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原书中关于机甲技术变革的内容少之又少,这无疑是其中最关键也最重要的一次技术革新。
按照原著里描写的后续剧情, 铂骋科技的动力工程师杨玉荣在完成了手头的项目工作之后, 他一直研究的课题终于突然有了突破性进展。
这项成功价值非凡, 他激动得好几天没能睡好觉。
就在他收拾了一番材料继续向上汇报、打算申请后续的验证经费时, 却在这个过程里遇到了大麻烦。
一审二审三审……原本对这套理论没什么兴致的领导们换了一副严厉的脸色, 纷纷指责杨玉荣是在异想天开,是浪费公司资源, 这理论完全站不住脚。
铂骋没给他足够的经费做后续的验证实验,就连杨玉荣自己都逐渐开始怀疑起投产的可行性。
毕竟理论技术跨度实在是太大了,完全是把机甲的动力构造系统重造了一遍。
就这么继续磋磨了将近一年,其他项目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他一方面身体顶不住, 另一方面又自觉通过审批无望, 在心灰意冷中离开了公司。
而就在他离开铂骋后的仅仅半个月后,公司突然给这项研究一路开了绿灯。
杨玉荣当初花费巨大心血研究的技术在短时间内被注入了大量经费, 并迅速投入量产。
他的研究成果彻底改变了所有机甲的动力驱动方式, 以恐怖的速度在全星盟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绝后的机甲迭代。
这项跨时代的颠覆性技术变革给铂骋带来了巨额利益, 成功让公司当年的净营收翻了几倍, 进一步巩固了它作为龙头企业在业内稳居第一的地位。
崭新投产的这批机甲的巅峰赛场表现远超那些老古董, 所有媒体都纷纷盛赞这套供能思路底层设计的精妙。
铂骋一夜之间成为勇于推出革新的新生代机甲大厂代名词,可以说是名利双收风头无两。
当然,这一切成功自然和杨玉荣这个小小工程师没有任何关系。
这只是铂骋这种大体量公司和他开的一个无关痛痒的小玩笑而已。
为了鼓励机甲方面的科技创新, 星盟在机甲相关行业有着特殊规定——
只要能在在职期间用材料证明个人研究的独创性,在公司统一申报、并得到专利委员会的审批后,员工可以在职务专利里获得1.2%的收益, 剩下98.8%仍然归公司所有。
然而在前来采访的媒体面前,杨玉荣的研究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铂骋核心部门耗费几年集体产出的技术成果。
铂骋科技借此绕过了“个人研究”的前提条件,直接以公司名义注册了专利,独享了所有利润。
如果公司能和高价值技术人员共享专利收益,那固然能吸引更多人才。
但当这个收益是可以预见的无限大,铂骋科技毫不犹豫地走向了政策的反面。
除了配角性格好得不太真实以外,《破军战魂》这本书从时代背景设定到大公司的资本决策都有种冒着男频味的暗黑。
好在方灼穿过来的时间不算晚,现在杨玉荣应该还被困在项目里,课题研究暂时还在初期实验阶段,没什么发生重要的突破。
公司上下对他的小研究不怎么重视,现在最关键的成果也还没被存放在铂骋的技术储备库里。
既然铂骋不肯给这位工程师分利,甚至连一点荣誉都不屑于给对方,方灼截胡截得当然毫无愧疚感。
比起书里拔刀冲向自己人的大公司,他自认要有人情味多了。
“不买房,没钱买房。我警告你放开我,不然我报警了啊。”
江虞一手拿着传单,一边还在持之不懈地追着杨玉荣走,余光瞥到方灼过来了,这才向后退了半步。
“杨工,不好意思,咱们能不能借一步聊天?”
方灼做了个请的手势,尽量笑得更和善一点。
杨玉荣上下打量了一下新来的这人,对方穿了一身灰色的休闲西装,眉眼锋利,光看长相有点像电视里的明星,但气质莫名有种凌厉而雷厉风行的商务感。
他的余光接着扫到了男人手上戴着的表,在路灯照耀下闪着光的满钻表盘足以证明这人相当有钱。
奇了怪了,这种档次的大老板怎么会来鸟不拉屎的工业厂房门口来拦他。
杀猪盘?有诈?
现在骗子都这么高级了,业务都从线上开展到线下了?
他口袋里一共也没两个子,回想了一圈,杨玉荣也没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特质能一口气吸引来俩高级骗子。
害怕对面是个嘎腰子的团伙,杨玉荣警惕狐疑地看了看四周,慢慢往后挪到路灯更亮的地方:
“你要谈什么?我明天还有项目工作,你们是铂骋的员工吗?”
方灼的瞎话编得十分流畅,完全不需要打草稿,张口就来:
“我叫方灼,是巨人科技的执行董事,巨科是一家集机甲战队与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初创公司。”
“之前有猎头听了您在铂骋内部的课题初步汇报分享,觉得十分有发展价值,特意把您推给了我们。”
杨玉荣听了这话先是一喜,但他警觉心很重,紧接着又皱了皱眉:
“巨人机械?之前没听过啊……”
虽然在星盟还没打出名气,但方灼的一千六百亿是实打实地带过来了。
没听说过没关系,就算不认识公司招牌,至少肯定认得钱。
方灼接着忽悠:“我们公司的技术高管非常欣赏您的课题,他们一致认为您的这项课题是他们近几年见过的最有投资潜力的技术方向。”
“巨人科技虽然是个初创企业,但资金储备非常充裕,完全可以支持您所有的研究经费。”
“我们也听说铂骋给您的薪资待遇远低于行业水平,我们十分珍惜您这样的技术人才,巨科会给您这项技术成果多加五个点的额外分成,还可以按您现在工资的四倍进行定薪。”
他倒是想多给一点,但是以杨玉荣的慎重程度,给太多反而容易引起对方的怀疑。
被这么于情于钱两板斧砍下来,是人都很难不晕。
如果这是个为他量身定制的杀猪盘,那杨玉荣承认对面赢了。
他的课题确实上个月才刚在公司内部向上汇报过,只是当时领导们都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最大的领导还把脚搭在桌子上当场翻着白眼入眠。
他没想到公司之外竟然有人注意到了自己,而且还是个科技公司的技术高管。
说到研究经费的问题,虽然铂骋有很多闲置机甲,但可供给工程师们做实验的却很少,机甲管理员们平时鼻孔恨不得翘到天上,对没有直接产出价值的课题试验抠抠搜搜的。
花铂骋十来万就跟要了公司的命一样,就连运输机甲的几百块叉车费用都要层层上报审批。
要是真有大老板愿意花钱支持他的研究,那他肯定愿意把对方当财神爷供起来。
管他什么初创不初创,只要给钱就是好领导。
杨玉荣马上在oa上提了明天上午两小时的请假流程,转而对着方老板做了个请的手势,将对面两人带到厂区附近一家彻夜经营的小菜馆里。
他殷勤地擦了擦桌子:“不好意思,我下班的时间有点晚,让你们久等了。”
为了让他这趟不白谈,杨玉荣先把丑话说在了前头:
“方老板,您不是技术出身,可能不太懂研发开销有多大,我给您解释一下子,我这个课题至少需要两台c级机甲,还要s级到d级每个级别各十块能量石,以及几百条管路零件。”
“之前在铂骋,有些资源是可以排队借用的,可能加起来花费会比较少,但是不知道您那边……”
方灼不但不是技术出身,而且还对机甲构造一窍不通。
他揉了揉太阳穴,觉得自己这话说出来有点像没文化的煤老板:
“杨工,你给我报个总价就行。”
杨玉荣点开折叠终端屏幕上的计算器,扒拉了半天,额头都算到冒汗,最后说出了个数:“光初期阶段就要七十九亿,后续验证实验至少也要二十多亿了。”
方灼一句话没说,只是打开折叠终端,面无表情地操作着。
杨玉荣的心渐渐沉下去。
黄了,果然初创公司的小老板对机甲研发的成本没有一点概念。
铂骋的各种设备都完善,机甲和能量石这两个花销大头都能直接用仓库里的,但是小公司不一样,很可能只有个老板一拍脑袋搞出来的空壳厂房。
虽然星盟贫富差距极大,财富高度富集,能玩得起机甲的有钱人不在少数,但能随手掏出将近百亿现金的富豪却比大熊猫还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