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饭都没吃,就坐着牛车去衙门了,询问了衙役,花了一些银钱后找到了相关负责人,说明情况后人家也没有多说什么,本朝这方面的法律还是很宽容的,更别说五年前还重新修订了相关法条。
负责人要了他们的户籍,交完钱没一会就办完了,一家人出门后神情还有点恍惚,还以为这个很难办呢,办完姜悦也放松下来,几人找了个小摊位打算吃一点早点,刚找了个桌子坐下点了四碗馄饨留个烧饼,旁边桌子上就做了四个人。
女子头戴兜帽遮的严严实实,旁边还跟着一个梳着包子头的小丫鬟,姜悦看着这个女子猜测这是什么人,姜父和陈氏还有陈泽则是盯着眼前的男子,看起来还有点激动,这时男子也注意到他们一家了,对着他们三人压了压手,姜父三人也是激动的点点头身体都哆嗦起来。
男子看自己被人发现也没打算吃东西了,和对面的女子说了一声就打算走了,对面的女子好奇的看了姜悦一眼,冲她点点头起身就打算走了,走一了段路之后,男子身旁梳着道家发簪的小童跑了过来,从怀里掏出四块平安牌递给了姜父,姜父双手颤抖着接过来,拉起姜悦一家人冲着男人鞠了个躬,饭都没吃就着急回家了。
第63章 古代换亲文中的路人甲8
一家人回到家后还是兴奋得不行,姜悦却有些摸不着头脑,姜父摸了摸手上的平安牌,给每个人都分了一个,其他三人都如获至宝地摸着牌子,姜悦拿起牌子看了看,不过是一块普通的木牌,为什么高兴成这样。
过了好一会儿三个人才平静下来,姜父跟姜悦解释道:“我们遇到国师了,这说不定还是国师亲手做的。” 看到姜悦还是有点懵:“在你弟弟刚出生不久,那会发生过一次旱灾,当时饿死了好多人,后来国师出现了,设坛做法求雨,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雨,这才缓解了灾情。”
“如果没那场雨说不定咱们一家都活不下来,那会你才三岁,爹记得那会河都干涸了,井里眼看就不出水了,受灾的人到处都是,村里人没办法只能逃难来京城求个活路。”
“那会你娘刚生下你弟弟不久,就赶上这种时候了,最后没有办法,我和你娘只能带着你和你弟弟来城里面乞讨,都快绝望的时候有人大喊:国师要求雨了,我和你娘跑到求雨那边就看到国师正在登坛作法。”
“求完雨之后国师说明天就降雨,当时我们都半信半疑,然后第二天上午的时候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午时一过突然就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一直下了三天三夜,不知道多少人因为这场雨活命,现在你爷爷家里还供着国师的长生牌位呢。”
姜悦这才明白姜父他们为什么那么激动,这古人本身就很信这神神秘秘的东西,何况这种类型的世界里面的国师都是都是有些真材实料的,说不定那雨还真是国师求来的,但是很快姜悦就发现了一个盲点:“唉,我都没见过国师,弟弟你是怎么认识的啊?”
“我们学堂里面有国师的画像,我通过画像认出来的。”
好吧,全家也就姜悦没啥印象,虽然她知道国师这个人,但是今天才知道具体长什么样子,那姜悦看的那个女子就是女主了吧,可惜的是裹得严严实实的都没有看清楚人长什么样,至于说姜悦出门怎么不打扮打扮,大哥,你一个平民百姓还打扮什么啊,女子出来抛头露面、养家糊口的都不少,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是形容大家闺秀的,不是姜悦这种平民百姓的。
这时陈氏也凑过来说:“你们说陪国师一起的那个女子是谁啊,不知道和国师是什么关系。” 姜悦看着陈氏满脸八卦的表情忍不住笑了笑,姜父瞪了陈氏一眼:“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国师也是你能议论的?可别出去乱说。”
陈氏嘟了嘟嘴小声反驳道:“我就是在家说说,哪敢出去说。”
“在家也别乱说,说顺嘴了再秃露出去可咋整!不过今天去给大丫办女户,这事儿也算办对了,居然让咱碰上国师,估摸这就是天意吧。” 说完姜父还摸了摸手里的平安牌,其他人也是颇为认同地点了点头。
又过了一会弟弟的肚子咕咕的叫了起来,陈氏这才猛的想起来,拍了拍大腿:“哎呀!我们买的东西都忘记吃了,钱白花了啊!”
姜父三人面面相觑、愣了愣都笑了起来:“你们还笑!孩子他爹,你说咱们现在过去,还能接着吃不?”
“想什么呢,这都多长时间了,别心疼那几个钱了,比起今天的收获那几个钱算什么,赶紧做饭吧,孩子们估计都饿了。”
陈氏一边懊恼的说话一边做饭,姜悦在旁边打着下手,弟弟回房间看书去了,过段时间要参加院试,能不能考过先不说,就当积累经验了。
姜父把原先挑东西的筐子找了出来洗了洗,过几天就要春耕了爷爷奶奶那边要借牛耕地,他也不准备歇着,打算像以前一样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吃过早饭后姜悦带着自己的户籍文书回到了房间,研究了一下就拿个盒子装起来放到了空间里面,放好之后换了一身衣服,喂了喂鸡把鸡蛋拿出来放到了屋里,忙忙碌碌大半天才忙完家里的琐事。
做完一些小事就回屋完成她没绣完的作品了,这几年下来姜悦的作品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同样的花费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多了,这一幅已经绣了快一个月,姜悦看了看估计还得一个星期后才能完成。
没多过久姜悦自立女户,并且不打算嫁人的事儿就传出去了,在一定范围内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承包了一个月的热点,走到哪哪都有讨论的,说好说坏的都有,不知道什么时候都传到村子里边去了,爷爷大伯还专门过来一趟。
刚来还以为是传言那样家里不让出嫁,硬留着孩子给家里挣钱,沟通之后才知道是姜悦自己的意见,就这样家人也不是很同意,认为嫁人结婚、生儿育女才是正经道理,最后姜悦也不知道姜父是怎么把爷爷说服的,大家长拍板了其他人有意见也没用了。
转眼之间就到了院试入场的这一天,一家人就早早起来把姜泽送到了贡院门前,院试和府试是一样的,考试所用之物,一应由考场提供,严肃考记,以防作弊。
贡院门前还有近百位衙役在维持秩序,还有一些带着刀的军士跨刀而立,很是严肃,点名应保完毕后,姜泽便被引路小吏带着进了贡院大门。
姜悦三人看着姜泽进门之后就回去了,希望一切顺利剩下的就只能指望姜泽自己了。
到家之后气氛也有些凝重,虽说不报太多希望,但是万一呢,万一正好主考官看上呢,水平不够还能凭运气,毕竟现在也没有标准答案,说不定字好看一点,或者有一句话戳中考官的点就被录取了,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的。
下午姜父就去贡院门口等着姜泽了,姜悦和陈氏则是在家烧水做饭等着他们回来,院试正场只考一天,所以今天就能回家,等到下午六点的时候姜父把姜泽接了回来,母亲陈氏借了一盆水让姜泽简单洗了洗,吃了一点东西就让姜泽赶紧去休息了,明天还有一场复试呢。
第64章 古代换亲文中的路人甲9
次日清晨,天色未亮姜泽便已起身,开始精心准备迎接今日的复试,他洗漱完毕后,穿戴整齐,心情既紧张又期待。
还是和昨天一样,姜父把人送进考场之后就回家了,剩下的就全靠姜泽自己了。
一整天的考试过后,傍晚时分姜父和姜泽才回到家中,昨天没敢洗澡就睡觉了怕生病没办法考试,今天陈氏给姜泽烧了热水,等姜泽洗完换好衣服,一家人才开始吃饭。
姜父和陈氏想问问考的如何,话到嘴边却不知该从何说起,姜悦率先打破沉默问道:“怎么样,考得咋样?”
"感觉还算可以吧,大部分题目都比较得心应手,也有一定的把握,至于结果如何,只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了。"
饭后姜泽回房间睡觉去了,考试这两天都没有好好休息吃完饭就困的不行了,第二天一早姜泽就去学堂把考卷默写下来给夫子看看,能不能中不一定能看出来,但是起码能看出来有没有明显的瑕疵。
等待放榜的这几天姜泽也没闲着,白天练练字,看看书,晚上陪家人聊聊天,姜悦也看了姜泽默写的试卷,不算出彩写的中规中矩,点也可以不点也可以的那种类型,就看这一届有没有令人惊艳的人了,如果前面打样的太过惊艳基本上就没有希望了。
等待的日子总是很难煎熬的,临近放榜那几天姜悦明显感觉姜泽有些按耐不住了,日子一天天的过,终于也是到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江父和姜泽随着人流到达夫子庙时,庙前已经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了,这里除了考生外还有一起过来的家长、家里的小厮等等,榜单面前围满了人。
姜父找到对应榜单儿子都不顾了,一直像前面挤去,姜泽也是身不由己的被人挤人,挤入人群,榜单下有人笑有人哭,姜泽因为年纪还小个子比较矮,被挤到最前面才找了个看到榜单的空子,姜泽也没有太大的野心,直接从最后一名开始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