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单日营业额整整翻了十五倍,都赶上过去半个月的营业额了!
高主任当时都不敢信,问孙会计:“我、我没听错吧?”
“我们财务部和各柜台核对了三遍,就是这个数!”孙会计也很激动,当初进青山供销社的时候,她都觉得自己一辈子要在这么个小单位待下去了,却不想短短两年内,单位规模一再扩大,财务部也从一个人增加到三个人,而她也成部门领导了!
高主任虽然震惊,但到底稳得住,很快镇定下来,自己核对了一下报表,确认过每个柜台的营业额后,常常舒出一口气。
心里虽然高兴,但高主任也知道昨天生意这么好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供销社换场地新开张,很多人愿意来凑热闹,二是因为元旦,很多单位放假有时间来凑热闹,三是因为有试妆试吃活动。
但假期不是天天有,活动也不能天天做,所以后期生意肯定会回落。供销社未来怎么样,还得看接下来怎么走。
等孙会计一走,高主任便问起林青青的意见。
林青青想了想说:“我觉得不要贸然扩张,接下来还是要稳扎稳打,把现在的好局势稳住。另一方便要发掘好产品,要让顾客知道我们青山供销社的产品物美价廉,打出口碑,做出自己的品牌。”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青山供销社实际上是在给别人做品牌,最明显的就是兴丰。过去靳市没有人知道兴丰,但是现在,说起女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兴丰,等有人问起哪里能买到兴丰女装的时候,大家才会想起青山供销社。
随着合作的深入,兴丰女装渐渐强势起来,他们随时可以抽身,和别的供销社和百货公司合作服装照样能畅销。但如果青山供销社失去兴丰女装,会流失大量顾客。
当然,谢宝山担任兴丰女装厂长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是稳固的。但凡事有万一,他们得提前做好准备。
而且在林青青看来,想要做大做强,首先得做出品牌,不然只会成为被大鱼吃掉的虾米。
不过做品牌并非一朝一夕能成事,在这之前,他们得优选产品,加强服务,打出口碑才行。
经过讨论,林青青和高主任制定出未来几个月的工作计划。
首先是搞培训,因为扩大规模,所以很多员工都是新招进来的,虽然上岗前已经做过简单培训,但后续还要进行更深入的岗位培训,好比服装柜台要会搭配,化妆品柜台要会化妆,还有沟通技巧的培训。
不光门市部的人要参与培训,采购部也一样,甚至他们的培训任务更重,要对所有产品如数家珍,了解什么样的产品最好。
然后是制定新的组织架构,因为是小单位,青山供销社的组织架构比较简单,高主任是总负责人,除了门市部有林青青担任经理外,财务、采购和后勤都是直接跟高主任对接。
但现在供销社光门市部就有思索多名员工,其他部门也都有增加,维持原本的组织架构肯定不行。因此经过商量后,各部门增设部门经理岗位,而部门经理之上增加总经理岗位,于此同时,还要给高主任配一名秘书。另外,在门市部内部还要进行分组,每组设组长。
组织架构确定好后,高主任开会发布两条任命通知,首先是林青青升任总经理,其次是孙会计升任财务部经理。同时,高主任还公布其他岗位选拔条件,总结起来就五个字——看综合表现。
当然,综合表现每个部门的标准不一样,比如门市部,基本看业绩、服务态度、投诉率等。
虽然选拔标准高,竞争者多,但门市部岗位也多啊!林青青升任总经理了,现在的岗位肯定要有人顶上,然后是三个小组组长岗位,门市部众人心思活动起来。
最后,既然组织架构有调整,这奖励制度肯定要跟上。新的奖励制度不止针对门市部,其他部门也有相应奖励。至于门市部,因为分了小组,所以奖励制度包括部门奖励和小组内部奖励,另外循旧例,奖励分为月度和嫉妒奖励。
按照新的奖励制度,每月业绩最好的人,一个季度能多拿九十左右。
九十块啊!比他们一个月工资都高。
一时间,人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努力工作。
而在大家的努力下,重新开张前期的客流高峰期过后,供销社的营业额并没有下降得太厉害。截止到一月底放假,营业额相较过去翻了六倍左右。
随着供销社生意日渐红火,革委会那边也开始了下一步计划。
年后供销社旁边几栋房子陆续腾空,开始进行装修改造,从三月份开始,国营饭店、招待所各种国营经营部,甚至电影院陆续开张。
六月,供销社再次装修升级,办公室挪至后院的小楼,四楼新增十多个柜台。
七月,供销社四楼对外开放,青山供销社正式更名为青山百货公司。
九月,供销社所在街道正式更名为青山街道。
……
这一年林青青不但事业上春风得意,生活中也喜事连连。
六月初,她和谢巍的女儿出生。
小姑娘刚生下来的时候皮肤又红又皱,林青青都不敢信这是她闺女,心里直发愁。但不知道是亲妈眼还是什么,小姑娘张开后,林青青又觉得她不但皮肤白皙光滑,五官还特别精致,嗯,像她。
闺女出生了,名字却没有立刻定下,直到七月份孩子满月酒,经过斟酌再斟酌,谢巍才确定闺女名字——谢曦。
林青青基本满意这个名字,就是觉得有点难写,她觉得闺女上学要哭了。
谢巍:“……”
第102章 名额
一九七七年,夏。
“林同志下班了?”看到林青青上车,李春英便笑着问,又有些疑惑,“你今天咋没骑自行车?”
林青青冬天才会买月票坐班车上下班,夏天都是骑自行车,因为便宜方便还不用等车。李春英和林青青认识几年,很清楚她的习惯,所以才有此问。
“自行车被付大姐借走了,我就没骑车上班。”林青青解释完站在车门旁往里看,车厢里坐满了人,就最后一排有一个空位。但后面坐着比较陡,而且柴油味道重,所以林青青不太喜欢坐后面,干脆在过道站着。
李春英看她不往后边去,从凳子上起身说:“你坐我这吧。”
“不用,我站会就行。”林青青说道。
“嗐,你跟我客气啥!”李春英把林青青拉过去,按坐在靠窗加的板凳上,“我去后面坐。”
看李春英往后面走,林青青就没有再起来,继续在板凳上坐着。
青山百货公司比以前的青山供销社离家属院要远一点,坐车要快二十分钟。骑车时间倒是没多多少,抄近路快的时候三十多分钟也能到。
林青青侧坐在板凳上,一手扶着车窗保持平衡,闭上眼睛跟着班车摇晃的节奏摇晃着,脑海中回想着白天高主任告诉她的事。
是个好消息,但和她想象中有些差异,让她有些纠结。
班车摇摇晃晃,慢悠悠停在家属院外面,李春英的声音响起:“到终点站了,要下车的赶紧下车。”
林青青睁开眼,起身和李春英道别,跳下班车回家去。
……
都说孩子是“七坐八爬,九个月喊爸爸”,但谢曦学走路说话比一般小朋友要早一些,不到八个月她就能喊爸爸,只是发音很不标准,不仔细听听不出来。但这样就够林青青吃醋了,之后一段时间她有空没空就在闺女耳边念妈妈,于是九个月不到,谢曦学会了叫妈妈。
到现在她已经能分辨出爸爸妈妈和奶奶,还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意思,好比饿了喊饭饭。
相较于说话,谢曦更早学会走路,她六七个月大就开始在床上爬,八.九个月的时候,就能站起来迈开步子。不过小姑娘胆子小,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敢迈出一步。到现在谢曦已经敢走路了,但因为走得不太稳,所以需要人一直扶着,不然她就站着不肯动。
林青青进院子的时候,看到谢巍正弯着腰握着闺女的手臂带着她学走路,便放轻脚步走过去,站在闺女身后看着。
这过程中谢巍有两次想松开手,让闺女自己走,但每次小姑娘都会敏锐地发觉到父亲的意图,仰头奶声奶气喊道:“啪啪!”像是不高兴,又像是撒娇。
谢巍无奈,只能低声哄她:“好好,我不放手。”
看到谢巍吃瘪,林青青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
听见笑声,谢曦立刻转头,看到林青青眼睛一亮,松开父亲的手转身张开手喊道:“麻麻!抱抱!”
林青青拍手说:“你过来我抱你啊。”
小姑娘低头看了看自己和林青青之间的距离,嘴巴一瘪开始掉眼泪,边哭边喊:“麻麻抱!”
闺女一哭,谢巍就没辙了,将闺女一把抱起来,安慰说:“爸爸抱你找妈妈,宝宝不哭。”
说着走到林青青面前,小姑娘在他怀里坐起来,伸手一把抱住妈妈脖子,眼泪很快止住,咯咯笑起来:“麻麻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