怎么可能,他可幼稚了!他呀,打小就喜欢把吃过的糖纸收集起来存放在一个大箱子里头,等到寒暑假的时候,一口气拿出来,叠成蝴蝶,串成门帘。这么幼稚的习惯,到现在都没改。后来家里被他挂满了,挂不下了,他就把自己串的帘子送给亲戚朋友,左右邻居。别人不收他还哭呢,真是幼稚到没边了。”
姚栀栀忍不住笑了:“他现在还哭吗?”
纪西玥嫌弃道:“他早就不哭了,尤其是上了大学之后,总喜欢绷着个脸,好像谁欠他钱不还似的,一点也没有小时候可爱了。”
“成熟了。”姚栀栀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只好硬夸。
纪西玥本能地反驳了一句“才不是呢”,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合适,便换了个话题:“对了,听说你二姐是广播电视台的台长啊,有机会介绍我跟她认识一下呗。”
“行,等我姐下班回来我跟她说。”年底了,电视台忙得团团转,远不如姚栀栀这边清闲。
纪西玥松了口气,看看时间,不早了,起身告辞。
姚栀栀送她出去,两人走在胡同里,姚栀栀提了一嘴:“你要是喜欢买书,就去嶷城大学门口的先锋书店看看,那边有很多海外渠道的书,都是我托我三哥从香港那边弄来的。不过有些是繁体字的版本,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
“哦,先锋书店啊,我听朋友说过,可惜我太忙了,一直没有去过,哪天我去看看。”纪西玥对这家书店早有耳闻,是今年春天开的,确实有很多稀有的书籍,她朋友就买了一套限量珍藏版的小王子,是台湾地区发行的,中英双语版本,不过中文用的是繁体字。
她很想买一套,不过等她知道的时候,已经卖完了。
现在姚栀栀提到这家书店,她真的挺感兴趣的,提议道:“要不这样,你跟你二姐哪天有空了喊我一声,咱们一起去书店转转。”
“好啊,你号码多少,到时候我给你打电话。”姚栀栀因为要写文章,多年一直保持着随身携带纸笔的习惯,这样方便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说话间已经从兜里掏出一本巴掌大小的工作簿,写下了自己的号码,递给了纪西玥。
纪西玥住在机关家属院,她还是单身,也装不起座机,她便留下了自己办公室的号码,提醒道:“你挑快下班的时候给我打,上班期间聊私事不好,被领导看到了,要被批评的。”
“行,我记住了。”姚栀栀收下号码,把纪西玥送到了胡同口的公交车站,这才回来了。
刚到胡同里,便遇到了一脸疲惫的毛铃。
这人啊,好日子过久了,就会皮痒,但凡毛铃不是那么糊涂,如今的她应该过着人人羡慕的好日子呢——彭大军工作好,待遇高,又不能生育,将来他的钱都是毛铃孩子的,毛铃自己也有体面的工作,子女双全,娘家妈妈又愿意奉献一切为她照顾孩子。
这样的日子,到底是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的毛铃,再婚无望,只能回到胡同,跟老母亲一起,围着孩子打转。
当然,上班还是要上的,可惜少了彭大军的收入支持,到底是力不从心多了,加上几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开销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如今的毛铃,已经是负债状态了。
看到姚栀栀,她那倨傲的头颅也高昂不起来了,讪讪地笑了笑,打了声招呼:“回来啦,那是你朋友啊?”
“嗯。”姚栀栀没有多说什么,对待毛铃,她仁至义尽,问心无愧。
擦肩而过的瞬间,她注意到了毛铃那微微驼起的后背,犹豫片刻,还是提醒了一句:“压力大的话,去南方试试吧,尤其是特区那边,用工需求大,只要勤快一点,养活几个孩子不成问题的。”
“我是想去,可惜手头紧,路费不够,而且第一个月的生活费也没有着落。”毕竟不是一去就有工资的,即便是做小工,包工头也不会预支工资啊,包工头自己还要找工地负责人拿钱呢。
姚栀栀叹了口气,转身直接去了毛家。
这才半年不见,毛阿姨的头发已经彻底白了,此时她正坐在院子里搓洗衣服,搓衣板用了好多年了,都发白了,井水打上来虽然温热,可是天寒地冻的,不一会儿也就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