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奇幻玄幻>山河志异> 山河志异 第8节

山河志异 第8节

  但现在自己竟然可以清晰地回忆起对方当时的自我介绍。
  霍州魏武阳,陈淮生有印象。
  道种从明道骨之后,基本上就不能食用凡人日常的米麦粟了,只能食用灵田所产的玉麦、嘉禾、灵稻这一类富含灵气的作物种子。
  食用俗人之物,只会增添体内浊气,不利于修行,甚至长期食用的话,还会让道体机能退化,最终退化为俗人。
  “魏兄弟,我已经用过早饭了。”陈淮生笑着拍了拍肚皮,“朝食华露,所以吃得少点儿好。”
  小胖子也笑了起来,眼睛更是眯缝得看不见,“我不行,还没入道呢,这口腹之欲忍不住,我这包裹里一大半都是炊饼和馕饼。”
  陈淮生也愿意和这些人多结交。
  大宗门弟子,多个朋友多条路,谁知道日后人家有什么造化,结识一番没坏处,惠而不费。
  “这是要准备出发了?”看着小胖子都把包袱背在了身上,陈淮生讶然问道。
  “还没有,得等一等,虞道师要探察一下四周,看看有没有情况,陈兄就是这边人,这里应该是算是禺山深处了吧?”
  小胖子也很健谈,“感觉从我家乡霍州过来,起码走了三四百里地了。”
  霍州府在义阳府东面,印象中大概和义阳府差不多大小。
  “勉强算吧,蓼县这边还有两分田八分山,再往西走往北走,像鄳县基本上就是山了。”
  陈淮生点点头,有些好奇地问道:“感觉你们都很警惕,我看虞道师晚间不但设了法阵警戒,而且还专门设立警哨,是因为我说的那个妖兽原因么?”
  小胖子脸上露出神秘之色,“不完全是,好像道师说这边似乎不太清静,小心为上.听说以往接引弟子都很简单,带上就走,但是这一次好像给我们都专门派发了神木符,陈兄昨日都见到了,保命用的,今日去你们定陵,估计就知道有什么情况了。”
  不清静?能有什么不清静?
  陈淮生也有些不解。
  义阳府六县,定陵是府治所在,与西阳、竹皋三县半山半丘,蓼县、鄳县、安丰三县处于山区。
  虽说处于禺山山中,但是距离禺山腹地的绝域禁地还有相当距离,没听说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啊。
  像元宝寨所在的固镇就是纯粹的山区了,除了因为和南楚相邻稍微特殊一些外,其他就说不上了。
  不过南楚和大赵已经和平相处几十年了。
  大赵的防御重心一直在西边,南边和东边都相对平静,就算是边境上老百姓也是互有往来,自己走了几年难道就有变化了?
  等到那边收拾完毕,大家就准备上路了。
  一道健步符打在腰间,让陈淮生再度见识了这大宗门的不凡之处。
  原本因为这山间行走,俗人走一二十里就只能是身强力壮者能做到了,像他们这些道种,五六十里地也不在话下,但七八十里就有些够呛了。
  但健步符灵力一入体,顿觉全身经脉畅通,灵力泉涌。
  虽然是险恶的山径,但身轻如燕,健步如飞。
  让陈淮生也是骇然不已。
  这等健步符对虞弦纤和宣尺媚二人来说用处不大,但对象陈淮生以及魏武阳这些尚未入道的人来说就太有用了。
  等到天色将黑时,一百六十里地开外的定陵县城已经遥遥在望了。
  不得不承认这些大宗门的资源丰沛,门类齐全,从武器、法器、符箓、法袍盔甲、丹药等等都有着专门的供应支持。
  每一样都耗费巨大,超乎想象。
  财法侣地,这排在第一位就是财,财力不足,你也就不配称之为大宗门。
  感慨声中,陈淮生也跟着一行人进了义阳府的府治定陵城。
  融合了两个人的记忆,陈淮生对眼前这个家乡所在的府城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了。
  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陈姓在元宝寨里算是五大姓之一,但是陈淮生家这一支却是比较弱的。
  父母早逝,两个伯父一个叔父倒是都在,但是都是俗人,堂兄弟姐妹中也没有一个道种出身。
  自己七岁明道骨就引发了这一支的无比振奋,只可惜灵根一直迟迟未觉醒,一直到十四岁才觉醒。
  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算是道种中资质比较差的了。
  但即便如此,毕竟也是先天道种了。
  不过陈氏一族人多势众,枝蔓繁杂,几个远支还是陆陆续续有出过道种。
  元宝寨每年出身的婴儿大概在二三百人之间,其中一般说来道种出现的几率不定,少则一人,最多的时候那一年有四个被明确道骨。
  但平均下来也就是每年一到二人,二人情况最常见。
  陈淮生十四岁觉醒灵根之后和族里人商议了一番便出门了。
  他甚至没有留在义阳府和弋郡,先去了济郡,后去了谯郡和睢郡游历求道。
  只不过现在又灰溜溜地回来了。
  定陵城要比家乡蓼县县城热闹繁华许多,人口也要多不少。
  虽然看得出来城里城外俗人的生活依然艰辛清苦,却也还算安稳,但是亦能看到修真弟子在城中大街上趾高气扬。
  一行人去的是道馆。
  这是大赵境内修真界一种民间机构,但也有一些半官方性质。
  各大宗门和世家门阀都通过各地道馆来联络协调,而道馆的主持人也多半是当地的修道界的地头蛇。
  看着精致优雅的道馆大门,清奇隽秀的牌坊,飞檐挑梁的道观楼台,甚至比地方官府的衙门都要壮美华丽许多,也足以说明其影响力了。
  陈淮生逐渐开始用这个世界的心态来看待周遭一切了。
  要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得要学会了解这个世界。
  跟随着一行人进去,陈淮生就感觉到了情况不大对。
  道馆里乱哄哄的,一些人正在激烈地争吵着什么,还有几个人正面色或阴郁,或紧张,或愤怒地交头接耳。
  “这是第几次了?还这样讳疾忌医自欺欺人,下一次就该是我们自己了!”一个红脸阔嘴汉子怒不可遏地吼道。
  “去年的事情,查了多久,结果就是没结果,后来又连发两起,还是没结果不了了之,现在又发生这种事情,难道大家不该好好想一想如何来应对么?”
  “道兄,稍安勿躁,此次定要让大家一起来商议出一个结果来,肯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
  另外一名颇有些仙风道骨一身玄色长袍的修士面色阴沉。
  “此番是我凌云宗的师弟出事,难道我们不气愤不着急么?但我们总要有一个调查方向吧?”
  “哼,就这样坐而论道,难道就能找出疑凶了么?”
  那位被唤作道兄的阔嘴男子语气稍稍缓和一些,但是言语里仍然带着几分讥诮。
  “也是这一次是落到你们凌云宗身上了,才开始着急了,前几次就是你们最是漫不经心,找各种理由来推脱敷衍,……”
  被对方戳了肺管子,玄袍修士也一下子破了防,脸色也难看起来。
  “吴兄,你是故意来找茬儿么?现在不正该是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时候么?说这般风凉话未免太不仗义了!”
  周围还有几人见两人争吵起来,都下意识地把目光望向一直在摩挲着下颌思索的中年修士。
  第九节 疑云重重
  这名中年修士看上去大概在四十岁上下。
  面色红润,颧骨略高,鹰钩鼻,三角眼,目光森然,发髻梳理得十分光滑。
  颌下胡须一缕,在他手指间不断轻轻捋着,显然是他考虑问题时候的习惯。
  还是另外一位站在稍远一些的壮年修士走过来,微微一揖。
  “易道兄,发生这种事情恐怕是遮掩不住的,很快就会震动整个义阳乃至弋郡,恐怕须得要立即拿出对策来,否则若是被人利用,那对大家都很不利。”
  虞弦纤带着一帮人小心翼翼从旁边绕道过去。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里边有几个人虞弦纤还是认识的,看大家的脸色,应该是发生了骇人听闻的糟糕事儿。
  那一位都说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了,这汐芸宗的易长老当面,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和之前所说这边发生的变故有瓜葛。
  原本虞弦纤是不敢打扰这位脾气素来不太好的师伯的,只不过带着一群人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他们身上,虞弦纤反而只能上前见礼了。
  “弟子虞弦纤率诸弟子见过易师伯。”虞弦纤恭恭敬敬地双手交叉,左手掌压在右手掌上,贴于小腹,再是一个深鞠躬。
  这是对道门中对门内长辈的极为尊重的礼仪了,也足见这位汐芸宗长辈的威势。
  中年修士看了一眼虞弦纤,脸色稍微好看一些:“嗯,这就是这一批接引的弟子?”
  “回师伯,是。”当着这么多人,虞弦纤也没有多解释,宣尺媚早就是了,而陈淮生却不是。
  “唔,我知道了,你们先站一边稍等,我这边还有事情。”
  易姓道人点了点头,这才扭头向那个一直站在一边等候他发话的壮年修士道:“此事的确须得要查明,我记得从前年开始,弋郡这边似乎就不太平了吧?前年末,白石门是不是也出了事情?”
  一干人脸色都微微一变,还是那个红脸阔嘴的男子勉强点头:“易道兄说得是,白石门练气六重弟子宇文天死于鄳县崇文岭下,不过……”
  “我知道,白石门的事儿和我们无关,我们也没多关心,去年三月初九,你们重华派掌门亲传弟子在蓼县蜂桶岭死亡,可曾查明原因?”
  红脸阔嘴男子脸色更加难看,咬着牙关恨恨地道:“未曾查明,因为只剩下残肢,看似是被妖兽所吞噬,但是其中疑点颇多,若真是妖兽,为何不将残肢都吃掉,还要留下一截?”
  说到这里,红莲阔嘴男子都有些老泪纵横,很显然是对折损了这样一个内门亲传弟子十分痛心。
  “可是近年来,蓼县的确有出现不少妖兽的踪迹,……”凌云宗那个玄袍修士脸色越发难看。
  “我那师侄天资聪颖入道才二十五年,已经是练气六重,正在冲击练气七重,蓼县这几年的确有妖兽踪迹,但是都是在绝域边缘,距离蜂桶岭尚远,而且多是一阶妖兽,二阶妖兽都未尝得闻,什么妖兽能轻易将我师侄吞噬?……”
  入道二十五年就练气六重,的确是相当优秀了,也就是说六十岁左右基本上就能有望冲击筑基大道了,绝对算是一般宗门中的精英弟子了。
  能轻松吞噬练气六重修真的妖兽,起码应该是二阶妖兽,甚至二阶妖兽都难以轻松得手,除非是突袭。
  但二阶妖兽不太可能出现在凡俗之地,真要出现,早就肆虐一方,传得尽人皆知了。
  “你的意思是不是妖兽所为?那会是何物作恶?”中年修士微微动容。
  妖兽喜吃人,更喜欢吞噬修士,因为修士身体中精元气息对其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不是秘密。
  修士躯体每一截对妖兽来说都是至宝,不可能舍弃不食,所以红脸修士所言有残存部分的确可疑。
  妖兽吃人很正常,但妖兽轻易是出不了绝域禁地的,顶多就在边缘地带活动,而且极易被发现,合力绞杀就行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