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244节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244节

  【果然,好东西从来不等人,只能约五月了。】
  【事实证明,觉得贵的我和能轻松下单的网友,可能活在不同的世界……】
  【+1,平时都嚷嚷着经济下行,没钱消费了,但一到节假日就没见到哪个好酒店是空荡荡的,全是人!】
  【希望618和双11能有优惠价格。】
  【你们都这么急吗?我还是打算等第一波住客的反馈出来了之后再考虑,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清河古镇的这次战绩也都在旅游行业里传遍了,同行们又一次惊讶于清河古镇的受欢迎程度。而且,他们的游客,或者说古镇吸引到的粉丝很多都是有消费能力的,还很愿意花钱。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高净值人群”。
  整个安平县的酒店圈内也在讨论这件事。
  “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咯。”在安平县中心刚开了一家经济连锁酒店的老板感叹道。
  “嗐!人家这定位,这价格,直接瞄准的是高端客源,跟我们不是一条跑道上的喽。倒也不用那么担心,我反倒更担心湖边的那家经济连锁酒店开业后,冲击会比较大。”
  “我倒觉得你们不用急。”另外一个在旅游酒店业浸淫比较久的老板推了推眼镜,很平和,“现在咱们这块市场还完全称不上饱和呢,机会还多着呢。二期开业了之后,肯定会带来更多流量,现在清河古镇的客流量还是他们控制的结果,现在地盘更大了,客人也会更多了。”
  在他看来,和国内已经红了很多年的古镇景区相比,清河古镇还处在上升期,远远没到巅峰。而且现在县里面的酒店还处于野蛮生长时代,有枕梦辋川这样的精品度假酒店进来后,其他人势必也会跟上各项服务,到时候安平县的整个酒店行业才会向着良性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他人想了一下后,觉得道理也对
  另一位投资了一家精品民宿的年轻老板思路更活络:“这的确是个机会,逼着我们提升自己。以前咱们可能觉得把卫生搞好、价格实惠就行了。但现在客人见识过好东西了,口味会变刁。”
  “是啊,这么一看,古镇的蛋糕是越做越大了。咱们呢,就在旁边卖卖咖啡、饮料、小点心,也能跟着沾光,把生意做得更红火。只要这客流源源不断,大家都有钱赚!”
  这番讨论下来,安平县酒店圈的老板们虽然感受到了顶尖项目带来的无形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水涨船高的乐观。
  赵思敏的父亲赵叔的心态也很乐观。
  赵思敏问他,枕梦辋川的开业对家里有没有什么影响,赵叔乐呵呵摆了摆手:“有啥影响?你们那儿两千块,我这儿两三百块。”
  赵思敏:“……爸,什么叫我们那儿?我和你是一边的好吧?”
  赵叔:“那你倒是回来帮我啊!”
  赵思敏立刻装作听不到:“没影响那就好,也是,咱们家位置那么好,就算是要担心也轮不到我来担心。”
  她才不要回家里帮忙呢,在古镇上班多好玩,那么多有意思的人,而且那么多有意思的事。
  赵叔无奈地翻了翻眼睛,知道是逼迫不了自己这个女儿回来继承家业了,便换了个话题:“那你这周是打算搬过去新小区住了?”
  赵思敏当时也买了员工小区。
  她点点头:“搬过去啊,现在味儿都散得差不多了。”
  前两个月她都陆陆续续买了一些家具和家电进去了,想到马上要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心里十分兴奋,眼睛都亮晶晶的。
  赵叔看着女儿兴高采烈的样子,脸上笑着,眼神里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和不舍。
  他慢悠悠地说:“自己住是自在,但也事事都得自己操心喽。水电煤气费记得按时交,门锁好,晚上别玩太晚回去……”
  他絮絮叨叨地叮嘱着,这些都是说了无数遍的老生常谈,但此刻听起来却格外绵长。
  “知道啦爸,我都多大的人了!”赵思敏嘴上嫌老爸啰嗦,心里却是一暖,走过去搂住赵叔的胳膊晃了晃,“放心啦,我又不是去多远的地方,就在湖对岸嘛!你想我了,或者我妈炖了汤,随时给我打电话,我十分钟就溜达回来了!”
  赵叔被女儿晃得没办法,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行了行了,别晃了,再晃我这把老骨头要散架了。”
  女儿长大了,终归是要有自己的独立的家。
  在三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四号区也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大搬家。
  所有人都在打包自己的行李准备搬到自己的新家,从法律上完完全全属于他们的新家。而那些后来的没有赶上这波购房热潮的古人们也需要搬到新小区的宿舍里去。
  “可别落了东西。”黄四娘推着向新生坐的婴儿车,叮嘱正在楼上楼下检查的向大力。向老娘也在帮忙收拾些零碎物件,嘴里念叨着“破家值万贯”。
  至于阿狸,哦,现在她叫向新黎了,正在与向丽娘,现在叫向莉莉以及她的哥哥向学智一起玩儿。
  “我阿爹说了,新家给我一间单独的屋子!”向莉莉挺起小胸脯,骄傲地宣布,“窗户外面就能看到湖。”
  所有人都在打包自己的行李准备搬到自己的新家,从法律上完完全全属于他们的新家。而那些后来的没有赶上这波购房热潮的古人们也需要搬到新小区的宿舍里去。
  向新黎不甘示弱:“我那间才大呢!我爹说要给我打一张大大的书案,让我好好写字读书!”
  向莉莉眨着大眼睛,努力想着自家的好处,忽然灵光一闪:“我家的新院子可大了!爷爷说可以给我种一棵甜甜的果树!还能养小兔子!”
  向明家咬咬牙买了别墅。
  向新黎却丝毫不羡慕,她嘿嘿一笑:“我们家在七楼,上去要坐电梯!”
  对于小孩儿来说,尤其是她们这样刚从古代过来两年的小孩儿的来说,坐电梯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这比什么住别墅要有面儿有多。
  向莉莉顿时觉得自己输了,哭丧着脸看向哥哥向学智,差点哭出来:“哥,我要要住可以坐电梯的房子!为什么爷爷不买带电梯的房子?”
  向学智忍不住笑出声,只觉得小孩子什么实在太幼稚了。
  他摸了摸妹妹的头:“到时候哥哥带你去阿狸家玩,你就可以坐电梯了。”
  向阿狸认真点头:“你来我家玩,我给你吃巧克力。”
  向莉莉顿时开心了:“那好吧,到时候果树上结出来的果子,我也分给你吃。”
  两个小孩儿一秒之内就重归于好。
  叽叽喳喳的童言童语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了最质朴也最真切的憧憬,驱散了离别的淡淡愁绪,只剩下满满的期待。黄四娘听着,脸上露出笑意。
  她抱着向新生,看着眼前这栋小巧的院子,又觉得有些不舍。
  从明末穿越到这里的时候,这儿算是她的第一个家。在这儿,她找到了自己的安心所在,虽然小,却是避风的港湾;在这儿,她生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在这儿,她又一次感受到“家”的含义。
  不仅是她,四号区的其他住户,这些被路晓琪从不同时空召唤而来的能工巧匠们,此刻心情也颇为复杂。他们与自己住了两年的临时安置房告别,难免有些舍不得。
  李木匠抚摸着门框上自己亲手修补过的痕迹,喃喃道:“要走喽,以后我还会来看看你。”
  这屋里很多东西原本都已经破损,都是他这两年里面趁着空闲的时候一点一点修好的,包括梁柱、门窗,甚至还有桌子椅子。
  王绣娘将自己房间窗棂上的灰尘擦拭干净,环顾了一圈,她对这个房间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安了窗帘、给白墙抹了灰,买了很多小玩意儿来装饰它。
  两年时光,这简陋的屋舍早已浸透了他们的生活气息和奋斗的汗水。
  路晓琪今天倒不用搬什么东西,肖美云和路学军在这几个月里就和蚂蚁搬家一样把东西全都搬过去了。今天他们一家都在给苏隽和宇文恺收拾东西。
  他们平日里忙,一直都没顾得上这事。
  “多谢叔叔,阿姨。”苏隽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
  肖美云对苏隽是丈母娘看女婿——虽然还不是过明路,但她早已经把苏隽当做女婿来看了,越看越满意。
  她笑道:“以后有啥事儿直接和阿姨说,和你叔说也行,可千万不客气!”然后又嗔怪对路晓琪说,“你这孩子也是,也不知道和我们说一声。”
  路晓琪:……她真是躺着也中枪。
  苏隽连忙说:“阿姨,她可比我忙多了,而且这些事本来就该我自己操心。”
  路晓琪闻言,满意点点头,对着自家妈妈挑起眉:“我觉得也是。”
  肖美云笑着点了点她:“你就嘚瑟吧。”
  他们帮苏隽收拾完又去帮宇文恺收拾,好在两人东西都不算多,两个箱子便装完了,家私类自然有搬家公司的人来负责。
  路晓琪是不耐烦干收拾东西这种活儿的,于是便在四号区里满场地溜达,看到大家依依不舍便开玩笑:“那,要不你们继续在这里住着?反正到时候这儿也是需要npc的。”
  大家立刻脸色一变。
  “舍得!怎么不舍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开玩笑,新家可宽敞明亮多了,而且更现代化。
  “就是,新小区多好啊,厨房和洗澡都通了燃气。”
  “还家家户户有大冰箱和大电视!”
  “还有洗衣机!”
  因为这边小,很多电器放不下,所以只设置一个公共的洗衣房和娱乐间,而且吃饭大多在食堂解决,也没有厨房,只能简单煮个面热个菜之类的。
  路晓琪哈哈一笑。
  要让她选的话她肯定也选新小区。虽然少了些所谓的水乡味道,但住起来更舒适也更便利。
  到了傍晚的时候,所有人总算是收拾完毕,他们带着对旧居的一丝感念,更多的是对崭新开始的无限向往,将一件件行李搬上等候的车辆。
  车队缓缓驶出四号区。
  热闹了两年的四号区,重归寂静,等待着它的是二次修缮。
  第144章 咱们底气足,自然不怕……
  车队缓缓驶入清河苑。物业的工作人员早已穿着统一的制服, 面带微笑地在入口处和各栋楼前等候,引导车辆停放,帮忙搬运大件物品, 一切都井然有序。
  这边的物业也是自己的。
  除了四号区之外,今天还有一些员工是从古镇外的宿舍区里搬过来的。包括二号区抽中签的一些店铺老板,像陈阿婆、冯老爷子这些抽中签的今天都喜气洋洋在搬家。
  “真羡慕你, 正好赶上了这一波。”两个女孩子帮自己的室友, 也是古镇文创部门的设计师小柳搬家。
  “对啊, 你就是比我们早一年毕业,哎, 真是生不逢时啊!”
  她们都是住在同一间宿舍的室友,不过小柳毕业后就来了清河古镇,从助理做起,今年刚升职为了设计师。
  小柳脸上的笑容大大的, 想要低调点儿都低调不了, 安慰她们:“没事儿, 咱们古镇福利那么好, 路总肯定会开放第二波的。”
  当时她其实也犹豫挣扎过,因为家人让她把积蓄拿回去给弟弟买房, 是部门同事们劝了又劝, 让她一定不要听,而且要抓住这次买房的机会。
  小柳当时想了个办法,她对家里人说积蓄花掉了, 又伪造了一份病历说是自己生了重病,结果父母和弟弟不仅没来看她,而且第一反应就说家里没钱了,家里的钱是要留给弟弟买房的。
  这让小柳心灰意冷, 这才咬咬牙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然后又申请了员工贷款在清河苑买了一个两室一厅的小房子。
  现在,看到自己的新房子,小柳只觉得神清气爽。
  这么多年,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家,不用再在阳台上隔出来的“房间”待着。
  听了她的话,两个同事也连连点头:“等下次申购的时候我们借钱也要买的。”
  有个女孩子笑道:“忽然想想,咱们古镇和以前这种大包大揽的国企还挺像的,有员工房、有食堂、有自己的诊所,甚至马上就要有自己的学校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