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我这不是跟她不熟吗?”小魏赔着笑脸,“要不你带我去?”
“行。”姚栀栀不想被她纠缠,带个路也好,以后她们自己商量就行了,她乐得置身事外。
路上小魏问她:“姚老师那个大姐,考虑改嫁吗?”
“怎么,你要给她介绍一个啊?”姚栀栀觉得这个不急。
虽然她不喜欢姚樱樱,但是姚樱樱对两个女儿是真的挺负责的,这一点值得肯定。
姚樱樱现在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再婚得往后稍稍。
不过如果有合适的,也可以先看看,于是她提醒道:“到了姚老师那里,你直接跟姚老师说,这些跟我都没关系。”
“好。”小魏适可而止,她也知道她们之间的过节。
到了地方,姚栀栀乐了,那曹广义正跪在地上给姚桃桃赔不是呢。
姚栀栀看了眼聒噪的吃瓜系统,恍然大悟。
曹广义还是不死心呢,听说有个老中医可以调理身体,治疗男性不育,花了大价钱,买了几剂方子回来。
因为他是先斩后奏,姚桃桃很生气,要跟他闹分手。
吓得他赶紧跪下求饶。
看到门口来了两个女同志,曹广义也不起来,脸皮超厚地跪在那里:“你看,我都不怕她们笑话,我真的错了,你打我也好,骂我也好,我都认了,别跟我提分手好不好?”
分手?小魏蹙眉,不应该是离婚吗?
姚桃桃起身,让他滚回里屋去等着,随后招呼姚栀栀跟小魏坐下。
姚栀栀摆摆手:“我回去了,你们自己谈。”
姚桃桃赶紧追了出来:“栀栀,我已经拒绝了范家妈妈了。”
“你自己跟她说,我又不知道。”姚栀栀还想回去睡会儿呢,松开姚桃桃的手,转身离去。
姚桃桃无奈,总不好把人赶出去吧,便坐下,客气道:“有什么你就说吧,总之,我是不会送我妹妹进火坑的。”
小魏赶紧开诚布公,如此这般的诉说自己的想法。
末了保证道:“你放心,我好歹是个军嫂呢,公婆不敢把我怎么样。只要我拦在前头护着你妹妹,肯定不会有什么委屈的。再说了,你妹妹也快三十了,要是继续耗下去,那就真的只能找那些二婚的或者有残疾的,何必呢。”
姚桃桃不得不跟她说实话:“我其实并不是很在意什么恶婆婆,关键是这个男人,他得有主见,自己立得起来,而不是三两句话就被别人带偏。很显然,范文叔不是这样的人,还是算了。”
小魏还想再争取一下,姚桃桃直接把话说死了:“真的不行,我这个妹妹要是跟我一样,天不怕地不怕,那又好说了,可惜 她……哎。”
“那……”小魏想到刚刚听到的“分手”试探道,“那你要是离婚了——”
“我开玩笑的,我跟我家广义好着呢。”姚桃桃面带微笑,礼貌拒绝,“小魏,你们美术部那么忙,你不困吗?”
第264章 嫁妹妹4
小魏努力张罗了半天, 事情还是没有成功的希望,只得放弃了。
为这,她气得好些天不跟她哥哥说话, 以至于魏晓东生日那天, 她也没有回娘家。
她跟娘家冷战, 范母求之不得,以后更好拿捏她了不是?
没过几天就弄了些偏方回来,催着两个儿媳妇生儿子。
小魏恶心得不行,干脆来出版社请假, 要带着女儿看她男人去。
姚栀栀正在跟晁日升商量嶷城画报复刊的事情, 出来的时候,看到了等候多时的小魏。
姚栀栀没理, 小魏赶紧追了上来:“姚主编, 到底要怎么样,你们才肯让姚柠柠嫁过来?实在不行, 我让我男人出面总可以了吧?他是当兵的, 是家里最有出息的一个, 我公婆怎么着不得看他的面子?”
姚栀栀无语了:“小魏,我不是跟你说了吗, 这事我不掺和, 你有什么想法,自己去找姚老师说。至于你男人的面子,我觉得没有多大, 你自己不也被你婆婆逼着吃偏方吗?总不能是你男人默许的吧?”
小魏不说话了,哀怨地看着姚栀栀,这姚主编好狠的心啊,不管怎么说, 她这段时间对姚主编不错吧,这都不愿意帮帮她?
真让人伤心。
可她还是不甘心,最后一次问道:“那要是他们兄弟三个分家呢?我让我婆婆跟着大哥一家,这总可以了吧?”
姚栀栀没什么可说的,就一句话:“去找姚老师,我很忙,就这样。”
小魏算是领教过了,难怪那个姚老师还能跟姚主编处下去,这两人的性格挺像的,说不行就是不行,别人再怎么打感情牌也没用。
只得放弃。
一晃立冬了,嶷城画报复刊的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是目前构思的几个专栏,跟大众生活有所重叠,会冲击大众生活的销量;二来,嶷城画报一直采用的是铜版纸印刷,成本太高,压不下来,这会导致杂志的售价也很高,推广艰难。
如果换了普通杂志使用的胶版纸,则无法发挥画报插图多的优势,色彩还原度等都无法做到位,还不如发行普通形式的杂志呢。
几轮会议结束,最终复刊的事情被搁置了下来。
“再等等吧,等到老百姓口袋里有了闲钱,到时候再说。这段时间可以继续筹备,有合适的稿子都留下。”这是晁日升最终给出的结论。
姚栀栀没有反对,亏本办杂志是不明智的,这年头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吹来的,就这样吧。
已经是冬天了,小魏去了南方探亲,一直没有回来,姚栀栀的耳朵终于清净了一阵子。
至于姚柠柠,则留在了六条胡同,帮着两个姐姐照看孩子,她还有张彩妮作伴,两个人分红合作,把四个小孩照顾得很好,姚樱樱则负责去服装厂和绣品站接零活,赚钱贴补家用。
三个女同志,俨然活成了女子互助社的形式,姚栀栀偶尔在路上遇到她们,看着她们积极生活的样子,还挺欣慰的。
看,只要给女人赚钱的路子,离了男人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几天后,姚卫国拖家带口的来了。
崔雯抱着最小的女儿彤彤,走在了最后面,到了出站口,看到了爷爷奶奶,居然还认得呢。
至于两个姨姨和姨父,也都能分辨出来。
姚栀栀不禁好奇,这小家伙记性这么好的吗?
一问才知道,两口子有事没事就拿着照片教彤彤认人,毕竟是三周岁的孩子了,多教几次就记住了。
姚栀栀赶紧帮忙拿着行李:“走,上车。”
姚卫国以为是自行车,结果一看,是四辆挎子,他有点意外:“哪来这么多挎子?”
“我公婆有一辆,他们又找同事借了三辆,走,把围巾围好了,风大。”姚栀栀抱着彤彤上车,至于她和姐姐家的六个孩子,都在胡同那边等着呢。
这四辆挎子开出去,还挺吸引眼球的,一路上都有人行注目礼。
姚栀栀不免想起第一次去东北时的那场大雪,以及那个站在风雪中,屹立如松的老爸。
不禁感慨,时间真快啊,那会儿还没有小月亮呢,现在小月亮都快两周岁了。
可惜三哥不在这里,也不知道他在香港有没有谈个女朋友,老大不小了,该结婚了。
到了胡同里,姚栀栀领着大哥他们去了老爸住的院子里:“这里给你们一家五口住了,咱爸带两个男孩子住我那里,咱妈带两个女孩子住姐姐那边,我家的两个小捣蛋住我公婆那里。正好够住。”
“离得挺近的啊,真好。”姚卫国出来转了转,可别说,嶷城的冬天虽然气温比东北高,可是潮气比东北大,空气里到处湿乎乎的,那种寒意直往领口袖口钻。
不禁感慨:“还以为这里会暖和一点,没想到这么楚楚‘冻’人。”
姚栀栀笑着帮他把炉子升起来:“还好吧,这里不怎么下雪,起码不至于年年大雪封路。”
“是吗?去年下雪了吗?”姚卫国没有在这边过过冬天,这次过来也就只待几天,等不到过年的。
姚栀栀摇头:“下了,不大,很快就化了,今年还不知道。”
“以后还是挑夏天和秋天过来吧,孩子们能玩得开。”姚卫国搓了搓手,从包里掏了张报纸给她。
姚栀栀好奇,接过来一看,傻眼了:“段成他……我说最近他怎么不给我打电话了。”
“他也是倒霉,二婚老婆不省心啊,活脱脱把他老子给气死了,现在两人又离婚了。还好没有孩子,要不然还不知道要怎么纠缠下去呢。”姚卫国也是无奈,他又不是段成的什么人,段成二婚的时候,他插不上话的。
现在段政委被气死了,段成的妈也大病一场,没了人带孩子。
好在那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段成每天亲自接送他上学,放了学要是他还没有下班,就带着,去大学里面上课。
姚卫国感慨道:“我有时候真的挺庆幸的,一段坏的婚姻,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精气神,乃至整个人生,整个家庭。这些年咱爸咱妈没怎么帮衬我跟你大嫂,这要换了别的人家,怕是早就闹开了。我得感谢你大嫂,从来不跟我提这些。可是她不提,我不能没有数。所以小妹,你要理解,哥不能为了跟你们团聚,就强迫你嫂子跟我一起调动到嶷城来,那样你嫂子就太委屈了。我也开不了这个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