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她去食堂,打了一份清淡的白粥,喝了一大碗之后, 感觉浑身的精神头都恢复了。
可以继续上班了。
在车间,看着组里那几个不停说笑的刺头,周晴的眉头, 又拧了起来。
这末位淘汰制,到底该怎么个淘汰法呢?
她的视线,在组里的工序上一道道扫过去。
扫到最后一道工序的时候, 周晴心里就有了主意。
最后一道工序, 是给成品剪线头。
这道工序非常简单,甚至都不用掌握电机技术,对年龄也没有要求, 因为不需要穿针,年龄大视力不好的人一样干。
所以, 这道工序的工资也是最低的, 一个月还不到一百块, 好像是七十块钱, 比机工少了大约一半。
周晴她们组剪线头的人, 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大妈, 不过,这个大妈是会电机的, 眼睛也不老花。
若果采取末位淘汰制的话,大妈一定非常乐意。
而组里产量倒数第一的那个人,就活该干工资最低的剪线头的活!
自己可以规定,每个月,都让产量最低的人去剪线头, 剪完一个月后,下个月再让下一个月的最后一名去剪。
这样,就等于变相地让那个人在某个月少了一半工资。
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如果她始终不努力的话,那么就得每隔一个月,剪一次线头。
还是那句话,只有在利益面前,人才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于是,在当天的工作结束的时候,周晴就把所有组员留了下来,召开了一个小组会议。
周晴对大家说:“同志们,随着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咱们厂里对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顿了一顿,她又说:“可是,咱们组的产量,却始终上不去,我想问一问,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产量上去呢。”
人群鸦雀无声。
过了一会,周晴又道:“我倒是有一个办法,不知道大家赞成不赞成,我想,咱们后道剪线头的工作,是全组工资最低的,对速度也不太要求。所以,我决定,以后这剪线头的工作,就由咱们组产量倒数第一的那个人担任。”
此言一出,组员们的神色都变了,随即,就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那几个天天聊天侃大山,产量低的组员脸上露出了不满的神色。
周晴又道:“这个制度,咱们就从下个月开始执行,现在剪线头的王玉秋同志,也是会电机的,下月她就顶替那位产量最低的同志,上来踩电机,两人互换岗位!”
然后,她又宣布:“好了,现在可以下班了,大家散了吧!”
说完,她就转身走出了车间。
吃晚饭的时候,李媛媛就跟她说:“周晴,你刚才会上那一番话,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周晴没有说话,只静静地吃着红烧鱼。
“你走后,众人说什么的都有。”
周晴知道,像这种改革,在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的国企,肯定是受到大多数人的非议。
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害怕变成那个全组倒数第一。
这不光是损失金钱的问题,还有脸面和自尊心的问题。
所以,在这种危机感的驱使下,每个人都会努力工作,不让自己变成那个倒数第一。
果然,李媛媛缓缓道:“大部分人都是不赞成你的,说你狠,说你能,说你尽出幺蛾子……”
周晴没有做声,脸上也是波澜不惊。
她早已做好了被非议的准备。
“周晴,那么多人反对,要不,你就改改主意吧!”
“媛媛,上头有精神,咱们组的产量上去了,大家都是有奖金的!”周晴缓缓道。
“可是,我怕奖金没拿到,你人就被她们——”
李媛媛没有再说下去。
意思,周晴懂!
李媛媛怕众人都反对,然后去找领导,怕周晴这个组长当不成。
不过,周晴却一点也不怕。
她清楚,大部分组员都是努力工作的,那几个老油条,刘组长在的时候,就拿她们没办法。原来的车间主任也都知道她们。
按照周晴的观察,那几个人没有一个有胆识肯带头闹事的。
一盘散沙而已。
就算闹起来,厂里对这几个人也是巴不得她们立刻辞职的。
所以,周晴有十足的把握,能通过这次改革,把组里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上来。
于是,她对李媛媛说:“媛媛,谢谢你的好意提醒,你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月底。
周晴算了一下自己担任组长以来,这个月组里的总产量。
原本,她是担心会完不成的。
可是,自从她亲自管修机器的事情以后,产量明显的提升了。
有了宋玉柱这个技术顶呱呱的技术员,机器坏了,通常只耽误几分钟就好。
然后,这个月的产量,她们组超了百分之一点五,就等于正好完成。
这就意味着,周晴这个月能拿到二百二十元的工资。
比上个月多了四十块钱。
周晴心里,满足而又喜悦。
毕竟,她这是正儿八经的升职加薪啦!
上辈子,她在办公室里做个文职,而且只做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去世了,所以,没有品尝到升职加薪的快乐。
现在,她要用这多出来的四十块钱,犒劳一下自己。
一号的时候,她又看了一下员工的产量,发现组里的产量倒数第一,果然是那几个老油条的其中一个。
这个人叫吴二巧,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平日里干活也最喜欢偷懒,产量倒数第一根本不奇怪。
于是,按照上个月的规定,她就把吴二巧调到了剪线头的岗位上。
吴二巧一脸的沮丧,可是,对于组长的命令,她终究不敢违抗,只能乖乖地去剪线头了。
此举一出,震慑作用可谓是非常的明显。
那几个天天和吴二巧一起说闲话拉家常的老油条,一见吴二巧的遭遇,就低下头,急匆匆地踩着电机赶产量了。
至于组里的其他组员,更是不必说,那工作态度,只有更认真的。
看到这现象,周晴很是满意。
她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己组里的产量会蒸蒸日上,一个月比一个月好的。
周六,又到了发工资的日子了。
周晴不出意外地拿到了二百二十元工资。
周末那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周晴就带上四十块钱,去了百货商店。
今天,她要把这四十块钱,全部花光。
1985年的江城,已经很繁华了。
百货商店里,那些从国外以及香港进口的商品琳琅满目。
无论是食品还是日常用品,其质量都超过了上辈子。
尤其是食品,这个年代,可没有那么多的人工添加剂,吃起来那是既环保,又放心。
周晴拎着一个大网兜,不断地往里面塞进各种饼干和零食。
这一次,她要专挑进口的买,进口的奶糖、巧克力、威化、夹心饼干等等。
上辈子,她也没这么痛痛快快的买过零食。
上辈子的周晴,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节衣缩食的。
上班后,工资又不高,还要省下钱交补贴家里,她哪里有过什么购物的乐趣,更没有痛痛快快吃过零食。
此刻,她兜里虽然揣着四十块钱,可是,这四十块钱,可不能跟上辈子的四十块钱同日而语。
这四十块钱的购买力,足足翻了几十倍。
上辈子的猪肉十几块钱一斤,现在的猪肉,才几毛钱一斤,这能比吗!
她网兜里装了那么多进口的高级食品,恐怕也要不了四十块钱。
嗯,多买点,回去可以给家里寄些。
家里的父母弟妹,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呢。
想到这里,周晴就又从货架上拿了许多食品。
出来以后,她兜里只剩下两块五毛钱了。
这钱,正好可以留着吃一碗鳝丝面,再给自己买一条漂亮的丝巾,就差不多了。
吃完面,买了丝巾之后,周晴没有回厂里,而是直接去邮局,将那些食品的一半,连同一封家书,寄给了家里。
这一次,在家书里,周晴说了自己当选小组长的事情,让父母高兴高兴。
从邮局里出来之后,在一个街角,她看见有一个年轻姑娘,手里推着一个车子,车子上还竖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几个大字:“油炸小鱼!”
江城地处南方,水多鱼也多,人们也爱吃鱼。
这油炸小鱼,再抹上调料,味道应该不差。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人越来越富裕了,也爱买小吃了。
任何时候,做小吃都是赚钱的行业,民以食为天么。
周晴暗想,自己在江城虽然有了稳定的工作,厂里也包吃包住,可是,依然不算在江城站翁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